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粱叶点病
释义

高梁叶点病又称斑点病,除侵染高粱外,还可侵染黍、粟、稗、甘蔗、苏丹草等。全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中文学名:高粱叶点霉

拉丁学名:Phllosticta sorghina Sacc.

界:真菌界

门:半知菌亚门

为害症状

病斑形状不规则,长形至梭形或半圆形,大小不等,大的可达1cm以上,黄褐色至灰褐色,有红紫色边缘。病斑常从叶缘或叶端开始,也有的发生在叶面上或穗的上部,造成旗叶倒折。病斑扩展时常融合为较大斑块,后期在干枯叶斑上可见散生或成行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种子和颖片染病产生类似症状。北京、山西、内蒙古、东北、西南均有发生。为害日趋严重。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黑色,亚球形,散生在叶面上,突出表皮,大小64~104μm。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5~6×2.0~3.0(μm)。

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北京、吉林等地于6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症状明显或流行。

发病条件

播种早的田块病情重于晚播的田块。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同一田块,抗7号、沈杂5号发病较重,而抗4号则不发病。1994年北京密云、延庆种植杂交高粱抗7号和沈杂5号对此病抗性差,再加上当年气候特殊,6月份干旱无雨,7月份以后降雨增多、降雨量575mm,8月份达268mm,较历年偏多,且日照明显减少,7~8月空气湿度为78.7%~79%,温度较往年偏高0.5~2.5℃,这样潮湿闷热的天气,造成了叶点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引进新品种时,注意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结合起来,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

(2)适期播种,不宜过早。

(3)发病重的地区于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