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goldmund |
释义 | 瑞士高级音响品牌。相对于其它的Hi-End音响厂家,Goldmund具备更优秀的商业导向、组织机构和技术优势。不随波逐流、全球化的研发策略。Goldmund研发一个新产品的周期是5年,时间虽长但不随波逐流,每次都能领先业界并带动潮流,也不会像某些厂家一样轻易的频繁改变产品。 发烧友梦寐以求的名器---瑞士Goldmund 在高级音响业界,大多数厂家都专注于某一类的产品,很少有产品线跨及整套系统的。这是由于当追求极致的表现时,就有越多专门的学问需要钻研,再加上高级音响厂商多半是小公司(以员工人数而言),自然就很难同时做好几类不同的器材。不过,来自瑞士的Goldmund可就打破了这个定律。过去大家对它的印象多半是从造型特殊、具有“机械接地”的音箱开始的,接着就是外观秀气、旋钮好像仪器般精密的功放。殊不知,Goldmund从LP转盘、CD唱机、唱头放大器、前级、后级、合并功放到音箱都有,连电源处理器和线材也自己来,甚至还有DVD/SACD/BD蓝光播放机与DLP投影机!横跨高级音响与家庭剧院两界,在高级音响圈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家了。当Hi-End音响市场逐渐萎缩,发烧厂家经营日益艰辛之际,Goldmund却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推出产品与改良型号,而且几乎每一款产品都能造成话题性涟漪。如此有活力的音响厂家,在高级音响圈更是找不到第二家! Goldmund的研发哲学在Goldmund的网站中公布这么一段文字:●Goldmund本质上是一个独特的音响厂家。无论是模拟、数码、机械、线材、音箱、音频电脑等,为了要成为每个领域的最优秀者,Goldmund必须拥有世界最优秀的研发人材,但事实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全薪聘用所有顶尖专家,所以Goldmund在世界各地延聘客席工程师,其中很多是著名大学的教授,所以Goldmund能生产出如此多新产品和拥有不断更新的技术。●音响是一门科学。Goldmund认为重播的唯一目标是再生真实声音,而不是艺术化创作;制造较好声音的音响不是很高的技术,但制造再生真实声音的音响就要求超高的技术,Goldmund追求的是再生真实。每次的进步都必须能以科学解析、证明、和测试为前提,拒绝神秘化。Goldmund信赖测试性能多于盲听,因为人耳容易被误导,而示波器不会!若有Hi-End音响厂家说他们以试听来指导设计产品,这意味着他们相信音响是魔术并且不可测试,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技术知识。当然Goldmund也会试听,但每次只为了检验某一参数而听,目的是验证试听和测试的相关性。在没有认真的科学验证之前,Goldmund不认同一般发烧友的论点,如电子管好还是晶体管好?模拟好还是数码好?我们喜爱模拟也喜爱数码,我们喜爱晶体管也喜爱电子管,它们都各有优缺点,只有科学利用它们才能挑出最佳方案。 技术为本这么一家重视研发与科学的公司,当然有许多专利技术,下面这几项技术被普遍运用在所有Goldmund的音响产品中﹕ 机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自从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盘推出之后,所有Goldmund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机械参数测试。Goldmund的工程师在彻底研究中证实了绝大多数的音染是来自于器材的机械振动,包括器材内部的震动、外部能量吸收而产生声音瞬间的模糊感、组件因麦克风效应而产生一连串的震动、假性讯号和音染。Goldmund主张将机体与地面连接,藉以排除震动所带来的困扰;而机体与地面的连接愈是完善牢固,相对的接地效果也就愈显著。而要让地表与机械结构紧密接合,阻尼物质的采用非常重要,接合物可能因本身的共振而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Goldmund综合采用慢介质与快介质来确保震动隔离,避免回震传至本体,角锥形底座、机械二极管、坚固而沉重的机体、震动排除箱和阻尼物质在Goldmund产品中随处可见。以Goldmund的后级功放Mimesis 29来说,就采用了以铝、红铜,和钢板混合式结构的机箱,红铜用来制造底板,铝制造面板、侧板、顶析和散热片,而钢材制造避震脚。各种震动会由铝传向红铜,再传向钢材,也即是由软金属向硬金属传导,最后进入地面,这样就可以防止震动倒流回机壳了。 JOB功放技术。JOB这家瑞士小公司由一群日内瓦大学硕士生组成,他们目标是设计体形细小、轻巧、功率大、速度飞快,方便带到任何地方去录音的功放,第一部作品为200瓦的单声道后级。JOB完全未考虑家用发烧友的需求,但接近10MHz的频宽,可听闻频域内只有几ps的时间误差等优异特性,却开始引起注意。1996年JOB干脆加入由Stellavox(制造专业器材)、Audio Networks(制造网络设备与处理器)、Sylans(制造计算机硬件)与Goldmund等几家公司组成的A.I.H.C集团,这群人专职研究开发,集团每年从盈余中拨出12%作为研究经费。JOB发现扬声器出来的声音和现场声音之间的差别,关系到频率特性、相位特性、时间特性(时间误差)等多种因素。其中的时间误差,是因为不同频率导致不同反应时间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对于音响用的放大器来说,为了正确重播出复杂的声音波形,首先要宽频规格才行,目前Goldmund产品线性频宽前级为10MHz,JOB产品约为7MHz,而功率放大部分至少要有3MHz的水平。有了宽频化之后,接着要让各频率的时间趋于一致(Goldmund功放整体时间延迟小于100ns/DC-200kHz),把时间误差减少了,我们才能从音箱中听到接近现场的音乐演出。某些低频反应能力容易下降的放大器,通常其低频段的相位会出现超前的现象,从而导致低音变得沉闷;相反地如果相位落后时,又会使低频太过于紧凑。若高频时间比中频慢时,人声听起来会有鼻音太重。为此,Goldmund的功放都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A、 采DC直接交连结构,讯号通路上没有任何电容器,这是解决低频时间误差的唯一手段。 B、 确保真实且足够的输出功率。 C、 最精简的线路。越简单的线路才可能有更快的速度与更低的失真,更少的染色,制作过程采用SMD表面黏着技术降低传输距离,做到分毫必争的程度。 D、 只用最高级或军规级零件,例如印刷电路板是超高频专用产品、Philips新开发的快速滤波电容、Minimelf German电阻等。 Alize解码技术。最新的Alize 6 D/A 解码电路动态高达140dB,每一代的Alize改良使运算速率更高、精度更高,能实现既真实且自然的再现声音,是Goldmund最神秘的武器之一。一般解码器是由DIR(数字接收接口)、数码滤波、D/A转换与模拟滤波等四个部分组成,Goldmund的些设计却把D/A转换与模拟式滤波器合并成一体,并以模块化方式制作形成超短的讯号通路。Goldmund说它们的DIR线路可以有效减低时脉误差,并装有独家的取样频率变换器。而新的DAC线路比市面上任何一种单位元多位芯片都有更好的效果,最后是多阶的模拟滤波与时间校正线路。 科技与人性化完美结合过度科技化有时会遮掩了人性,Goldmund却完全不会。笔者很早就发现,一整套的Goldmund最能呈现那种既活生又轻松的声音,甚至连线材都使用同家公司产品最好。整套Goldmund系统所发出的声音中低频非常凝聚清爽,高频则清丽透明,而且速度很快,很灵巧,眼前宛如一幅活绷乱跳的图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Goldmund售价并不便宜,有机会亲自品尝试用,你会发现无论造型、操控、声音表现,Goldmund都属于梦寐以求的产品。 Goldmund公司产品简史Goldmund在1978年成立于法国,最早专注于生产高素质的唱盘和唱臂,由于看中瑞士的产品生产及配套环境,两年之后便迁移到瑞士,如今已经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瑞士公司。1983年推出的Reference黑胶唱盘、1988年推出的Apologue喇叭、1993年推出的Mimesis 36 CD转盘、1998年推出的Epilogue喇叭、2001年推出的Milllennium后级、2003年推出的Chiasma Music Server都是其里程碑式的作品。不过在疏于接触的人看来,这些产品跨度大、种类多,最明显的共通之处便是贵了。 1978年,Goldmund T3直切唱臂在欧洲展出 1979年,T3唱臂开始在美国销售,同时巴黎音响展中第一部Studio唱盘展出。 1981年,Goldmund公司正式在瑞士日内瓦挂牌营运,T3唱臂与Studio唱盘被Hi-End界评为至高艺术作品。 1983年,重达100公斤的Goldmund Reference唱盘在芝加哥CES中推出,第一次采用了Goldmund引以为傲的机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设计。同年,他们推出第一对喇叭。 1984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化生产设备,Mimesis 2与Mimesis 3扩大机的原型机完成。 1985年,经过二年研发,Goldmund推出第一部CD唱机(为法国Meta Research所制作)。 1986年,T3唱臂改为T3F(日本称为T5),使用计算机控制自动伺服驱动系统,Goldmund宣布这是他们最后的模拟作品,往后将全力开发数码产品。 1987年,Mimesis 2前级与Mimesis 3后级(输出功率100瓦)推出,使用小电容与精简线路设计 1988年,Goldmund与意大利设计师Claudio Rotta-Loria合作,推出旗舰喇叭Apologue,重达300公斤,多音箱以机械接地方式连结的设计至今仍为经典。同年Mimesis 7前级与Mimesis 6后级(输出功率80瓦)推出。 1989年,Claudio Rotta-Loria设计的Apologue喇叭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列为永久珍藏,次一级的喇叭系统Analogue同时推出。第一部大功率后级Mimesis 9(输出功率170瓦)推出,这也是首次将机械接地理论运用在功放中。Mimesis 4收音调谐器加入Goldmund家族。 1990年,先推出Super Dialogue数码处理器,很快变成Mimesis 10。 1991年,Mimesis 10P数码前级推出。大功率单声道后级Mimesis 9.2(输出功率350瓦)与Mimesis 8.2(输出功率150 瓦)推出,Mimesis 9.2并在日本得到最高荣誉的C.O.T.Y奖。这一年Goldmund也开始推出自己的线材。 1992年,Mimesis 10P数码前级与Mimesis 8.2后级双双在日本获奖,Mimesis 12数码转换器推出。 1993年,使用机械接地理论设计的纯CD转盘Mimesis 36推出。 1994年,首部使用Goldmund自己开发的A2模块扩大机Mimesis 9.4推出。 1995年,新的入门级系列推出,包括Mimesis 14数码转换器、Mimesis 39 CD转盘与Mimesis SR合并功放(输出125瓦)。新技术“Thermal Grounding”发表,同时推出Mimesis 20解码器、Mimesis 22与Mimesis 24前级等可以和家庭影院系统对应的器材。 1996年,收购英国JOB这家小公司,并将其技术用在体积小巧的Mimesis SRP前级与SRA后级功放中,Mimesis 20数码转换器与电源分体的Mimesis 22前级推出,数码部分有MM39DA CD机(结合Mimesis 39转盘与Mimesis 12+解码器)。可能发烧有都不知道,Goldmund试制了一部单端直热式三极管功放A330B,当然最后没有正式生产。 1997年,Epilogue 1卫星喇叭系统与Epilogue 2低音喇叭推出,可做为家庭影院之用。Goldmund同时发表概念性的电脑影院系统,以电脑来负责节目与数码处理,他们与加州的Sylans公司合作,开始研发新世纪电脑产品。 1998年,入门级系列的新数码转换器SRDA与CD转盘SRTT推出。随着主动式低音Epilogue 3推出,全音域的Epilogue喇叭系统宣告完成。这一年Goldmund脚步加快,新产品还包括Mimesis 27、Mimesis 7.5、Mimesis2+前级,SRI2合并功放(输出125瓦),SRM2后级与SRP2前级,以及获得日本C.O.T.Y奖的Mimesis 29.4后级(输出500瓦)。 1999年,介绍概念性的Theater3 家庭影院系统,比较便宜的Trilogue喇叭推出,第一部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开发的环绕声处理器Chiasma推出。可以发出像胆机声音的Alize2数码技术,被用在Mimesis 21上。 2000年,Trilogue超低音推出,除了可搭配Trilogue小喇叭,也适用于Epilogue 1喇叭。旗舰后级Millennium(输出功率600瓦)推出,使用JOB线路与奔腾计算机芯片,在千禧年时并推出限量100部的签名版产品。另外,第一部DVD唱机Easy DVD推出。 2001年,推出Mimesis 29M Millennium Edition和Mimesis 29.4M Millennium Edition后级功放,都使用JOB3模块(有数码输入),基于JOB技术开发的A20前级模块也提供升级服务,并介绍了Alize 3解码模块。Eidos 38 DVD机推出,Logos书架箱也加入家族中。 2002年,继JOB之后,Goldmund又纳入Stellavox这家在数码领域拥有坚强技术的公司。推出搭配Logos的超低音与更小巧的Logos Mini音箱,另一方面全音域的Full Epilogue音箱系统终于现身。更直得注意的是全数码化的Mimesis 24前级推出了(具有32组数码输出,可对应未来所有环绕声模式),数码产品中的模块升级为Alize 4。 2003年,Eidos 38D DVD机的往下延伸产品Eidos 18D被介绍出来,为平价市场同时推出了JOB Active前级与JOB 150、JOB 300与JOB 500三部后级,堪称是最物超所值的Goldmund产品。Chiasma是一个把音乐储存在电脑硬盘的系统,也可以当作家庭中的影音娱乐中心,同时有配合的无线传输主动式音箱,显示Goldmund积极向数码领域靠拢。新的SR系列包括有SR DVD Easy播放机、SRP2.3前级与SRA2.3后级(有单声道版本,输出功率300瓦/8欧姆),全力抢占平价市场,但另一方面高价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机与Mimesis 30全数码前级也被介绍出来。 2004年,使用JOB 5模块的单声道Mimesis 18.4后级获得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奖,全数码的SR8前级(有8声道输出)与具备数码输入的SR150后级推出﹔搭载AC-Curator技术的电源处理器Sweeter推出,几经周折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机正式开卖,Logos音箱也取得成功。 2005年,巨大的Telos 600单声道后级问世,Goldmund首度涉及视频领域的Eidos 720投影机被介绍出来﹔可同时对应SACD与DVD-Audio的Eidos 36播放机,可播放SACD/CD的Eidos 19推出与Eidos 18CD同时上市。为黑胶爱好者设计的Mimesis PH3唱头放大器与基于SRM2.3所设计的SRM150单声道后级推出。年底功率更大的Telos 2500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2500瓦/1欧姆),成为Goldmund中的旗舰产品。 2006年,新的Telos系列上市,推出介于Mimesis 18.4和Telos 600之间的Telos 400后级,还有更小的Telos 200单声道后级﹔由于发烧友的需要Goldmund再度推出纯模拟的前级Mimesis 22 Signature(全平衡设计),同时针对Epilogue 1与Epilogue 2音箱的用家推出可修正时间失真的Leonardo低音箱。这一年有些创新纪录,例如Goldmund开始赞助一级方程式赛车,开始推出第一部Mimesis 330合并功放(有数码输入),并开始走回头路计划推出第二代的Reference黑胶唱盘与Mimesis PH7.3唱头放大器。 2007年,位于美国洛杉矶的高文豪华家庭影院开幕,推出Mimesis 24的双电源版本,众所瞩目的Reference 2黑胶唱盘正式亮相,还有一部1080P的投影机说明了Goldmund对家庭影院的热情不减。Telos 5000后级预告推出(使用Alize 6解码模块,动态范围达到惊人的130dB),较便宜的Telos 150则赢得消费者喜爱,更大功率的Telos 390合并功放推出。T8唱臂被介绍出来,Mimesis 37S全模拟前级也现身了,显示Goldmund全方位的发展方向。 2008年,发表第一台Hi-End蓝光(Blu-Ray)播放机Eidos 20 B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