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粱瘿蚊
释义

中文学名:高粱瘿蚊

拉丁学名:Contarinia sorghicola(Coquillett)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双翅目

科:瘿蚊科

属:康瘿蚊属

记录号:AN00024

英文名:Sorghum midge

原产地:可能是南亚、东非

入侵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

传播途径

休眠期幼虫随种子远距离传播。

寄主对象

主要为害高粱属的各种、变种和品种,如高粱、甜高粱、帚高粱、约翰生草、假高粱、苏丹草等。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正在发育的幼胚汁液,造成瘪粒、秕粒,影响产量和质量。每一小穗中,只要有1条幼虫,即可造成秕粒;大发生时每小穗可有幼虫8~10条,每个穗头常达千条,致使全穗发红干枯。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细小,长约2mm,雌虫略大于雄虫,全体黄褐色至红色。头小,复眼黑色,连接成连拱形。下颚须4节,偶为3节。触角淡褐色,丝状,14节。雄虫触角长于雌虫触角。雌虫触角长度仅为体长一半,第五节最短,粗壮,似圆柱形,3~14节的节间略为收缩,各节散布不成轮的鬃,其端部收缩,以致形成短柄。雄虫触角长度等于体长,鞭节为双结形(具2个几乎相等的结节),每节的2个结节各有轮生的环丝。在各环丝的下方有一大毛,另有小毛与环丝相间。端节基部膨大近球形。3~14节的节间之前缢缩,缢缩部分的端部长度等于每节基部的粗度,而每节增粗部分有鬃一轮。颜面黄色,胸部橘红色,中胸背板中央、横贯侧板的斑点以及腹板的膨大部分均为黑色。

翅灰色透明,稀生细毛,后缘毛较长,沿翅脉并生有鳞片,臀脉显然位于翅中间之前,其长达到前缘脉;肘脉1几乎平直,终止于翅的下方,此脉基部明显,而与臀脉相连。中脉2在翅中间前方分叉,其前叉终止于后叉端部与肘脉1端部的中间。足细长。雌虫产卵器细长,呈针形,端部具有1对细长瓣状物。雄虫外生殖器的背片和腹片皆作深裂2叶,凹缘宽而呈三角形。卵长0.1mm,极细小,浅粉红或黄色,柔软,棒锤状,基部有一短柄。老熟幼虫1.5mm,初孵灰白色,后渐转为粉红色,化蛹时为橘红色,体呈圆筒形。蛹为围蛹,形似亚麻籽,初时为红色,近羽化时头部及跗肢变为黑色。

生物特征

菜上为害,若虫期30~50天,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各代发生期大体为:第1代4月上旬~7月上旬,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现;第2代6月上旬~8月中旬,成虫7月开始出现;第3代7月中旬~11月中旬,成虫9月开始出现。发生不整齐,世代重叠。成虫有趋光性,夏季颇强,晚秋不明显,可能是低温所致。成、若虫日夜均可活动取食,产卵于寄主植物茎秆、叶柄、主脉、枝条等组织内,以产卵器刺破表皮成月牙形伤口,产卵6~12粒于其中,排列整齐,产卵处的植物表皮成肾形凸起。每雌可产卵30~70粒,非越冬卵期9~15天,越冬。

防治方法

禁止从疫区引进种子,对引进的寄主植物的种子和未脱粒的穗头,应进行严格的检疫。取样数量大时,可以用漂浮法,漂浮出带有休眠幼虫的种子,亦可用X射线透视检查。对带有休眠幼虫的种子和穗头,应进行彻底灭虫处理。夏季灯火诱杀第2代成虫,减少第3代的发生。成、若虫集中在谷子等禾本科植物上时,及时喷撒敌百虫粉或1605粉剂等。

分布情况

中国境内:分布台湾。

中国境外分布在印尼、苏丹、冈比亚、加纳、尼日利亚、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