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华民 |
释义 | 男,1934年生,河北省晋州市北捏盘村人。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1952年毕业于晋县师范,1959年又到中国戏曲学院深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曾亲聆了梅兰芳先生的授课,观赏了他的示范性演出。 1.戏剧演员高华民生平事迹在晋县师范就读时,创作的描写女性解放的叙事长诗《王花婚事》在全国性刊物《华北人民》发表引起轰动,这是他的处女作。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晋县文化馆任馆员、美术师、创作员、《晋风》小报主编。其间,小报曾受到省文化局的嘉奖,局长路一亲自题词,并拨款500元以资辅助。高华民在文化馆工作时创作的二幕讽刺剧《请东家》,在河北《俱乐部》、内蒙古《鸿雁》刊物发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剧由晋县评剧团、石家庄市评剧团等多家文艺团体排练演出,受到群众欢迎,1959年获10年国庆优秀剧目奖。 1956年河北省著名剧作家王昌言同志亲自来晋县与当地领导商调高华民到省事宜,同年调省文化局剧目组,任创作员。1958年剧目组改为河北省戏曲研究室,任研究员。1960年省会由保定搬迁到天津,河北的文化工作重点为发展河北梆子,要与天津的“小百花”梆子团争高低,成立了河北梆子剧院跃进梆子团。同年,高华民到省梆子剧院任专职编剧。1966年文艺团体解体,调到河北省革委任创作组副组长。1978年调河北梆子剧院任党总支委员,创作组组长。1980年至1983年挂职体验生活,先后到晋县城关镇、周家庄公社任党委副书记。1984年建河北省剧本创作室,调剧本创作室任专职剧作家。1985年调《大舞台》编辑部任剧本责任编辑、副编审、编审、记者等职。 高华民主要作品有:《王花婚事》;《请东家》;讽刺与揭露农村不正之风的话剧《没有上眼皮的人》,《蜜蜂》杂志发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描写女性冲破旧习的《新婚第一天》,由中国戏曲学院报发表,获学院优秀剧目奖;《海河新曲》广播剧,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印发单行本;《接专家》广播剧,描写勇于创新的女技术员,河北电台播出,衡水日报社发表,并印发单行本;《三个年青人》刻划了3个不同心态的年青人,《滹沱河畔》发表;《同姓并非一家人》描写不同性格的一家人的内心矛盾,《建设日报》发表;《拴娃娃》、《拣棉籽》、《争炕》均在《俱乐部》发表,《争炕》省军区印发单行本,号召部队战士学习;大型根治海河剧目《三战五龙口》河北梆子剧院排练并演出,受到了省领导的表彰;揭露了“文革”时期变态心理的农村干部特权思想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巧姐摆宴》,《河北日报》发表,河北电视台录制、中央台、河北台播出;广播戏曲《柳树院》,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获一等奖;描写商界众生相的《高高的白杨树》,《大舞台》发表;描写老年人趣事的戏曲《难得糊涂》,《大舞台》发表;《属牛的人们》,反映了不同的人群性格的碰撞,说明了“捉摸人的人属狗,捉摸事的人属牛”这样一个道理,《大舞台》发表,获月季花奖;儿童题材的戏曲《杏花曲》,邢台梆子团排演,河北电视台录相,中央台、河北台播出;《宝书颂歌》河北梆子剧院排练演出,河北电视台录相、播出。 高华民还致力于古典剧和神话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铡包勉》河北梆子剧院排练演出,河北电视台播出。《天骄高宠》、《大舞台》发表。大型神话剧《神剑传奇》,《大舞台》发表。神话剧《棒槌山传奇》,河北电视台拍摄,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河北省第一部神话剧。《狸猫换太子》(改编)9集连续剧,歌颂了包公的正义感,衡水梆子团排练,广州唱金公司录制,并制作光盘全国发行,多家电视台播放。歌颂杨家将,反映宋、辽和好的大型剧目《南北合》,由河北省梆子剧院排练演出,并到英、法、香港等欧洲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大舞台》发表。高华民还积极参加大型河北梆子剧本《宝莲灯》的创作(由王昌言执笔),此剧目成为蜚声剧坛的佳作。 2.烈士高华民简介1927年,乡师毕业后,筹办学校。1993年春,办起高寨学校,任校长兼教员。向学生传授文化,进行思想教育,激发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双河支部书记,发动群众,组织和建立地方武装。1938年2月,带领一批进步青年到竹沟新四军教导队受训。5月,任团长。不久回乡,组织抗日武装,接连不断地向竹沟输送进步青年学生和农民。11月4日凌晨,被捕,后被敌人活埋在平氏镇南门外。 生平事迹高华民原是高家寨大地主的少爷,我地下党员孟召录在他家当佃户。因此,张星江同志曾经指示父亲在高家寨发展党员,其中发展的党员就有高华民同志,所以他对父亲一直很尊敬。高华民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后,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为党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34年年底到1935年,张星江负总责,在唐东组建了多支夜集明散的游击队,有的也叫赤卫队。高华民和张广彦一起在平氏以南组建了地方游击队,是负责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从竹沟出发,亲自到南阳同豫西土霸王别廷芳商谈合作抗日问题,别廷芳表示赞成合作抗日。但是,别廷芳这个人在骨子里是不会真诚地同共产党合作的。他的企图就是独霸南阳十三县,在他的领地,既不想让蒋介石插手,也不允许共产党存在。他说,“不管你是东洋生西洋生,不听我的就不中”。唐河,就在他的鼻子尖下,他岂容共产党在他的卧榻之下拉游击队。这一点,一些共产党人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那时,高华民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他怀着满腔抗日热情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他试图和国民党地方当局合作拉起抗日游击队,还写信要求父亲去作他政委。 当时,父亲刚刚从竹沟带着任务回到唐东,豫南特委、新四军竹沟办事处给父亲的任务是为新四军输送兵员,这本身就是一个不能出任何差错的任务,组织上并没有让父亲和国民党当局谈判拉抗日游击队。作为党员,父亲觉得不能擅自行动。 所以接到他的信,父亲分析了敌情,说明即使打国民党的旗号,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别廷芳也不会允许共产党公开成立游击队,希望他重新考虑,不要盲目行动。后来据说高华民的妻子很赞成父亲的意见。 但是,一切都来的太突然。高华民没有听父亲的意见,他决意要同国民党搞联合,在双河镇招兵买马,打出了抗日游击队的旗号,并再次写信要求父亲去参加游击队的领导。 接到他的信,父亲大惊,慌忙写了一封短信,告诉他马上停止活动,立即撤离,严防敌人下黑手。因为父亲认为,双河镇离平氏只有十几里路,别廷芳在平氏有重兵布防,不会允许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其鼻子底下活动。 写完信,父亲找到交通刘德昌说,“二哥,你把这封信藏在扦担的码子里,乘天不亮,到双河镇找到高华民,把信交给他,千万别叫人发现了。”刘德昌不敢怠慢,当即出发。 赶到双河镇时,已经是日出高杆。刘德昌先到一家小饭馆想吃点东西。突然,街上乱哄哄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别廷芳又要杀人了,杀的就是高华民。 刘德昌闻讯大惊,饭也没有吃完,就急急忙忙赶回去见父亲。他说,“不好了,老别今天已经把高华民逮起来了,传说今天就要杀他。”父亲听了,好久没有说话,心里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父亲说,高华民是个好同志,他有文化,家里有钱有势,不愁吃不愁穿,可是他选择了共产党指引的道路,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一边。他是为人民牺牲的,是为抗日救国而惨遭敌人杀害的,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