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鼻羚羊
释义

高鼻羚(学名为Saiga tatarica)别名赛加羚羊、大鼻羚羊,属于牛科。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中文学名:高鼻羚羊

别称:赛加羚羊、大鼻羚羊

二名法:Saiga tataric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高鼻羚羊属

种:高鼻羚羊

简介

高鼻羚羊(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高鼻羚羊,又称赛加羚羊或大鼻羚羊。它的角是我国传统中药中一味名贵的药材。只有雄性的高鼻羚羊才生有这种美丽的羚羊角,我国是高鼻羚羊的原产国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北部地区。由于上世纪初至70年代过度的猎杀,到70年代中期,这种珍稀的药用野生动物在我国已经基本消失了,目前在我国,数量较多的为人工养殖。

得名

偶蹄目牛科高鼻羚羊属的唯一1种,因具高高隆起的鼻骨而得名。

详细介绍

高鼻羚羊体长为90—144厘米,尾长7—8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兽体重37—60千克,雌兽较小,为29—37千克。夏天毛短,呈淡棕黄色,由颈部沿着脊柱到尾基有一条深褐色的背中线,腹部白色;冬天毛长而密,全身几乎都是白色或污白色。雄兽的颊部、喉部和胸前都长着长毛,好似胡须一般。雌兽在头骨上有2个小突起。雄兽也有细长的角,但没有藏羚的角长,长度在26—37厘米之间,最长的记录为37.4厘米,粗13.3厘米。角基本直竖,角尖稍向前弯,略呈钩状,上面有11—13个棱状环节。角呈琥珀色的半透明状,向阳光透视,角尖内有血丝和血斑样影,基部稍呈青灰色,圆形,有骨塞,名叫“羚羊塞”,约占全长的一半或三分之一。骨塞坚硬而重,横截面的四周呈齿状而与外面的角质层密合。角内没有骨塞的部分,中心有一条扁扁的角形小孔,直通近尖端,俗称为“通天眼”,质地坚硬,不易折断。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繁殖

高鼻羚羊的繁殖力很强,当年生下的幼羚85%左右都加入繁殖,老羚羊96%参加繁殖。经过4—5个月妊娠期,一般一胎产下两仔。据说条件好的话,高鼻羚羊的增长率可以达到60%--80%。

一雄多雌婚配制,性比约1:4 。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次年5月产仔,胎仔数1—3仔,多2仔。幼羚1个月后即开始食草,雌性岁末(约8月龄)即可参与繁殖,雄羚次年方成熟。

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即使是刚出生5~6天的幼体,奔跑的时速也可达30~35公里。嗅觉、视觉均非常灵敏,既可用嗅觉察知天气的变化,又可靠视觉见到1公里以外的敌害。每年11月开始交配,妊娠期5个月,多在5月份产仔,每胎产1~3仔。

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尾长7.6~10厘米,肩高75~80厘米,体重36~69千克;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仅雄性具角,角长20.3~25.5厘米,淡琥珀色,具明显的环棱;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在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

分布

广泛分布于苏联伏尔加河下游哈萨克斯坦,中国的准噶尔盆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

高鼻羚羊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食物以草和灌丛为主。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但时间不长。孕期6个多月,每胎1~2仔。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

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环境

高鼻羚羊栖息于荒漠或半荒漠草原地区。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

习性

生存习性

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高鼻羚羊高鼻羚羊每年秋季集结成大群,南迁到较暖的山谷草原。春季组成5—6只至20—30只的群体,然后又集结成大群,向北迁移至夏季草场,其迁移行程可达250~400公里。这种动物颇善奔跑,最高时速可达60公里。

高鼻羚羊日间活动,常10余只结群游荡,秋冬季节集成较大群作远距离迁移,次年5月左右再迁回夏季栖息地。一雄多雌婚配制,性比约1:4 。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次年5月产仔,胎仔数1~3仔,多2仔。幼羚1个月后即开始食草,雌性岁末(约8月龄)即可参与繁殖,雄羚次年方成熟。

食性

即使是刚出生5—6天的幼体,奔跑的时速也可达30—35公里。主要以草类及低矮的灌木为食。取食的植物种类很广,包括许多有毒或含盐碱的种类。极耐渴,在取食青草季节能长期不饮水,只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情况下才寻找水源。嗅觉、视觉均非常灵敏,既可用嗅觉察知天气的变化,又可靠视觉见到1公里以外的敌害。

现状

高鼻羚羊过去数量很多,但由于羚羊角可作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在许多地区已濒临绝迹,中国新疆境内已多年不见。

种群现状

现存2个亚种中,俄罗斯亚种(S. t. tatarica)在一次大战结束时几乎灭绝,仅剩不足1000只,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其种群数量已恢复到9万只,到1960年,上升到130万只以上,但近十几年来又大幅度下降过半(万自明,1995年)。原分布于我国新疆西北部的可能为蒙古亚种(S. t. mongolica),经多次调查,均认为野外已经绝迹。该亚种在40、50年代广布于蒙古西部的湖泊周围。50年代末期,其数量已经下降,到1979年大约只剩下200只(万自明,1995年)。也有推测,目前新疆西部中国与苏联边境地区可能尚有极少数残存。

饲养管理

高鼻羚羊羊羔产下后30min,一般即会站起来主动去吃乳。若羊羔不会吃奶或母羊不给羊羔哺乳,可强行挤奶饲给羊羔、或用鲜山羊奶100ml,鲜鸡蛋10ml,鱼肝油5ml,白糖10g,

食盐1g配成人工乳喂养,40-60d龄后断奶。羊羔9d龄左右开始随母羊学吃草,20d龄左右开始吃精料。青饲料可以苜蓿、红豆草为主,精饲料以玉米粉为主。注意设立水盆,自由饮水。羚羊胆小。易惊恐,故应防止噪音等各种因素惊扰。

羚羊角的药理作用

一)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羚羊角水煎液 腹腔注射10-20g(生药)/kg,可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延长水合氯醛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抗苯丙胺的兴奋作用。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液或注射液,也能使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其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朝向性运动反应,并可使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诱导期缩短。

小鼠灌胃10g/kg,能显著降低咖啡因惊厥率、增加其恢复率,但抗士的宁惊厥的效果不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则可对抗士的宁所致惊厥作用。

二)解热作用:给人工发热兔分别静脉注射羚羊角水煎剂和醇提液各2g/kg、水解液40mg/kg、注射液 800mg/kg,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给人工发热兔灌胃羚羊角煎剂4g/kg,给药后2小时体温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三)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羚羊角50%煎剂2ml/kg 静脉注射,使麻醉猫血压下降,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降压作用有所减弱,说明降压反应可能与中枢神经有关。煎剂或醇提液小剂量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中等剂量可致心传导阻滞,大剂量则引起心率减慢、振幅减小,最后心跳停止。

四)其它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羚羊角注射液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致病菌均无抑制作用。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并有镇痛作用。

名著记载

1、《纲目》:羚羊角,入厥阴肝经。肝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搐搦,及经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2、《本经逢原》:诸角留能入肝,散血解毒,而犀角为之首推,故痘疮之血热毒盛者,为之必需。若痘疮之毒,并在气分,而正面稠密,不能起发者,又须羚羊角以分解其势,使恶血流于他处,此非犀角之所能也。

3、《本经》: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安心气。

4、《别录》: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温风注毒伏在骨间,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及食噎不通。

高鼻羚羊邮票

我国于1991.5.10发行了T.161野羊邮票,1套4枚4种,邮票规格为40mm*30mm。其中高鼻羚羊面值20分,发行量 2597.3万枚。

开放分类:
生物物种羚羊偶蹄目动物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1次
最近更新:2012-05-06
创建者:设计基本靠手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顾晚惜朝198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