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肝源性胃病
释义

肝源性胃病简介:肝源性胃病是由于乙肝病毒侵入人体胃部引起的胃黏膜损害所致。乙肝病毒是一种泛嗜性(广泛侵害性)病毒,除侵犯肝脏外,侵犯胃黏膜为其常见的肝外损害。乙肝并发胃黏膜损害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且黏膜病变弥漫而广泛,以胃底、胃体部为主。

近段湖南长沙的小三阳患者陈某总感觉胃口不香,没有食欲,上腹部不适,有时出现泛酸、嗳气、恶心等症状。陈某以为一定是肝炎发作了,于是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武警湖南总队医院参加乙肝免费普查,检查肝功结果显示正常。肝病专家彭守兰教授建议陈某再做一次胃镜检查,结果提示陈某患有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肝源性胃病。为陈某开了些药,吃了5天后,陈某的症状基本消失。

彭教授说,肝源性胃病是由于乙肝病毒侵入人体胃部引起的胃黏膜损害所致。乙肝病毒是一种泛嗜性(广泛侵害性)病毒,除侵犯肝脏外,侵犯胃黏膜为其常见的肝外损害。乙肝并发胃黏膜损害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且黏膜病变弥漫而广泛,以胃底、胃体部为主。肝源性胃病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主要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病、胆汁返流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

乙肝病毒造成胃黏膜损害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乙肝病毒存在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由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细胞中沉积而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削弱和破坏了胃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

患乙肝后,胃酸形成的功能紊乱,导致胃酸过多,过多的胃酸会损害胃黏膜,胃酸过多与胃溃疡的发生相关。

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体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损害。

肝功能受损后,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白蛋白的含量降低,这就减弱了对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药物刺激所引起。乙肝患者,特别是慢性乙肝患者需较长时间服药。病人求愈心切,往往服药种类过多,或几种药同时服下,忽视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有些药物本身就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特别是有些苦寒性中草药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有些慢性乙肝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使胃部血流缓慢,胃黏膜下瘀血,胃黏膜因缺血缺氧及营养障碍而致损害。

彭教授指出,乙肝病人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泛酸、烧心、反胃、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此时不仅要检查肝功能,还需要做个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胃镜提示为肝源性胃病,则需要及时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胃病的类型来定:萎缩性胃炎可以给予养胃冲剂、维酶素、胃复春等;有胆汁返流性胃炎者,可以使用硫糖铝和胃动力药(吗丁啉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以选用德诺、甲硝唑、羟氨苄西林三联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以使用制酸药罗沙替丁类及奥美拉唑等。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肝源性胃病的机理可能有下面三种因素:

(1)由于肝炎病毒具有泛嗜性,存在于胃黏膜内,其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微血管沉积造成局部免疫反应;

(2)因肝功能减退,对激素灭活减少,造成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使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幽门螺杆菌易于感染,进一步损害胃黏膜屏障;

(3)胃酸及胆汁返流,容易造成胃与十二指肠的炎性改变,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病变。

乙肝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养胃健脾应注意什么?

第一,切忌乱用伤胃药物,要慎用水杨酸制剂,例如阿司匹林等;不用激素类药物。

第二,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杜绝焦虑、紧张、失眠。

第三,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第四,饮食有节,拒绝烟酒。

不要暴饮暴食,少食辛辣刺激食品,避免酸性刺激食物,不要多喝咖啡、浓茶。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唾液可以稀释中和胃酸,并提高黏膜屏障作用。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的消化活动规律。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饮食不要过饱,以防止胃窦部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分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