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妇好墓青铜器
释义

妇好墓青铜器(Bronzes from the Tomb of Fuhao),是指中国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好(一说是康丁配偶妣辛)墓所出的青铜器。197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发掘。墓室未遭破坏,故随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随葬青铜礼器组合,显示出商代晚期中段(殷墟文化第二期)青铜文化的繁荣景象。

简介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活于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与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葬在1976年发掘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妇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展示了当时很高的制玉水平,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艺术、商代人种、服饰制度、阶级关系、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装饰而用,非独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创作中已具备较准确地掌握头部五官位置和身体比例,并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头部的写实能力;注重发式、冠式的服饰等已显示人物不同社会地位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无表情、双目突出的特点又正是当时流行的雕刻装饰手法的体现(这在许多青铜器的兽面纹饰中较普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分期

妇好墓的墓葬年代,依甲骨卜辞的记载,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墓主人妇好是第一期甲骨卜辞中的“妇好”,即武丁的配偶,庙号称“辛”,辛周祭祀谱中称为“妣辛”,死于武丁晚期,墓葬年代应属殷墟第二期;一种意见认为墓主人是三、四期甲骨卜辞中的“妇好”,即康丁的配偶“妣辛”,年代属于殷墟文化第三期,约当廪辛、康丁、武乙、文丁之时。两种意见的分歧,不仅涉及考古遗址的断代,而且涉及所出青铜器的断代。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的铭文

有 “妇好”、 “司母辛”、“司母”、 “亚”、“亚其”、 “亚启”、“束泉”以及“ ”、“官”等 9种,可分若干组,多是为墓主之葬而专门铸造的,绝少见使用痕迹。因此,不仅可以判定其礼器的性质,还可以判定其绝对年代,确立商代晚期青铜器的断代标准器。

数量与种类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共 468件,其中礼器 210件,其余为武器、工具、杂器、乐器,还有铜泡千余件。礼器等铜器大多放在棺椁之间,成层而有规则地围在木棺四周,有方鼎、圆鼎、偶方、三联、簋、尊、方、 壶、瓿、缶、觥、、 、爵、 觚、盘、甑形器、箕形器等,几乎包括了殷墟出土铜器的所有品种。铭有“妇好”或“好”的礼器 105件,可视为一组,有炊器、 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是成双、 成套配置,制作精致,造型凝重,最具代表性。妇好三联由长方形六足联架和 3件大甑组成,造型之奇特,为前所未见[妇好三联]" class=image>。 妇好偶方状如两个方合在一起,上有盖,下有长方形足,全身凸棱八道,并有附耳。盖部为殿堂屋顶状,也属仅有[妇好偶方]" class=image>。另外,一对妇好尊和一对司母辛四足觥也为稀见之珍品。

青铜兵器出有 130余件。其中铜钺 4件,二大二小。大者通长39.5 厘米,宽37.3厘米,重 9千克,铸有“妇好” 2字。青铜戈90余件。工具锛、凿、刀、铲等44件,乐器编铙 5件一组,铃18件。编铙 5件一组是首例发现。铜镜四面皆为圆形,面部近平,背面正中有拱形环钮,四边饰叶脉纹或弦纹兼密布的竖直短道,风格与商文化遗物有别,可能是其他文化的制品。

代表性作品

①司母辛方鼎:两件成对,其中一件通高80.1厘米,口径64×48厘米,重128公斤,另一件略小。其造型与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相同,而年代更早。立耳、折沿、方唇,腹下部略收,足为圆柱形,空心。口沿下有饕餮纹装饰带。腹中部留出素面,左、右、下部为乳钉纹。足上部饰兽面纹,四角有觚棱,为商代青铜器中的代表性作品。

②妇好偶方彝:通高60厘米,通长88.2厘米,重71公斤。长方形,有盖,附耳,圈足。器形硕大,纹饰华美,遍饰饕餮纹、夔纹、鸱□纹、小鸟纹,两侧并有立体的象头。整个造型可能是模仿当时的宫殿建筑,其盖上部很像四阿式屋顶,顶上有对称的两个四阿式短柱钮。口沿长边上部有方形槽,背面有尖形槽,各7个,盖下部有相应的方、尖形盖,盖合后,有如一列屋檐下的椽头。

③妇好鸮尊:两件成对。一件高45.9厘米,重16.7公斤;一件高46.3厘米,重16公斤。整体是一个不很写实的鸱鸮形,头在顶上成兽面形,有倒夔纹的高冠。喙很宽厚。盖开于脑后,上有立体的夔、鸟相逐。双足粗壮有力,与鸮尾共同构成3个器足,稳定地支撑住整个的器身。器腹上的鸮翼由蟠蜷的蛇纹构成。背后鋬下装饰着展翅飞翔的鸮纹。妇好鸮尊比之商代后期的各式□尊更富神秘气氛,造型更质朴、厚重(见彩图鸮尊(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④司母辛四足觥:两件成对。一件高36厘米,通长46.5厘米,重8.5公斤;一件高36.5厘米,通长47.4厘米,重8.4公斤。有盖,四足。器物的造型特征为鸟兽合体。前端为兽形,头形如马首,有大卷角一对,前为双兽足,奇蹄。后端的纹饰为鸟形,头在下,作牛首形,左右有巨大的羽翼分张于器腹背部的两侧。后足为鸟腿形,有4趾,朝向后方。

⑤妇好圈足觥:两件成对。一件高22厘米,通长28.4厘米,重3.35公斤;一件高28.2厘米,重4公斤。有盖,□,短流,形体扁长,圈足,和司母辛四足觥的造型意匠相同,也是鸟兽合体的器形。盖前端作虎头,与器身相连直达圈足,成为前肢抱颈,后肢蹲坐的虎形;盖后端是一个鸱□头,与器身相连,双翼分展,与虎相背而立。鸟兽合体,是商代后期□觥一类器物习用的造型形式。

器主

所出青铜器中,铭“妇好”的器物最多,也最隆重,因而墓主当是妇好,而两件铜钺则是她拥有较高军事权力的象征。有“司母辛”铭文的铜器为一对大方鼎,一对带盖四足觥和一件有方形圈足器。据甲骨卜辞记载,武丁的 3个配偶中,有一个庙号称“辛”。“母辛”是子辈对其母的称谓,故推测妇好即母辛,妇好是生称,辛是死后的庙号,司母辛组器可能是妇好的子辈所铸祭器。铭“司母”的铜器共26件,另有 2件铭“后(司)母癸”的大方尊。对“司母”的解释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母”可能是妇好的字,铭“司母”的铜器可能是妇好的母族为她作的祭器。也有人认为这组铜器可能属于武丁另一个配偶“癸”。“亚”、“亚其”、“亚启”见于甲骨卜辞,其铜器也见于著录。“亚”、“亚其”应是商代方国,则这 3组铜器当是方国献纳的贡品。束泉又作“子束泉”,有人认为应是商代“多子集团”的成员,那么束泉组铜器应是多子集团的子束泉敬奉妇好的礼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6: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