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感王镇
释义

感王镇位于辽宁省海城市,辽东半岛腹地,距海城市中心16公里,南临营口、大连;西接油田城市盘锦;北连鞍山,沈阳,毗邻全国著名的西柳服装市场,中长铁路、沟海铁路、沈大高速公路、海营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镇。该镇交通十分发达,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埠。自然分布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沿河,并形成了“两山一水七分田”的格局,有海城“缩影”之称。

行政

下辖18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1万人。感王镇经济格局分为二大产业,一个是冬淡季菜种植业,另一个是围绕西柳市场新兴起的纺织业。社会总收入51.29亿,财政收入1440万元,成为辽宁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镇之一 。

农业产业

感王镇的冬淡季菜蔬菜生产种植,有史可鉴源于明末清初,鼎盛于八、九十年代,蔬菜种植面积达25,000亩。销售辐射东北三省一区及京津地区,被誉为“东北最大的蔬菜之乡”和“冬淡季蔬菜的发祥地”,该镇现有蔬菜保护地20,000亩,年产各类蔬菜1亿公斤。并依此形成了占地50,000平方米的东北地区的蔬菜集散地——辽南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形成了两大农业示范园区:占地500亩的于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在占地2,000亩的中粮农业示范园区,该镇农业在养殖业上也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大牲畜年出栏7000余头,生猪年出栏2.5万头,家禽年出栏289万只,肉类总产量达8782吨,禽蛋总产量达4782吨,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极大的促进了全镇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真正使农民实现了增收。

乡镇企业

感王镇的工业以高科技轻纺产业为主。九十年代初期,感王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围绕市场上轻纺,依托西柳市场,建立轻纺之乡”的发展思路。到目前,形成以纺织工业园区为主体,集织布、染整、服装加工于一体的纺织产业链,共有各类纺织企业300余家,固定资产累计达18亿元,其中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超亿元3家,外资企业2家,合资4家, 出口创汇企业9家。并以此形成了感王轻纺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共有企业50余家,总投资达到15亿元,园区内企业年染整能力达3.2亿米。年纺织生产能力5000万米,现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轻纺企业科技园区。为鞍山市十大创业基地之一。同时形成了他山重工业小区,共有精铁粉企业11家、年产精铁粉40万吨,成为了该镇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感王镇是东北最大的轻纺之乡。轻纺工业中纺织企业33家,大型印染企业7家,服装加工企业325家,其中合资企业3家,出口创汇企业5家,有两家企业拥有出口自营权。轻纺之乡建设投资近8亿元。轻纺产品除通过西柳服装市场销售外,有一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园区

感王轻纺高科技工业园始建于2000年初,2000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正式命名,2001年被海城市政府重新规划,列为海城市轻纺高科技工业园区。并于2004年被命名为鞍山市“十大创业基地”之一。是海城“十一五”发展期间的重点项目。

园区位于感王镇沈大高速公路西侧,京丹高速公路南侧,以海感路为轴心,东西两侧辐射发展的金三角黄金地段,园区交通十分便利,距闻名全国的西柳服装市场仅3公里,距鲅鱼圈港口70公里,距桃仙机场130公里,京丹高速公路在园区设有出口,形成了园区特有的区位优势。

园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预计总投入30亿元人民币,工程分两期完成,现一期工程已经结束,共占地1.4平方公里。园内共有轻纺企业70个,其中印染企业11家,投资超亿元企业3家,具有先进的国内外印染设备,溢流染色罐130个,轧染生产线6条,印花生产线10条,其中瑞士产平网印花设备2套,园区年生产能力达3亿米。纺织类企业42家,拥有各类剑杆织布机1000余台,年生产能力5000万米;纺纱企业一家,纺纱能力25000锭,年产量2000吨;服装加工类及其它轻纺企业10家,年生产能力400万件。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6家,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完成投资15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实现82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年创利税2亿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