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薯叶甲 |
释义 | 昆虫名,为鞘翅目,肖叶甲科。为害蕹菜、甘薯、小麦等。成虫为害幼苗顶端嫩叶,嫩茎,使顶端折断成虫吃薯汁,严重时植株枯死,造成缺苗现象。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寄主的根,块根表面有弯曲的伤痕。啃食薯块表面,使薯块表面发生深浅不同的伤疤,助黑斑病、软腐病菌等侵入危害。严重时,薯块被害率可达30%~60%,常年损失率约达20%~30%。 中文学名:甘薯叶甲 拉丁学名:Colasposoma dauricum (auripenne) Mannerheim 别称:甘薯金花虫、蓝黑叶甲、甘薯猿叶虫、老母虫、牛屎虫、红苕蛀虫。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肖叶甲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7毫米,卵圆形,体色变化大,有青铜色、紫铜色、蓝紫色、蓝黑色、蓝色和绿色等,多为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11节,端部5节略扁平。头、胸部背面密布刻点,前胸背板呈横长方形,小盾片近方形。鞘翅布满刻点,肩胛隆起,刻点粗而明显。丽鞘亚种在肩胛后方有一闪蓝光的三角斑,而指名亚种则无此斑。前者鞘翅肩胛后方皱褶较粗,范围超过翅之半,后者皱褶微,范围小。 卵椭圆形,浅黄至黄绿色。 幼虫体长9-10毫米,浅黄色。头淡褐色,除第一体节外,各节均有横皱纹,并披有疏的黄色细毛。体略弯曲。 蛹长5-7毫米,初白色,后黄白色。后足腿节末端有黄褐色刺一个,腹末有刺6个。 发生原因受气候的影响春季气温高,土温回升早,降雨量偏少的年份,利于越冬幼虫化蛹和蛹的发育,使成虫盛发期提早,为害重。6~7月份雨量正常,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利于成虫出土和产卵,以及幼虫入土为害,因此当年甘薯叶甲发生多,为害重,反之发生少,为害轻。 土壤类型及地势关系沙土土质疏松幼虫易入土,黄土土壤容易板结,幼虫入土难,则为害轻。同一类型土壤,山谷低地湿度大的地块虫口多,为害重,反之发生少,为害轻。 与品种的关系薯块质坚硬、淀粉多的品种,虫口密度低,为害轻;薯块质地疏松、水分多的品种,虫口密度大,为害重。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多以老熟幼虫在土下15-25厘米处作土室越冬;有少数在甘薯内越冬;也有以成虫在岩缝、石隙及枯枝落叶中越冬。越冬幼虫于5-6月化蛹,成虫羽化后要在化蛹的土室内生活数天才出土。成虫耐饥力强,飞翔力差,有假死性。清晨露水未干时多在根际附近土隙中;露水干后至上午10时和下午4-6时活动最活跃。喜食苗顶端嫩叶、嫩茎、腋芽和嫩蔓表皮。中午阳光强时则隐藏在根际土缝或枝叶下。成虫产卵为堆产,可产于麦茎、高梁、玉米留在田间的残物中,禾本科杂草的枯茎中、甘薯藤、豆类根茎中,孔口有黑色胶质物封涂。卵孵化后,幼虫潜入土中啃食寄主的根皮或蛀入根内蛀成隧道。当土温下降到20℃以下,大多数幼虫进入越冬。 防治措施轮作及清洁田园宜稻、薯轮作。田间秸秆及时妥善处理,如饲用或高温积肥等。 捕杀成虫利用成虫假死性和活动习性,宜在黄昏和清晨时间,当多数害虫聚集在幼茎叶上觅食活动时,集中力量捕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