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嘎隆拉山 |
释义 | 嘎隆拉雪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海拔4200米的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因此,嘎隆拉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山。2011年3月24日发生雪崩灾害。 山脉简介嘎隆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平均海拔4800米,是驾车进入墨脱的必经高山。其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顶常年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每年6-9月积雪溶化后,行人方能通过。其余时间道路积雪,路径不辨、深浅难测,不能通行,完全封山。时至今日,墨脱仍被外界称作“高原孤岛”。 嘎隆拉山处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气候的影响,气候多变,令人生畏,加上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剧烈频繁,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神山。山顶常年被冰雪覆盖,山上孕育着数条冰川,冰川融水最终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山顶上有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也有高山草甸,山上野花艳丽夺目,具备典型的现代冰川地貌。 山脉交通海拔4200多米的嘎隆拉山垭口可以往来于波密与墨脱之间,盘山公路就修在海拔3600米至4200米这一段高度上,山路蜿蜒,大部分开凿在悬崖峭壁间,更有飞瀑流泉从路上横冲直撞,路毁人亡的情况偶有发生。行走其间,惊险万分。 2009年4月始,全长3.3公里的嘎隆拉隧道正式开工,其竣工之日,沿危险山路翻山也将成为历史。往后每年开山季节能够看到这些壮美景观的人也将大大减少。 山脉雪崩2011年3月23日,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公路嘎隆拉山17K至18K路段发生雪崩,造成100多名在现场施工工人和群众被困。灾害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在山南地区洛扎县和错美县考察调研工作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当即作出重要批示一定要高度重视,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全力以赴营救被困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也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武警部队官兵,林芝地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迅速组织力量进行现场救援。3月2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吴英杰主持召开自治区人民政府紧急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雪崩灾害救援工作,并前往西藏交通应急通信指挥中心指挥救援工作。3月26日,因嘎隆拉雪崩被困所有群众已撤离到安全地带。据了解,雪崩还造成10余名群众失踪。目前,搜救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 嘎隆拉隧道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15日顺利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 当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仪式在海拔3700多米的隧道入口处隆重举行。尽管是高山峡谷、冰天雪地,但隧道贯通让当地民众兴高采烈。 上午10时许,贯通仪式开始。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等亲临现场,并共同启动工程爆破按钮,打开嘎隆拉隧道。白玛赤林宣布隧道贯通。 墨脱是目前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人员进出和物质运输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骡马驿道,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路况差,安全隐患大。每年只有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通行,大雪封山之后,则与外界交通中断。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两次投资对墨脱公路进行建设,但都由于特殊条件的制约,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西藏交通厅的资料,从2002年开始,国家对墨脱公路进行前期勘查,2007年对嘎隆拉隧道、地质灾害治理、环境保护等课题开展研究。2009年初,墨脱公路开工建设。 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气象条件恶劣,穿越多条地质断裂带,岩体破碎,涌水量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此间贯通仪式上说,墨脱公路的建设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西藏交通厅的资料称,墨脱通路的建设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等不利条件。 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队承建,参建单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桥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刘九林发言说,今天嘎隆拉隧道胜利实现了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隧道贯通后,参见单位代表舞动红旗在贯通处欢呼雀跃。 墨脱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对于下一步的施工,白玛赤林鼓励,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安全、确保质量,早日结束墨脱“高原孤岛”的历史,将墨脱公路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致富路、小康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