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熙宅第
释义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区南捕厅15、17、19号院。现有建筑左、右两组各五进.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居又名甘家大院、甘熙宅第(南京政府将其定名为“甘家大院”),是清道光初年江宁的甘福修建。

简介

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曾经中过进士,生平著作甚丰。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甘氏父子曾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册,建藏书楼,名津逮楼,并因此留名青史。一九八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的甘熙故居,为有效利用并再现明清时期江南民居风貌,文物部门修复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对外开放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一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政府所管辖,二〇〇六年,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外侧与熙南里历史老街组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老街。

建筑布局

甘熙故居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这些意识反映在建筑上致使大宅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大致统一的等级规定。甘熙精研金石地学,擅长风水勘舆、星相之术。其故居朝向上坐南朝北,一是因甘氏家族从小丹阳来宁以经商发家,而《论衡·诘术》中的“图宅术”: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相吉,可见甘氏住宅朝向上的“悖异”原来是根据风水理论决定的。另外《百家姓》中甘姓后注“渤海”,甘氏源出于此。甘氏南迁后,家中悬“于湖世泽,渤海家声”对联,建筑上坐南朝北,以感念先祖,不忘祖宗。故居内大小天井多达35个,据说有水井、窨井32个,目前发现的10多个水井,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有的在檐口下、有的在门槛边,很好地解决了房屋的通风、采光以及上下水等问题,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起到“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的作用。

结构特点

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正落是封建大家庭中长辈和统治整个家族的人物居住与生活用房,正落中轴线贯通,左右边落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相对正落而言,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主要街道入口,要进入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家庭中不能另立门户的观念,基于这种原因,在边落中不设正厅,保证了家庭中主要的礼仪接待活动都必须在正落中进行。布置在边落中的建筑无论在开间的面宽和总的间数等各方面都较正落为小,正落与边落间有通长的备弄。一般情况下,边落中各进的平面与正落不完全相同。边落中轴线是不完全贯通的,各进厅堂要经过备弄和天井才能进入。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

风格的和谐与统一

传统的地方材料及气候条件使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即小青瓦屋面、白粉墙、棕红色广漆所形成的灰、白、棕三色的建筑主调,这种主调与江南的青山绿树共同组成淡雅、恬静、安宁、平和的色调,由于色彩的统一,结构的多变,使民居造型既有一致性又有灵活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