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桂清
释义

高桂清先生是相声界的老前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高笑林先生的父亲,还是孙少林先生的夫人——晨光茶社女相声表演艺术家刘艳霞女士的义父。师承马德禄老先生(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父亲)。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天津“联兴”茶社献艺时,就在众多的相声前辈中留下了高尚的艺德和良好口碑。

人物简介

如相声前辈闫笑儒先生曾有着这样的回忆叙述:“我到‘联兴’时,在那演出的有高桂清、马桂元、马三立、刘宝瑞、杨文华、高少亭、冯立铎等人。原来孙少林也在这里,我到‘联兴’以前他已去济南。……这时在‘联兴’掌学的是高桂清,他为人公道,大伙都很拥护他,他也确实有一种舍己为人的风格。那时这种相声场子一到饭口,许多演员都回家吃饭,场上都是搁俩学徒的对付着,因为这时观众也不会很多。可是高桂清每逢饭口,他都自己在那顶着。有时自己说个单口笑话或‘八大棍儿’什么的,他也不回家吃饭,一直等到演员们都回家吃完饭回来,接着演出,晚上他还照样使活。他对‘联兴’的业务、人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确实费了不少心血,可是到晚上下帐的时候,他比别人不多拿,也拿‘一个份儿’。这样就能够得到同行人的尊敬……”。

人物平生

1943年相声大师孙少林先生在泉城济南创办了晨光茶社相声大会,开业前,邀请来了高桂清先生等京、津众多相声大师和相声艺术名家搭班开业。从那时起,高桂清先生就定居在了济南,给济南的观众带来了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寓教寓乐的高雅艺术享受。高桂清先生也从此在晨光茶社相声大会的舞台上,开始了他相声艺术的超长发挥,以及对相声艺术理论的总结,晨光茶社也开始了老中青三代相声艺术家同台献艺的最佳组合。

相声大师孙少林先生从创办晨光茶社开业到1948年济南解放的5年间,和师父李寿增先生凭着他的精湛艺术、人品和艺德,使京津两地的众多相声名家纷纷来晨光茶社加盟登台演出。其中包括相声大王张寿臣、相声秀才马三立、高德明以及周德山(周蛤蟆)、吉坪三、刘宝瑞、刘广文、李洁尘、郭全宝、白全福、罗荣寿、王树田、高德光、王世臣、孙宝才、赵兰亭、高笑林、连秀全、王长友、高少亭、袁佩楼、冯立章、冯立铎、王凤山、郭宝珊、连笑琨、张世芳、孙少臣、赵振铎、李伯祥、于春藻、王文元、赵文启等等。用现在的话说,无一不是在全国相声界里含金量最高的大腕儿级的人物。这些演员一场接一场的轮番演出,抖出的“包袱儿”无一不响。掌声、笑声、叫好声,大有把屋顶震塌下来的气势。让观众们笑的前仰后合,大家拍巴掌跺脚,甚至有人乐得眼泪直流。那时候他们以对口相声为主,搀杂着单口相声,三人相声,快板儿,数来宝,双簧,太平歌词等形式。丰富多彩的相声段子,造就了众多的相声爱好者及“相声迷”。还有各个艺术门类的名家名角儿到场观看取经,如:戏剧界,电影界等等。有的观众甚至场场必到。那时候到晨光茶社听相声,已经成为观众业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到晨光茶社听相声,想进门儿就听是不大可能的,门外时常排起长队,得排号等,遇上下雨、下雪,部分观众宁愿打着伞排队,比现在排队购买紧俏商品的场面还热闹许多。

个人成就

高桂清先生同样是众星中分量很重的人物之一,他表演的精悍稳重,活路特广阔。相声艺术的造诣颇深,演技方面绝对是一位很天才的相声大家。他的单口相声说得很好,文学性与趣味性都非常强。耐人咀嚼。经常演出的有《满汉斗》、《山东斗法》、《解学士》、《九头案》等。他好在所表演的单口相声“包袱”很脆,很受群众欢迎。他表演的《永庆升平》是他的拿手节目之一。在相声中产生连续性的轰动大笑话,有《张广泰回家》、《马寿出世》等目录。这些节目最初都是评书《永庆升平》的片断,相声演员早年只掐取其中有笑料的一段故事,作为大笑话来说。高桂清表演的《永庆升平》不但保持我们相声中“八大棍儿”的特点,而且评书连续味儿很浓。。不但有“包袱”,而且有“扣子”,所以很能吸引观众。不管是饭口,还是开场“园黏”,只要他一入活,就是想出去方便的观众,直到憋的受不了,才一路小跑着出去方便,还得牵挂着立马赶回来。

他的对口相声也同样非常好,尤其是“贯口活”在相声界是很有名气的,他的口齿清楚,言语流畅,贯之以情,以情动人,在演出中惟妙惟肖的把握着讽刺与夸张的分寸,幽默诙谐的格调又浓又高。如《对对子》、《俏皮话》、《绕口令》、《八扇屏》、《地理图》、《开粥厂》、《报菜名》等,他表演的极好,都是他经常演出的拿手节目。

个人贡献

高桂清先生对相声事业留有最突出的文字贡献,就是他对相声艺术理论、历史、创作方法的精辟总结,就是高桂清先生的相声理论。既通俗又易懂,又把相声艺术内涵阐述得经纬分明。尤其是怎样搞相声创作讲得非常透彻,是我们后代相声演员很实用的工具书和必读的教材。

高桂清先生不但有高超的演技和完美的相声艺术论述,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相声艺术教育家。他的一生指导了很多的学生,传授了很多的高徒,他的门生都是相声界的高手,是观众喜爱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在晨光茶社从艺期间重点传授、培养了他的义女刘艳霞老师,使她成为20世纪60年代晨光茶社的主力相声演员,说新唱新人人夸的人物,全国为数不多的女相声表演艺术家。

世纪60年代山东省文化局为发展曲艺的后劲,成立了山东省曲艺团,高桂清先生被任命为艺术指导兼相声总教习。在山东省曲艺团,他又培养了一批学员,就是这批学员中有两位现在都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了。

杂谈相声

群众中生长的艺术

相声这一门艺术是在群众中生长起来的。传说开始有相声是在清朝的中叶,因为清庭腐败,丧权辱国,老百姓怨声载道,讽刺话因而很多。例如清朝末年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明朝修庙,清朝修道”,这句话当时能引得人们哄堂大笑。现在的人不知道当时的事实,不觉得有什么可笑处;当时的事实是怎样呢?慈禧为了穷奢极侈的玩乐,对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却从北京故宫到万寿山修了一道讲究的马路。民间的那句谚语就是含蓄地嘲讽清朝政府的,它表示了群众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谈到发展相声这门艺术朱绍文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不是关在屋子里研究相声,而是到百姓中去,集中民间的讽刺,丰富了这门艺术。朱招文外号叫“穷不怕”,他到处讽刺清庭。有入替他担心,劝他小心谨慎些,他说:“顶大是穷,穷不怕!”这就是他的外号的由来。

朱绍文先生的徒弟中有一位春先生,也是个对非正义的现象不满的人,他也很有才能,聪明,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很快。据说有个大地主外号叫“蜡头”,早年曾替另一个大地主管帐,起早睡晚,深夜不眠,直到蜡烛点成蜡头才休息,设法盘剥穷人,终于给自己也弄了一份家业。“蜡头”老来做寿,请春先生去作客。宴会时“蜡头”请客人们给他起个堂号,春先生抬头一看,当郎笑道:“‘海山堂’最好!“蜡头”也非常满意。到了后半夜,客人们相顾之后忽然哈哈大笑。这吋,做寿用的一对大蜡烛已烧剩下最后一节,两支蜡烛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字,只剩下了“海山”二字。原来“海山堂”就是“蜡头”。

相声的大发展是在全国解放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培养和关怀,相声才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这门艺术花朵几乎开过了全国各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相声配合这些政治运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这说明了群众欢迎新段子是由于新段子能反映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指明敌我,划清是非,在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旧段子办不到的。相声演员也愿意说新段子,西安有个相声演员名叫张玉堂,技艺不算挺高,但却很受欢迎,就是因为他说的相声新段子很多,配合许多政治运动,宣传有成绩。现在,随着社会的进展,人民觉悟的提高,新段子更是供不应求,这就需要创作大量的新段子。要创作相声,得先了解它的特点和要求。现在我把我所知道的几点初步知识,介绍给爱好相声的同志们,以便大家创作时做个参考。

相声中的说、学、逗、唱

相声有说、学、逗、唱四种类型,这不过是基本划分。“说”是指单口相声,也叫做“单春”,其中有“溜肘” (单段的),也有“八打棍儿” (连接八段的)。单段的有打油诗、三近视、麦子地……。相声一般是两个人说,在旧社会,有时其中一个人病了或有其它事故,另一个人就说“单口”,以帮助另一个人生活和解决其它困难。“学”是指学鸡叫、狗咬、小孩哭以及百鸟的声音。这一部分是由“暗春’(口技)承接过来的。“逗”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对口相声,有二人相声和三人相声,这种段子现在最流行最受欢迎,演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是两个演员,在表演时能互助,还能互相弥补。“唱”是唱太平歌词,有单唱、双唱,双唱的有“颠倒颠”,单唱有“饽饽阵”等。唱词中的讽刺性很大,例如“颠倒颠”中有这样的唱词:“大人为钱把高官做,小人为钱常见官,和尚为把侣皇经念,尼姑为钱住茅庵……”。旧社会的面貌被扼要地勾出来了。单唱的在开始唱时,就要有包袱(笑料),双唱的在段子里要有包袱。太平歌词的调子很简单,嗓子好坏都能唱。上面所说的这四种类型并不是很机械地划分的。有时说也要逗笑,有时也要学,也有唱,但一定是学唱,而不是自己唱上一段。逗的段子用什么来逗呢,是用说、学、唱来逗,学和唱也必须先要说明,因此相声是以说为主,口齿好,逗的笑料才大。

相声的特点

① 善于飒刺——它与平时说讽刺话不同,如果他所讽刺的人在现场,也能跟着哈哈大笑而不至弄出事故;假如相声场里发生了事故,就证明这位演员运用的手法下对或是粗心大意所致。因为相声讽刺的运用,常表现在编演时的手法。有一个传统相声节目“买卖人”,讽刺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在这个相声里虽然也用了夸张的手法,伹由于揭露的真实和表演的巧妙,那些商人听了也是哈哈大笑。

② 语言精练——相声的话言不但是以普通话为主,还要通俗易懂,切忌罗嗦、重复或语气过长。如果你说的话当时别人听不明白还要想一想才明白,事情已过去了笑料就没有了。说相声要上场不过三五句话就有笑料,十句话左右就要有大笑料。为什么要用普通话呢?为的是使它普遍。过去老舍先生写相声多用土语,后来常有人写信问他某土语该怎么解释,他就不多用了,因为土语多了别地方人反而听不明白;有时在抖“包袱”时用一两句土话也是可以的。在谈到相声的语言精炼时,可以举出“夜行记”来做例子。“夜行记”中讽刺一个人夜晚骑车子不点灯,因此他不敢走大街专走胡同道,在一条胡同里,他遇到了一个下班的人民警察,民警叫他住下,他不听,使劲一蹬。乙问曱:“到家啦?”甲:“掉沟里了!”这最后两句非常简练,只有简练才能引人发笑,说多了就降低效果了。

③ 结构紧凑——一个段子的故事必须生动,要防止叙述时前紧后松、大头小尾或中间脱节;要步步发展,直到至高点,这时候就可以做结尾(收底),不一定要大团圆。步步紧的同时要顾到“瓢把儿”(开头)。好比京剧演员,如果一上场就无精打彩,先给观众一个不好的印象,邢就不好了。相声传统节目“大保镖”就是运用步步紧手法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④ 笑料百出——一段相声笑料越多越好,伹也不要无原则的制造笑料,强拼硬凑,与内容不符合、不相干的都不好,例如有少数演员说到中途时故意打诨叫岳父……等,观众不会感到愉快,更无收获。相声注重的是幽默,而不是低级趣味。

⑤ 揭发矛盾——相声揭发矛盾时要有笑料,也可以说,矛盾是通过笑料揭发出来的。例如有一个相声说老太太单疼姑娘不疼儿媳妇。儿媳妇再好也顶不过闺女,有人夺她闺女好,她就喜欢,夸她儿媳妇好,她就不那么喜欢。街坊老太太和她说:“二大娘,你好福气,姑娘出门子了,儿子娶媳妇了,够多好啊!媳妇又这么贤慧。”老太太说:“贤慧什么,看到好是表面,毛病可不小呀!底漏(即往娘家稍钱)!儿子娶了媳妇都把钱交给她,她娘家养活了闺女不教训。”街坊老太太见老太太不高兴,就把这事遮过去了,说:“没事咱斗牌吧!”老太太一掏钱很多,街坊老太大问她:“哪来这许多钱?” “你们哪知道,姑娘走娘家,给了我这五十块钱!”矛盾和笑料同时都巧妙地揭露出来了。

现在,最流行的相声是“逗”,一个段子的构成中一般演员多喜用“垫话”开头。例如“夜行记”,不用垫话也可以,但用了便更显得活泼。名演员侯宝林有一次演“婚姻与迷信”,上台时,的场正是演的“怒沉百宝箱”。他开口就说:杜十娘这个女人就是肚子里太实在啦,李甲这小子有点理也是假的,孙富这孙子有的是钱。您说这个杜十娘死的多么苦哇!在旧社会是重男轻女的……他就这样很巧妙地把垫话引入到“活” (正文节目)中去。这种入活是灵活的。什么是垫话呢,就是短小精悍的小段,把它垫在一个“活”的前边儿,以增强活的效果。但是垫话不宜太长,最长的也不能占去活的20%的时间,否则喧宾夺主就很难入活。

写相声的几点体会

相声是最善于反映现实生活的,它是不墨守成规的;它容易被观众接受,是宣传工作的有效武器。我是一个相声演员,也写过几个相声。现在我介绍自己几点肤浅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我找到材料以后,是先确立主题,就是说要解决什么问题,把这个先肯定下来然后再写。其次,就得制造“瓢把”,要设法通过几句话就吸引住观众,使他们希望往下听。如果一开始就很平淡,抓不住人,那成功的希望也不大。怎么制造瓢把,有人以为关在屋子里就能制造,这是不对的,其实整个相声的创作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群众中来,单靠脱离生活的空想是不行的。一般的谈到制造包袱的技巧我的体会是:

① 把一个数目字逐渐缩小,缩到最后,包袱就出来了。譬如,某首长在报告中谈到整编机构的问题,说某办公室原来有四十多名工作人员,后来减去一半,剩了二十多,后来又减夫一半剩了十几,最后再一减,剩了两个,工作照样执行,上下倒容易通气了。如果在相声中运用这种方法,就有了包袱。数字由小变大也可以制造包袱,如看见一个老头,一问多太岁数,说l41岁,细瞧瞧老头子白发瓣子上还扎着红辫根。再一问,才知道:“这不是我要扎的,是我母亲硬给扎的。” “老太太多大?” “172”,“我去看看她老人家,” “她今日不在家,她去看我姥娘去了。”

② 运用讽刺能制出包袱。如旧段子“买卖论”中的最后一节讽刺奸商以廉价卖布为幌子,说青色布五角能买一丈四,结果买回来一看,面子才有一寸三。“一寸三”看来确实是夸大,伹是对奸商的本质却没有歪曲。现在,我们对内部的讽刺,不应夸大,特别是需要注意讽刺的积极意义,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歪曲,更不是诽谤。

③ 还有一种陪衬的手法,例如晨光茶社演出相声两分钱一段,孙少林模仿周信芳的唱腔,唱得不错,他说:“我比起周信芳先生是差一点,周先生唱戏的门票是一元六,我只要二分。”一陪衬,包袱出来了。

④ 再一种是制造观众的错觉,先把观众的思想引到一边去,在他不注意的时候再引回来,他就笑了。

故事发展到至高点,一定要有个大包袱;但也必须防止单纯为了包袱响而否定了主题,过去曾有这样一个例子:解放后,我们运用旧段子“得胜者”演唱的解放军的胜利,在抖包袱的时候说是一场梦,效果非常不好。

最后,当整个段子写完以后,一定要再检查一遍.表现主题有没有缺点和错误,是不是解决了你的段子要解决的问题。至于收底的办法,也可以用“惯口”迅速地轧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