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港里祖祠
释义

港里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 港里,古称贤良港,亦名“黄螺港”,是海上女神——妈祖的诞生地,妈祖羽化后,乡人建祠纪念。祖祠始建于宋代,祀妈祖木宝像妈祖神像。据《敕封天后志》载:“世传祠内宝像,系异人妆塑,各处供奉之偈,皆不能及”。因祠内前殿供奉妈祖宝像,额称“天后祠”,后殿供奉圣父母及其先代牌位,额称“林氏祖祠”,故尊称为“天后祖祠”。

简介

港里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在湄洲湾北岸莆禧半岛南端,距莆田市区约30公里。1991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南宋妈祖像、三门石牌坊和“窥井得符”圣迹,以及青年妈祖石雕像。

港里

港里古名贤良港,又名黄螺港,南临大海,面对湄洲,是妈祖先祖林豸、林保吉隐居之地,也是妈祖的出生地。1974年,文甲码头建成前,要上湄洲祖庙朝拜妈祖都是从这里出海。

历史

港里祖祠始建于南宋,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因对付郑成功,沿海截界清野,村人及祖祠神主、妈祖神像均内迁涵江,祠废圯。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祖祠迁至原址后山,由林默族系乡进士、泉州府惠安儒学教谕林清标主持重建,其子台湾府凤山县教谕林霈与安平镇副总兵秦宗溥为此在台湾等地募捐。清代官府春、秋二祭时,也要拨银两由妈祖裔孙在港里就近代祭。1984年,村人又重新集资,按原来格局重修祖祠,至1988年建成,保留宋、明、清各代的某些建筑特色。很多海外同胞以及当地民众朝圣,都要先到港里祖祠进香,然后再到湄洲祖庙朝拜。

文物

港里祖祠前矗立的一座用白色和青色的花岗岩雕成的三门式牌坊,高10.6米,宽13.6米,是1990年由台胞捐款兴建的。牌坊两面仿刻清代帝王御赐的“神昭海表”、“海国安澜”等匾额题词和几副楹联。祠内供奉着妈祖列宗的神主牌,还保存一尊以樟木雕成的南宋妈祖像,造型维妙维肖。《敕封天后志》记载:“世传祠内宝像,系异人妆塑,各处供奉之像,皆不能及”,是一件珍贵文物。该祠尚存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清标的二块碑刻,高0.76米,宽0.56米,厚0.04米,其一是历年褒封徽号碑,上除记载宋光宗、宁宗、理宗,元世祖、文宗,明太祖、成祖及清圣祖、乾隆帝等10次封号外,还记载着春秋致祭,编入祀典的事迹;另一块是《重建天后祠记》,记述原天后祠为妈祖的故居,清初截界后迁祠于涵江,复界后又迁木雕妈祖神像回港里的经历。

古迹

港里村有不少与妈祖有关的古迹,其中最主要的是一口宋井。井为四方形,围以淡灰色长石,古意盎然,传说是妈祖“窥井得符”的圣迹。另有一口宋井,石栏间镌着八卦,据说是宋井特有的标志。这里可以看到古代码头的遗迹,长达600多米,两根宋代遗留的系船石上留下船缆磨出的深痕。

石雕像

青年妈祖石雕像以妈祖女神林默娘为原型,手持夜明珠,眺望着前方,神态慈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设计、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朱伯雄、朱伯钦安装的妈祖石雕像,由96块花岗岩石组成,底座上部为边长960厘米的正方形,底部为边长987厘米的正方形,寓意妈祖出生于公元960年,升天于公元987年。石雕像高15.13米,屹立在祖祠山公园之顶,面朝兴建中的妈祖城。

青青年妈祖石雕像在2010年农历三月廿三举行落成开光仪式,与妈祖城、妈祖阁、湄洲祖庙连成一体,成为莆田妈祖文化的新标志性景观。

景观

港里祖祠位于山亭乡港里村,是妈祖的诞生地,是全世界妈祖信仰的发源地,有妈祖诞生地碑坊、螺港秋潮、天后祖祠、妈祖故居、妈祖受符井、石塔、三炷香等一批妈祖文化群景点。妈祖石雕像建成后,将与妈祖城、妈祖阁、湄洲祖庙连成一体,成为莆田妈祖文化的标志性新景观。

白瓷妈祖

白瓷妈祖(如图),高约60公分,以坐落于祖祠山上的“妈祖———林默”雕像为原型,以素洁德化白瓷为原料制作,充分展示妈祖冰清玉洁、大爱慈悲、超凡脱俗的崇高品质和形象。

白瓷妈祖第一批共4尊,刚运抵祖祠,便博得广大信众的称赞和喜爱。其中3尊当场被台湾、广东和福建三地信众分别在祖祠卜杯收藏;1尊则留在祖祠大殿,供广大信众瞻仰朝圣。

白瓷妈祖出自德化白瓷工艺大师毛录宽之手,运用著名传统工艺制作,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有较高收藏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