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嘎拉寺
释义

简介

寺庙概述

亦称“尕拉寺”、“嘎寺”等,藏语称“嘎拉德钦楞”,意为“大乐洲”。位于今仲达乡西30公里处,由直贡噶举派创始人仁钦贝弟子康觉多杰宁保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后将附近的一座噶丹派小寺合并,形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寺院。十纪初叶,宗喀巴大师向该寺的康觉索南坚赞活佛赠送七尊自塑像中的一尊,劝其改宗。于是,康觉索南坚赞与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堪波永德巴哇,将寺庙改宗格鲁派,并以色拉寺为母寺,使嘎拉寺成为玉树地区最早的18座格鲁派寺院之一。为此,还在附近格宗、森宗、达宗三沟之间建有藏娘塔,以示纪念(藏娘塔现为重要宗教活动点之一)。嘎拉寺改宗后,至今仍然供奉着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典公保·仁钦贝和玉树地区直贡噶举派护法神阿斯秋吉卓玛的塑像,进行法事活动时,还制做直贡噶举派的“多日玛”(施供食子)。嘎拉寺原辖有邦群、邦布等子寺,其信仰者主要为附近歇格仲巴、巴格嘱哇、赛柯、更宗达玛、来格喔哇、敦拉日等村的群众。最盛时有僧200多人,寺僧定期去色拉寺学经,其中格多江等人曾任色拉寺堪布。1958年前,全寺有僧70人,建有36柱的经堂1座。1985年12月10日批准开放,并遵从活佛男卡加措德旨意将寺址迁到求龙达。现寺院德僧俗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重建,该寺整个寺院的一切工作由恰噶喇嘛和曲吉嘎哇活佛来管理和主持。现重建经堂14间,寺僧定员30人,实有50人。

寺庙系统

嘎拉寺活佛原有曲吉嘎哇、昂文求代、恰阿喇嘛等三个系统。其中康觉系统的第一世多杰宁保传为玉树地区“八十康觉”活佛之一,首建康觉寺(曾写为孔雀寺),次建嘎拉、让娘等寺,是玉树地区直贡噶举派的开创者。“康觉”,意为快腿康巴人,得名于多杰宁保为其师觉哇·久典公保治病,快速找来药物的故事。

珍贵历史遗迹

嘎拉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其中大威德佛像于1267年由元朝皇帝赐于康元多吉宁保活佛后,至今供奉在寺内,这尊佛像又称作“大威德吉祥殊胜佛像”。此外,还有以释迦牟尼铜像为主的360尊佛像,以及释迦牟尼成佛图为主的唐卡120副,僧卷516卷,法器3110件。寺院每年都举行101次大小法会。

现任僧侣介绍

嘎拉寺活佛曲吉嘎哇:

现世的曲吉嘎哇活佛,于2000年出生于玉树县仲达乡,2006年坐床。

格西洛尕仁波切介绍:

大昭格西洛尕仁波切于1969年出生在玉树州。仁波切父亲从小教他学习藏文,有一定的读写能力。8岁那年进入公立学校,开始进行正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深受教师的好评。

1984年,当仁波切16岁时,悄悄离开家出走。在格鲁派前藏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入教求学。拜了几十名高僧和大昭格西为师,21年如一日,起早晚睡,精读苦练,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五部经典大论的学习成绩显著,深受同仁的认可和赞语,并在2004年三十七岁的他荣获格西学位。2006年仁波切应家乡百姓恳请要求回到故乡,在康区甘孜二百多名僧人讲解了五部经典大论,培养了教与理两方面具有相当水平的僧侣。仁波切每年坚持召开法会,给当地信徒群众讲解佛教礼仪,为人处事,利益取舍,和谐社会,生态环保等内容,从而祈求人间和谐、平安、这对当地社会治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仁波切侄子洛桑南加认定嘎拉寺活佛曲吉尕哇第三世灵童,并坐床后,根据僧人和信徒群众的邀请,仁波切担任了该活佛的经师和该寺僧人师。先后应囊谦县果切寺、当卡寺和玉树州佛学院的邀请,给当地僧徒群众讲述了各种佛教经典理论和文化知识。寺院把一切资金用于行善积德之事,仁波切对佛教的无比虔诚和对佛法积极宣扬,功绩非常巨大。

嘎拉寺众僧师守护戒律,宣扬佛法的信徒,当地信教群众非常善良、信守、重因果取舍。但嘎拉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众僧生活条件差,住宅简陋,加之该寺活佛年幼,导致嘎拉寺的内外大小事务全部落到格西仁波切肩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