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嘎丽娅 |
释义 | 嘎丽娅----友谊和平的天使 简单生平 1928年2月18日,中国龙年,出生于绥芬河市。取俄姓名嘎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爱称嘎丽娅。 1941年6月,和同学丽达共同获得俄罗斯侨民音乐会金百合歌手奖,所唱歌曲《白色的刺梅花》获一等奖。12月俄侨学校毕业。 1942年1月10日,留校代理音乐课、日语课,两个学期后回家帮助父亲打理生意。7月创作歌曲《丁香雨》。 1944年5月,替父“勤劳奉士”三个月,被派往红河市日本陆军病院服务。 1945年8月,作为军使劝降天长山要塞的日军,被日军杀害。 --------------------------- 她没有烈士的名份,却永远活在中俄两国人民的心中。她没有坟墓和传记,但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其即将落成的纪念碑亲笔题词 嘎丽娅,一位中俄的混血儿,出生在边境城市绥芬河。父亲张焕新,朴实的山东农民,早年的“跑崴子”。母亲菲涅,乌克兰人,按俄习惯婚后从夫姓,叫张·菲约格拉。嘎丽娅年轻貌美,时值17岁豆蔻年华,命运却让她走向炮火纷飞的战场。 1945年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打击日本残寇。当天,日军、警察、宪兵、特务、电报局人员等三千余人退守绥芬河天长山要塞。苏军几次攻击未果,伤亡不少。据“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的策划者孙伯言介绍,当时在苏联红军登记处,一位负责人向在场的人们询问:“谁会说日俄两种语言?”嘎丽娅站出来,接受了一个特殊任务:她要帮苏军向踞守在天长山要塞里的日本人劝降。嘎丽娅的妈妈菲涅流泪了,嘎丽娅却勇敢地说:“妈妈放心吧,我会完成任务的!”菲涅默默地把自己头上的花头巾摘下来,戴在心爱的女儿头上,望着女儿向天长山走去。而这一走,善良勇敢的嘎丽娅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有人说,嘎丽娅曾经到天长山去了3次,最终被丧心病狂的日军杀害了。花朵一样的嘎丽娅在战火中走了,走得如此安静,又走得如此轰轰烈烈。 战后,天长山要塞投降的26名日军被遣送回国。苏军也很快撤离。没有人为嘎丽娅的事作证。嘎丽娅的死就成了一个悬疑,更没有人追认她为烈士。虽然张家曾多次致信苏联外交部,但一直杳无音信。而一位叫菲多尔琴科的苏联军官,因这次劝降行动而获得一枚红星勋章。在缄口三十多年后,他曾两次在电视节目中讲述了嘎丽娅的事迹,并认为勋章应该属于嘎丽娅。 历史翻过了60年,绥芬河人民没有忘记嘎丽娅这位友好和平使者。在嘎丽娅公园,33位前苏联红军战士栽下了嘎丽娅喜爱的白桦树;中国抗日老战士栽下了嘎丽娅喜爱的云杉。有心人把白桦树和云杉组合成了汉字“唇”——蕴含着中俄两国人民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嘎丽娅的青铜塑像设计初样,已由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设计完成。从雕塑图样中看,嘎丽娅步履坚定,手中挥舞着妈妈留给她的花头巾,回头望着家乡——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美丽勇敢的嘎丽娅将永远伫立在她所热爱的家乡。 正值中俄国家友好年,俄罗斯总统普京亲笔致信说:“对绥芬河这个良好的倡议表示感谢”,并建议在纪念碑刻上这样一段话:“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