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肝火上炎证
释义

肝火上炎证表现

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上炎证,一般以肝胆经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现的实火炽盛为特征。火性炎上,肝火上攻头目,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热传胆,胆热上行,见耳鸣如潮、耳道红肿热痛,胆气上溢则口苦;火热伤津,见口干、便秘尿黄;肝失条达,见急躁易怒;火扰心神,以致失眠、多梦;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络,则胁肋部灼热疼痛;火热迫血妄行可致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象。治宜清泻肝火,方用当归龙荟丸。

肝火上炎证病机

本证以肝气郁而化火上道为特征。肝火上炎上扰清窍则头晕胀痛;肝开窍于目,火性炎上则面红目赤肿痛;胆附于肝入耳,肝热移胆则耳鸣,肝火内扰,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或多梦;肝火郁于肝络则胁助灼热疼痛;热盛伤津则日苦口干,便秘,尿短黄;肝火灼伤脉络,血热妄行则衄血吐血,经行量多,超前。本证为肝之实热证,故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上炎是肝气郁结的发展,若肝火得不到遏制则阳亢无制,耗劫肝阴引动肝阳而成肝阳上亢化风证。

肝火上炎证相似证候的辨别

本证当与肝阳上亢证辨别。本证以肝经气火上逆为特征。肝阳上亢证有阳亢的见症,如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这一点与肝火上炎相似,但肝阳上亢还有腰膝酸软等肝阴不足的临床表现。

辨证注意点:有肝气郁结或内热化火的病史及依据。有肝经气火上逆热象明显的临床见症。

肝火上炎证治疗

法则:清肝泻火。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l0克、生地黄10克、泽泻10克、木通6克、当归1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肝经实火上逆者。(2)当归芦荟丸:当归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芦荟10克、青黛10克、黄柏10克、大黄8克、木香6克、麝香0.3克(冲服)。本方适用于肝经实火兼胃肠燥实者。(3)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本方适用于肝郁血虚,久郁化火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若耳鸣,耳聋,心烦多梦者,基本方(1)加香附10克、川芎10克;若出血吐衄,血色鲜红者,加犀角3克(冲服)、丹皮10克、赤芍10克。若失眠,夜不能寐,易于惊恐者,基本方(2)加知母1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D克;若吞酸,嘈杂,暖气,两胁或胃脘灼痛,口干而苦者,加服左金丸,每日3次,每次6克;若狂躁不安,大便秘结,脉滑数者,加青礞石20克(先煎)、沉香6克、芒硝15克(冲服)。心烦易怒者,基本方(1)加竹叶10克、莲子心10克;头胀痛甚者,加菊花10克;胁痛者,加金铃子10克;胸闷太息者,加瓜萎皮15克、枳实10克。

(二)外敷药物

1.黄连清肝露:人乳调黄连末涂碗底,点艾于地,覆碗薰之,以焦黑为度,饭上蒸过,清水调,隔纸透出黄水,取点患处。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2.用冷毛巾敷头部,用于本证之头痛。

(三)灌肠疗法

1.大黄、黄连、黄苓各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2.大黄15克、龙胆草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次,连用3~5天。

(四)饮食疗法

1.饮食适宜,防止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之品及过量饮酒,多食蔬菜瓜果。

2.吐血时宜暂禁食,或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少吃多餐,饮食不宜过热。

3.食疗方:(1)决明子粥:炒决明子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或加白菊花10克。先把决明子放入砂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煎汁或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服用,5~7天为l疗程。适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2)栀子仁粥: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2~3天为1疗程,每日分2次服用。适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胁痛。

(五)针灸治疗 1.针刺:取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期门等穴,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15~20分钟。

2.耳针:取肝区、胆区、内耳区、皮质区,每次2~3穴,中等刺激。

3.放血:取太冲、关冲、中冲等穴,点刺出血,每日1次。

(六)推拿按摩 在胁下、上腹、缺盆等处反复按摩,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

施治要点:

(一)本证多为肝阳亢进,出现热性及冲逆现象,属实证,热证,应采用“实则泻之”的原则,以苦寒直折,清肝,泻肝为法。常选用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等清热泻火药。升散药宜慎用。

(二)本证若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而成郁火者,宜用疏达宣散之法,即“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义。常选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此时不能径用凉肝以折其火,愈清则火愈郁。

(三)本证在病变过程中,常可出现兼挟证候。在治疗过程中除以清肝泻火法为主外,还应兼顾其它脏腑,即所谓生克治法的应用等。

(四)火能伤阴,营血津液易受消烁,在清肝泻火之时,应兼顾阴液,如泻肝方剂中经常佐以生地黄、白芍等,即是其例。

肝火上炎证护理

1.调情志,慎起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2.环境宜清静,光线不宜过强。

3.吐血时要卧床休息,并给予静脉输液等支持疗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