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释义

研究所及石窟简介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前身也叫“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管研究所”,办公地址设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南庄行政村寺沟村,主要经营负责北石窟寺的文物保护、管理及研究。

陇东的董志原,沉积着天下最厚重的黄土层。在董志原的西侧,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黄土高坡下,蒲河和茹河交汇处的东岸二级阶地上,坐落着千年古刹北石窟寺。史料记载: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距今已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相传是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当时只有“七佛窟”一座大窟,因与永平三年的泾川南石窟几乎同时开凿,南北相距45公里,故名北石窟寺。其后历经北魏后期,至西魏、北周、隋代,唐代、宋代相继开凿增建,共计294个大小窟龛,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雄踞陇东之首,成为陇东的佛教中心所在。

北石窟寺是陇东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佛教石窟群,始创于北魏,兴盛于唐宋,废弃于清末。1959年被政府重新发现,1963年成立文管所开始保护,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范围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5公里蒲河西岸的楼底村一窟(简称北一号窟),其南1.5公里的石道坡、花鸨崖、石崖东台石窟群,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大小窟龛307个,均分布在蒲河两岸的黄砂岩崖面上。

寺沟主窟群即昔日的北石窟寺,石窟群坐东面西,背靠凸兀的覆钟山,面临蜿蜒南去的蒲河水,在覆钟山西坡下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面上,集中开凿了大小294个窟龛,分布密集,形如蜂巢,此处石雕造像有2120多身,现保存的还有历代石碑8通,彩绘壁画70多平方米,阴刻和墨书题记150多方,清代建筑遗迹3处,戏楼一座。

北石窟寺千姿百态的石雕造像代表了陇东地区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的结晶,堪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在中国石窟艺术中应占有一定的位置。

文物保管所简介

北石窟寺窟龛之密集、内容之丰富、形制之别致、石雕技艺之精湛、民族特色之浓厚居陇东之冠。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曾对甘肃东部乃至陕西北部的佛教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就是保护、管理、研究开发这些珍贵文物的专门机构。在1959年陇东文物古迹普查中,重新发现了北石窟寺。当时,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的陈贤儒、赵之祥先生先作了初步勘察。随后,岳邦湖、初世宾、吴柏年、董玉祥、张宝玺和霍熙亮等专家曾先后多次到北石窟寺考察,并进行了石窟编号、文字记录、摄影测绘。1963年2月,成立了北石窟寺文物保管所,选派张鲁章到所工作,结束了北石窟寺长期无人保护的状况。北石窟寺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8月,当时的庆阳地区又派王荫槐到文管所同张鲁章一起负责保护管理工作。当时,北石窟寺和甘肃的其他石窟一样,地处偏远山沟,人烟稀少,满地荒草,所里不通水电,也没有通讯设施。文管所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筚路蓝缕,开始了管护工作。

研究所现状

北石窟寺所处的地质结构属70百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系,多由质地松软,沉积多年的黄砂岩组成。就是这种特殊地质结构,为现在的北石窟寺带来了不应有的干扰。当时甘肃西峰市南庄村、马家沟和镇原县彭阳乡居士沟村等村庄的村民们靠山挖山,都过起了靠山吃饭的日子,纷纷挖砂卖钱。据当时北石窟寺的负责人介绍:“从1987年开始,距离北石窟寺约1500米的地方零星出现了挖砂者,这种现象持续了几年,到1997年石窟周围出现了大规模爆破开采,北面1000米左右、南面不足1000米处、西面直线距离500米处都有开采点,持有合法采砂证件的人微乎其微,大部分属于非法采砂。北石窟寺由于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且裂隙纵横交错,不宜震动。但在采砂时村民们在距离北石窟寺不足1500米的地方就开始爆破取砂,就是有证件的采砂商虽然不在北石窟寺爆破,但也在北石窟寺北面的北一窟附近爆破取砂,北一窟也难逃人为带来的灾难。剧烈的声波震动,使得北石窟寺经常发生落砂现象。”事情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北石窟寺研究所的重视,向上级汇报,甘肃省文物保护局于今年5月份下发了文件,规定在距离北石窟寺方圆2000米的地方禁止开挖砂石。当地政府部门也立即进行了整治,情况是稍有缓和,但采砂着也采取了隐蔽的取砂方法。2002年8月21日,记者来到了北石窟寺,远远便听见隆隆的爆破声,仍然从山中传出。 就在8月16日,省内的诸多专家在镇原县专门召开了会议,对北石窟寺的保护进行了论证。北石窟寺165主窟由于风化严重决定立即进行关闭。从北石窟寺落砂记录中看到:1995年8月3日中午12时14分,4名游客在参观时165窟突然崩塌,分化层的落砂重达70公斤。北石窟寺已经向这里采砂的居民发出了呐喊,这里的生态环境已不容忽视,保护北石窟寺不光要保护文物,更要防止水土的流失。

除了管护文物,研究所里的干部职工,都还认真钻研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至今累计在《敦煌研究》、《文物与考古》、《丝绸之路》、《敦煌学辑刊》等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所长宋文玉发表17篇。研究所还编印了47万字的《北石窟寺文论集》,系统全面地集纳了有关北石窟的文章。研究所曾帮助指导兰州大学地质专业、西安交大美术专业学生进行岩石勘查和造像临摹,并义务担任兰大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董华锋的调查指导老师,帮助指导他完成了博士论文,得到了省内专家学者的好评。所有这一切,都对北石窟寺的宣传、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2002年7月,由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发起、联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成功举办的“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更是把北石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由于各项工作突出,北石窟文物研究所曾几次被省文物局评为先进单位,宋文玉所长也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如今,北石窟每年接待参观游览、研究学习的人数有7000多人次,有时一天接待十多批客人,接待工作一忙,讲解员连饭也顾不上吃。上至专家领导、下至学子游人,都对北石窟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还在为“十二五”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而努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