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联合大学 |
释义 | 甘肃联合大学是2001年经甘肃省政府决定,由原甘肃教育学院和原甘肃联合大学合并后,重新组建的一所集文、理、工、法、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形成了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了25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包括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各类建设人才,为甘肃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 历史沿革(名称变革 原甘肃教育学院 原甘肃联合大学 校史综述 新的甘肃联合大学) 学院风采(专业设置 所获奖项 学院列表 学院介绍 ≡ 人文学院 ≡ ≡ 数学与信息学院 ≡ ≡ 外语学院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理工学院 ≡ ≡ 化工学院 ≡ ≡ 艺术学院 ≡ ≡ 继续教育学院(成教学院) ≡ ≡ 体育系 ≡ ≡ 思想政治教学部(政法系) ≡ ≡ 信息技术中心 ≡) 学校简介概况甘肃联合大学是2001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决定,由原甘肃教育学院和原甘肃联合大学合并后,重新组建的一所集文、理、工、法、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形成了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了45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各类建设人才,为甘肃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地处兰州市城关区雁滩高新科技园区,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近8000人;面向全国十个省(市)招生。学校设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和2个直属教学系;学校现有应用型专科专业37个,教育类专科专业10个,普通本科专业9个,成人本科专业 9 个,分别涉及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7 个学科门类和文化教育、财经、公共事业、法律、城镇规划与管理、旅游、环保气象安全、电子信息、生物与药品、艺术设计传媒、土建、轻纺食品等 12 大类、25 个专业类别。 学校现占地面积528.34亩,校舍面积26561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10.5万元。建有43个实验室,15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图书馆藏书53.22万册。建有主干传输速率和出口带宽均为100Mbps、具备532个信息点的校园网络,基本具备校园网络电视播出、校园精品课程网络点播、教务教学管理平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等大型网络服务功能。2006年我校正式加入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应用行列,成为省内专科院校第一个拥有IPv6实验室的学校。学校运动场(馆)总面积36173.79平方米,各类体育设施完备。 师资学校现设有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化工学院、政法系、音乐系、美术系、体育系共10个院系,并设有大学生心理研究室、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所、地方文化研究所、地方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经过 “十五”期间的发展,学校在提高完善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为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群,“师范+应用”特色得到很好体现。现有教育类专科专业10个,应用型专科专业37个,先后与省内其他高校合作举办普通本科专业9个。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着力进行教师结构的调整与学历(学位)培养,拥有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由青年教师担当重任、能够适应学校发展定位、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6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有硕士生导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高级职称人员1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占专任教师的33%。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1%;双师型教师1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3%。教师来源于69所高校,学缘结构合理。 学校通过学科建设、专业重组和校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文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2个直属教学单位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管学院于2001年8月被中国管理科学院首批命名为28所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案例教学实验基地”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理工学院化学实验室被评定为省内“高校基础课合格实验室”。学校重组、改造后的40个专业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评估验收。学校聘请40多位香港专才定期来校讲学,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学师资队伍,以期快速、全面提升新的甘肃联合大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甘肃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 582 人,其中专任教师 376 人, 非专任教师 166 名,生师比为 17.43 ︰ 1 。 教师总量已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综合大学 8000 人规模的 B 级标准。 专任教师中,教授 17 名,副教授 96 名 ,分别占教师总数的 4.52% 和 25.53% ; 专任教师中, 博士 17 名 ,硕士 146 名 , 分别占教师总数的 4.5% 和 38 .8 % ;专任教师中, 40 岁以下教师 272 名,占教师总数的 72.3%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 180 名,占教师总数的 49.5% ;每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均配备 2 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专业必修课均配备 1 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首批拟设置的本科专业均配备 1 名以上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实践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 131 名,占教师总数的 36% ;教师来源于 60 多所院校,学缘结构良好。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项指标均已达到本科办学要求,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科研需要。 2007 年 10 月,教育部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师资水平被评为优。 学校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及我省的天水、兰州等地建有4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荣誉学校通过学科建设、专业重组和校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文学院、外语学院、数学与信息学中心花园院、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2个直属教学单位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管学院于2001年8月被中国管理科学院首批命名为28所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案例教学实验基地”之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理工学院化学实验室被评定为省内“高校基础课合格实验室”。学校重组、改造后的40个专业已通过省级专家组评估验收。学校聘请40多位香港专才定期来校讲学,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学师资队伍,以期快速、全面提升新的甘肃联合大学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甘肃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以“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对外建立了较广泛的学术 合作和交流,在国际3300学术刊物和全国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申请专利21项,出版专著、教材180多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0多项,并有6名教师获“曾宪梓奖”、15名教师获“省园丁奖”、1名教授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2001年以来有3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1年8月,经济与管理学院被中国管理科学院首批命名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教学实验基地”,获“管理本土化案例教学奖”。“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心理学实验室”、“财会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电信物理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被评为全省“高校基础课合格实验室”。 建设新的甘肃联合大学为落实学校“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加快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积极进行了学科整合和专业重组建设。甘肃联合大学500亩新校区,紧靠兰州市城关区北面滩400号(原甘肃教育学院校址),北临40里黄河风情线,南接千亩绿地公园,环境优美、风景怡人。牟家庄校区位于市中心,现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教学基地,两校区间开通公交专线车,信息畅通、社会联系方便。学校现有和正在兴建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教学设施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现有教学设备1500多万元,图书藏量300000余册,订阅中外文期刊、杂志600余种;在校本、专科学生6300多名。专任教师377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9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研究生4 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6人,并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较强的聘用教授师资队伍。 新的甘肃联合大学为落实学校“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加快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积极进行了学科整合和专业重组建设。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由"三个存在"向"三个为主"转变的办学思路,努力实现由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同时存在向以本科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时存在向以普通教育为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同时存在向以非师范教育为主的转变,力争在近几年内实现将新的甘肃联合大学建设成为多科性万人规模的普通本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历史沿革名称变革原甘肃教育学院1950 年 5 月 , 创办兰州工农速成中学。 1955 年 7 月,甘肃省教育厅决定,西北师范学院工农速成中学并入兰州工农速成中学。 1956 年 9 月,在兰州工农速成中学设立甘肃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 1958 年 8 月,兰州工农速成中学改为兰州工农中学(普通中学),仍与甘肃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二校一体”。 1958 年,甘肃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定名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9 年 10 月,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甘肃师范专科学校。 1961 年 7 月兰州工农中学停办,甘肃师范专科学校独立发展。 1962 年 3 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甘肃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甘肃教育学院。 原甘肃联合大学1985 年 5 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了甘肃联合大学。 1987 年 5 月,原甘肃联合大学设立师范部。 1988 年 8 月 6 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办好甘肃联合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的批复》(甘政发 [1988]110 号),“同意甘肃联合大学办成多形式、多功能,培养专科层次人才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完成了由联合办学向自主办学转变。 校史综述新的甘肃联合大学2001 年 7 月 19 日 ,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新的甘肃联合大学的通知》( [2001]46 号),原甘肃教育学院、原甘肃联合大学合并,组建新的甘肃联合大学。 学院风采专业设置甘肃联合大学地处兰州市城关区雁滩高新科技园区,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7000多人。学校设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理工学院、化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成教学院)、政法系、体育系等10个院系和信息技术中心等直属教学单位。现有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一级学科,经济学类、政治学类、教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电气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等11个二级学科的17个联办本科专业;包括文化教育、财经、公共事业、法律、城镇规划与管理、旅游、环保气象安全、电子信息、生物与药品、艺术设计传媒、土建、轻纺食品等12大类、25个专业类别的47个专科专业。拥有教职工571人,专任教师37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3人、讲师112人;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108人。师资队伍结构完备,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的要求。中国知名教育家,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辛安亭先生曾任原甘肃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知名教授、学者段子美、南国农、邹念鲁、郑麟翔、匡扶、吴文翰、沈庆华、张介平等曾在校执教;学校长期聘有多名外籍教师、专才和一批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校执教和从事科研工作。 所获奖项学校以“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对外建立了较广泛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在国际3300学术刊物和全国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申请专利21项,出版专著、教材180多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0多项,并有6名教师获“曾宪梓奖”、15名教师获“省园丁奖”、1名教授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2001年以来有3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1年8月,经济与管理学院被中国管理科学院首批命名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教学实验基地”,获“管理本土化案例教学奖”。“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心理学实验室”、“财会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电信物理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被评为全省“高校基础课合格实验室”。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先后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及“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活动”组织奖;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本校学生在“甘肃省第三届(2006)、第四届(2007)金城大专辩论赛”中两次夺得季军;在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中,多次名列甘肃赛区前茅,并进入全国总决赛,获专业组二等奖。 学院列表01 人文学院 02数学与信息学院 03外语学院 04 经济与管理学院 05理工学院 06化工学院 07艺术学院 08继续教育学院(成教学院) 09体育系 10思想政治教学部(政法系) 11信息技术中心 学院介绍≡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是甘肃联合大学为加强文科类学科,在原甘肃教育学院中文系,政教系历史专业,原甘肃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人文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在校本、专科学生1380人,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毕业生7000余人,这些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毕业生已成为所在行业的骨干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许多报业、媒体、书业领域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各级中学中文骨干教师60%左右为我院毕业生。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数学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信息学院是在原甘肃教育学院数学系与原甘肃联合大学计算机系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二级学 院。现设有数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教育(成人)三个本科专业;数学教育、初等教育、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拟增)、计算机信息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七个专科专业,学院共有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9 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工程师1人,硕士研究生17人,双师型教师16人。 ≡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于2002年12月成立,是由原甘肃教育学院外语系和原甘肃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系英语教研室合并而成。下设英语系、外语教学部。现有英语本科、英语专科、英语教育专科 、小学英语教育专科、成人英语教育本科、专科等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40余人,外教5人。在职正副教授7人。学院教师共出版专著、教材五部,其中国家级一部,省级四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41篇。获国家级奖一项,省级奖一项。 学院3名学生参加“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囊括甘肃赛区一、二、三等奖,一名获得全国二等奖。 ≡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经贸、管理两个教学系,有经济学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会计学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等四个学科教研室,有一个财会模拟手工实验室和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两实验室于 2002 年12 月均通过了由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现开设“物流管理、会计统计与核算、金融保险、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业管理、心理咨询、学前教育”等 10 个普通专科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2 个本科专业,共有 33 个教学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持服务经济,适应市场,努力培养甘肃省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并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有多项教改科研成果获奖,1999 年《以毕业实践为切点探索产学合作新模式》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0 年成为甘肃省市场营销协会理事单位;2001 年 8 月与全国 28 所高校一起首批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命名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案例教学实验基地》;2003 年与全国11 所高校同时获得中国首届企业管理大会“本土化案例教学奖”;成为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验研究》甘肃子课题组实验院校;2004 年“以案例教学为纽带,探索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新模式”、2005 年“大学生心理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 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 2007 年多项校级教学成果奖被推选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为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加入WTO 后人才市场需求,学院适时进行专业改造,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和人才结构。 ≡ 理工学院 ≡甘肃联合大学理工学院是甘肃联合大学为加强理工类学科,在原甘肃教育学院物理系、原甘肃联合大学工科系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和物理系两个教学系和一个实验中心。合校以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实现了专业建设的特色化,组建了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厚基础、宽口径”且特色明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群(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通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供用电技术)和师范教育类专业群(物理学教育本科专业、物理学教育专业)。理工学院是学校就业率最好的学院,学院和威海碧陆斯电子有限公司共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和深圳伊斯达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实习就业合作关系。 ≡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是由原甘肃教育学院化学系(1983年建系)和原甘肃联合大学应用化学系组建而成的。学院以社会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按照“重基础、重实用、重技能”的“三重”思想设有应用化学(本科)、化学教育(成人本科)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化学教育四个专科专业,积极筹办精细化工和工业分析两个新专业。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历6人,硕士学历7人。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学院获得过多项荣誉和一批较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教师中有一人享受政府津贴,1人获曾宪梓奖,5人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3人获省园丁奖;荣获省级及教育厅科技进步奖6项,完成省级及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项;近年来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源论文30多篇。设有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教研室、环境化学教研室、化工教研室、食品化学教研室、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于1999年通过甘肃省高等学校合格实验室评估,实验室面积达3000m2,设备总值300多万元,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能完成各专业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 ≡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由原甘肃教育学院美术系、音乐系及原甘肃联合大学艺术系经专业重组后形成的二级学院。其下现设美术、艺 术设计、音乐等三个教学系,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学院教师已编写出版专业论著、教材、画册等15部;入选国家级专业美术作品展的绘画 作品达30幅;并多次获奖;发表专文100余篇; 参赛各类电视大奖赛9项,其中获国际金奖一项;另外参加社会各类科研和设计项目100余项(次),并于2001年获“甘肃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2次,获教学成果奖4项。学院学生入选国家级专业作品展的绘画作品4幅,其中获优秀奖1次;入选省级专业作品展的绘画作品6幅,设计作品8项,其中获奖9次;在各类 歌手比赛中获省级奖励12次,获国家级奖励6次。在2005年“首届兰州大中专院校已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2005年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甘肃赛区)中进入决赛。 ≡ 继续教育学院(成教学院) ≡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是原甘肃教育学院和原甘肃联合大学于 2001 年 8 月进行资源实质性合并后,在学科重组、专业整合基础上,重新组建的一所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归口管理全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二级学院。学院核定正式教职工编制12人。学院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主。有本科、专科两个学历层次,采用脱产、函授、夜修等多种形式办学;设有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小学教育(理科)、小学教育(文科)、小学教育(综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多个专业,学院还常年承担着各种层次的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任务,为全省教育系统和一些行业提供岗位业务培训、证书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 体育系 ≡体育系是甘肃省高校体育类及其相关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承担着培养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及继续教育学历人才的培训工作,已为甘肃省培养了一大批体育教育人才。2003年以后,学校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将原来体育教育专业改为现在的体育健身与保安专业。体育系现有教职工21人,教学人员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助教1人,是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办学的二十多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省教育厅社科类教学成果奖10次。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 思想政治教学部(政法系) ≡思想政治教学部是甘肃联合大学直属教学单位之一,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培养法律专门人才双重任务。现设立思想政治和法律两个教研室;有法律文秘、法律事务两个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一直坚持服务经济,适应市场,努力培养甘肃省经济建设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此,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改革,不断进取,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5 年我部( 系)成为“国家质量认证中心”授权的“ ISO9000 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认证单位。相关专 业学生在毕业前均可获得“ ISO9000 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本部(系)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 22 名,其中 ,教授、副教授6 人,讲师10 人,助教6 人,其中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 8 名。教师科研成果亦较为突出,出版教材多部,有近百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 ≡ 信息技术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下设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部和网络系统部。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约各占一半,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9人,硕士和在读硕士占38%,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31%,获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认证资格的人员达26人次,接受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达50人次。13人中,7近年来完成和参与科研、教研项目29项,在省级和国家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信息技术的教职工是一支素质高、技术好、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和良好协作精神的队伍。 学校英才人才培养甘肃联合大学创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是一所荟萃了甘肃教育学院和甘肃联合大学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办学历史悠久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近六十年来,学校造福桑梓,桃李芬芳,为社会培养了数万计的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和各类建设人才。毕业生中不少人已成为甘肃省乃至中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现任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有高级编辑、高级教师、高级编剧,著名记者、著名律师,更有大批的甘肃各地的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为甘肃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名人中国知名教育家,原中央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辛安亭先生曾任原甘肃教育学院第一任院长(辛安亭先生,1924年12月16日出生于山西省吕梁,知名教育家。1931年在北京大学上学。毕业后,辛安亭投身教育事业长达54年,曾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甘肃省文教厅、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处任职。1965年创办甘肃教育学院)。段子美、南国农、邹念鲁、匡扶、吴文翰、沈庆华、张介平等一大批中国知名学者、教授曾在这里执教。 详细资料全名:甘肃联合大学 英文:Gansu Lianhe University 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北面滩400号 邮编:730000 校训明德强能 励志笃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