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港上中学 |
释义 | 北京四中 北京四中以“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为校训,以全面育人和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绩。 中文名:北京市第四中学 简称:四中 校训: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类别:中学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目录 学校地址学校历史晚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校风简介校名校标校风校训训诫校歌目前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艺术楼室外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其他设施名师风采著名校友北京四中网校学校地址学校历史晚清时期中华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校风简介校名校标校风校训训诫校歌目前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艺术楼室外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其他设施名师风采著名校友北京四中网校展开 学校地址北京四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甲二号 现占地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2004 年在校学生人数 1500 余人。学校设施齐备,图书馆已实现网络化管理,有标准田径场、跑道、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馆、健身器械区等,体育场已全部塑胶化。 学校还十分注重增强学生体质,篮球、游泳、田径、桥牌等运动项目都在北京名列前茅。 北京四中自80年代末开始实行数学、英语等科目分层次教学并开设选修课,是中国大陆最早探索素质教育的高中之一,是全国重点学校之一。 北京四中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90多名在岗教师中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0名。 近年来,每年有100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六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每年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国家重点大学,其中40%左右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也有学生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优秀大学学习。 2004年,北京四中恢复初中部,短短五年中产生了不俗的教学成果,为四中校园注入了一批批富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为高中部选拔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现任校长刘长铭。 学校历史晚清时期北京市第四中学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光绪、宣统年间的顺天四路学堂,而由此改组设立的顺天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路中学堂(通州)、南路中学堂(大兴黄村)、西路中学堂(卢沟桥)和北路初级师范学堂(昌平沙河)相继创办。后经顺天所属二十四州、县所举绅士会议,顺天府凌府尹福彭决定于京师另立一所中学,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并决定以位于西什库的宛平高等小学堂校舍开办顺属中学堂。学部议复御史张世培奏请顺天府正式开设顺天中学堂。 《议复御史张世培奏顺天府尹破坏章程淆乱定章折》部分内容如下: 北京四中 查顺天四路学堂创始于前府尹臣陈璧议。由各属契税项下酌加五成,专备四路学堂之用。东路设于通州城内,南路设于大兴县属黄村,每年款项均约六千两。西路设于卢沟桥,每年款项三千两。北路款项仅一千余两,已另摊派各属每年三千两,办理初级师范学堂。 而东、西、南三路中学,自开办以来,或三年或二年,议者谓人数太少,程度不齐,遂有主归并中学、添设师范之说。顺天府尹凌福彭到任后,札饬二十四属各举绅士定期会议。开议之时,主归并者十有四人,不归并者十人。遂定于京师另立中学一所,现在三中学之学生、经费概行归并。而不主归并之说者,咸不免啧有烦言。此御史张世培所以有破坏学务、淆乱定章之奏也。…… 臣等公同商议,……似应照该府尹原议,先在京师设立一所,分选各属合格学生入堂肄业。查从前顺天府宛平小学堂校舍甚为宏敞,现在该堂移设外城,其原有校舍拟作为顺属中学堂;其现办之东、西、南三路中学堂学生并于此校肄业,北路学生有合格者亦酌量选择收录,以昭平允。 顺天中学堂成绩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顺天府在今西什库天财库旧址(今称后库)筹设顺天中学堂,并派藩祖荫作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顺天中学堂正式创校之年。顺天四路学堂42名学生入学肄业(东路14名、西路10名、南路14名、北路4名),称为甲班(今称第一级,于1912年十二月毕业)。学制为四年,设国文、算术、历史、英文、社会学、国画等课程。宣统元年(1908年)正月,学堂添招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一名(今称第二级,于1913年七月毕业)。宣统二年(1909年)正月,添招丙班(英文班),学生三十九名(今称第三级,于1915年正月毕业) 中华民国时期第一任校长王道元题写的校碑。(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顺天中学堂由京师学务局管辖,委派王道元为校长,下设教务学监和斋务学监。同年9月29日更改校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并定该日为校庆日,并一直延续下来。民国二年(1913年),学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础上,开设德文班。全校共有四个班97名学生。 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有四中学生代表前住天安门游行集会,途中被军警驱散,并被押送回校。同年6月,学校学生因在街头宣传,数人被捕,关押十余天。同年8月27日,有学生参加京津学生在北京的游行示威,国文老师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文章,被北洋政府逮捕。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北平沦陷,在日军统治下,学校实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同时增设日语课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校长王岩涛来校,遭到师生反对,后被学生赶出了校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四中,委派孙鹿宾任校长。此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四中活动,并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地下党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二十二日, 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燕京大学的部分四中校友返校,向本校高三学生做反内战宣传。内六区警察局闻讯后派数十名警察持枪冲进学校,包围了礼堂,捆绑正在演讲的校友。在场的四中学生与警察发生争执,有几名学生被刺刀刺伤。后北平市长何思源派专人来校为校友松绑,并向学生道歉。同年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学生组织义演募捐用来重建化学实验室。 北京四中师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三十八年(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占领校园,学校被迫停课,校舍成为为兵营,操场成为炮兵阵地,百余株树木被砍伐,课桌椅被焚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四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同年3月15日北京市军管会委派李复生来校接管四中任校长。同年四中建立了中国共青团团支部和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并成立新的学生会。校名亦被改为北京市第四中学,并沿用至今。 199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北京四中时,曾说:“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到这里来,真是三生有幸。” 2001年2月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申办城市评估团考察北京时,北京四中作为唯一被考察的教育机构接受评估。 校风简介校名现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校标北京四中的校标是民国十年(1929年)建成的北平公立第四中学校门。 校风优、苦、严。 校训北京四中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训诫北京四中训诫摘自首任校长王道元撰写的《京师 北京四中 训诫》原文如下: 须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所贡献于群众者不啬,斯群众之报施我者必丰。藉势倚权,常与祸构,不可为也。故求其可恃莫如学,势可踣也。学不得而閟也。今学者每期期焉,以学不见用为虑,而不以致用不足为忧,窃以为过矣。不知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其受用处,非根器浅薄者所能知,亦非佻达纨绔者所能任也。诸生方盛年,志高而气锐,将欲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耶?抑将浅尝自放以侪于俗耶?是不可不审所处矣。诸生勉乎哉! 校歌北京四中的校歌是由集体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希望和理想之歌”。 校园环境旧校园 民国四年(1915年)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门 北京四中老校园教室顺天中学堂选址于位于京师后库(现北京市西城区后库)的宛平高等小学堂。校园虽经多次翻新、重建,地址未曾改变。全校占地面积为98.6亩,体育场占地40.6亩,包括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校园内有树木1500余株,花卉100余种。校园南院有植物园地,种有农作物,并建有一个古朴的井亭,颇有田园意境。如当时 四中校歌 校歌所描述的:“半似乡村半似城,花木苍翠四时荣”。 目前校园198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改建北京四中校舍,并列为市重点工程。新扩建的四中校园占地46372平方米。 教学楼北京四中的大部分的学生集中在一座教学楼。教学楼共四层,每层有教室八间。设计者摒弃常用的矩形而采用六边形平面,取得了大容量、短视距和小视角的综合效果。另外因多个六边形教室组合而自然形成的走廊空间的收放变化,既满足了交通疏散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课间交往娱乐的理想空间。 实验楼实验楼共六层。第一层至第四层分别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供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第六层设有天文台。 办公楼办公楼于2003年竣工,用于教职员和行政人员的办公。除此之外另设有一件大型会议室供日常会议和接待。地下一层为一些诡异的东西如理发室、库房、流石编辑部之类的,地下二层对外营业可以打乒乓球、练健美操、搏击、武术、舞蹈以及许多。 北京四中 综合楼综合楼现在没有完全交付使用。一层为学生食堂。二层为四中大礼堂,并有一些办公室、小教室、会议室。三层有模联教室和阳光心社和部分礼堂附属设备可用。四五楼基本是空屋子。另有地下车库两层。 艺术楼艺术楼一层是三个音乐教室,二层是校史馆,三层是美术教室。 室外体育场北京四中设有一个塑胶室外体育场。附有标准六线四百米跑道,一个中型足球场、二个排球场、六个篮球场、田径运动设施和看台,供学生和教职员使用。 室内体育馆北京四中设有一间多功能体育馆,可用于多种体育运动,例如篮球、羽毛球。此外另设有乒乓球室、健身房及标准二百米室内游泳池。 其他设施北京四中亦设有老办公楼、宿舍、老校长室、漱石亭、总务处、国际部等。从教学楼通往实验楼的连廊也是四中的特色。 名师风采陈景润: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陈有南方方言,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 刘景昆: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生,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1920年-1962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李直钧:北京四中毕业,北京大学毕业生。1924年-1940年在北京四中任物理教师。 马文元: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1935年-1950年在北京四中任数学教师。 张子锷:河北工学院毕业,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1937年-1975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韩茂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篮球国家级裁判,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篮球赛副裁判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十佳体育教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199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 王镜如:辅仁大学英语系毕业生。1952年-1988年在北京四中历任语文和英语教师。 著名校友建校百年(1907年建校)以来,北京四中至今有三万五千名毕业生。其中许多人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绝大多数成为党、政、军以及各行各业的领袖或中坚。知名的校友包括: 学术界 -------------------------------------------------------------------------------- 虞福春——实验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因1946年参与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在国际上享有声誉。1936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方励之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195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后因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调离。 何芳川——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3年至1956年在高中部就读。 王文采——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至1945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丁伟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56年至1962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郝柏林——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46年曾在北京四中就读。 涂传诒——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1952-1958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丁国瑜——地球物理与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刘广志——探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194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毛二可——雷达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46年至1948年在北京四中就读。 王壮——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吴燕生——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张顺江——著名学者,决策学创始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李强——社会学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周孝正——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钟秉林——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化艺术界 -------------------------------------------------------------------------------- 冯至——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李敖——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学家。1948年就读于北京四中。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从维熙——著名作家。 韩少华——著名作家。 谢飞——当代著名导演。1957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陈凯歌——当代著名导演。 曲直——当代著名导演。 刘玉山——当代著名艺术家,曾任中央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北岛——当代著名诗人。 高晓松——当代知名歌手,音乐人。 戴士和 ——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政经界 -------------------------------------------------------------------------------- 王昆仑——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建人之一,曾任民革中央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17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1963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薄熙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马凯——国务院秘书长,国务委员。1959年考入初中部,1965年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71年调离。 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代表。 蒋效愚——北京奥运组委会副主席。 刘源——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上将。1951年进入初中部就读。 陶西平——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前北京市人大副主任。 乔宗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副代表。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1959年毕业于高中部。 陈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196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 北京四中网校北京四中网校是北京四中的远程教育机构。它把北京四中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以及学生们连接起来,是尖端信息技术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 北京四中网校面向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远程学习辅导,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依据北京四中近百年积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广大的中国家庭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和北京四中的教育资源。北京四中网校进行跨越时空、突出个性、自主学习的教学。强调学习的个性化、互动性,建设中国最大的基础教育网络学习社区。 北京四中网校于2005年出版的新书《他们是怎样考上北大、清华的》,收录了18名考上北大、清华的原北京四中网校学员的学习经验、成长历程、家庭教育经验等,是北京四中网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北京四中网校的教学成果得到社会各界全面肯定,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北京四中网校获得“十佳网络教育机构”称号,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获得此项荣誉的远程基础教育机构。2004年、2005年,连续获得“中国最具价值的网站100强”称号。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信息化建设优秀奖”。北京四中网校目前在全国设立了二百四十余家分支机构,这些机构为全国各中学与北京四中的远程信息交流和教学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北京四中网校在2009年西城区多个中小学因甲流停课期间与北京四中一起为同学们开展网络授课,得到四中高一年级赠送锦旗一面。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