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富春 |
释义 | 词条简介历史富春,县名。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属会稽郡。辖境含今桐庐(原分水县境除外)、富阳(西部万市镇一带除外)、建德等地。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名诛岁。 汉建武元年(25)复名富春。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富春属吴郡。 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226),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 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新登初名新城,后梁开平元年(907)始有今名。 现今富阳市为杭州市属县市,位于杭州西南部,北纬29°44′~30°11′,东经119°25′~120°9′。东接萧山,南连诸暨,西邻桐庐,北与临安、余杭接壤,东北与杭州市西湖区紧依。东西长69.7公里,南北宽49.7公里,总面积1830平方公里。富阳市历史悠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富春县,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析置新城县(后称新登)。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改名富阳,今县名始此。自后县境、称谓、分合,代有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登与富阳分别于1958年10月和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恢复富阳县建制,原新登县辖区划入县域至今。 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孙氏父子 孙坚:三国东吴太祖武烈皇帝。 孙策:三国东吴长沙桓王。 孙权:三国东吴大皇帝。 历代名臣许敬宗、施肩吾、罗隐、杜建徽、李宗勉、周凯、董邦达、董诰等。 许敬宗(592-672年9月20日),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难,善心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流转,投于李密,密以为元帅府记室,与魏徵同为管记。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杜建徽(864—950年),字延光,五代新城(今富阳)人。杜稜幼子。少强勇,有大志。及长,从父于军中。唐中和年间,杜稜任常州制置使,乃以东安兵属建徽。杨行密来攻,杜建徽率部驰救,未及境而城已下。杜稜见其部伍整饬,甚器重之。每从征战,杜建徽单衣入阵,所向披靡,因有“虎子”之称。天复二年(902年),淮南降将徐绾叛乱,进逼杭州。杜建徽自新城入援。徐绾据城焚木拒之,杜建徽命士卒持火钩钩木,越城而入,敌军大溃。次年,睦州刺史陈询起兵叛钱镠。杜建徽系陈姻亲,钱镠颇具戒心,使马绰窥其意向。杜建徽以为“陈氏自属背义,而向结姻娅,见疑固当。但已致书劝谕,日后方明我心耳。”及陈询兵败,其属吏持杜建徽致询之书来降。钱镠阅书不胜嘉叹。钱镠为吴越王后,拜杜建徽为左丞相,封郧国公。建徽年逾八十,尚能骑射。尝于广场中击球,兴酣,前中箭镞竟从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卒后,赠太师,谥威烈。 李宗勉(?—1241年),字强父,富阳古城(今常安乡)人。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任黄州(今属湖北)教授。嘉定十四年(1221年)主管吏部架阁,改任太学正。十六年迁国子博士。宝庆初,通判嘉兴府。绍定元年(1228年)迁著作郎;二年,兼权兵部郎官。嘉熙二年(1238年),进参知政事;次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居官严守法度,乐闻谠言。虽身居台辅,而家类贫士,时人誉之为“公清之相”。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清。墓葬富阳城北小隐山。 周凯(1779—1837),字仲礼,号芸皋,清浙江富阳县城宜家弄人。少年时代曾向阳湖派领袖、散文家恽敬、张惠言学习古文。嘉庆十年(1805)成进士,殿试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继任编修、国史馆纂修、提调等职。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 董邦达(1699-1769或1774),字孚闻、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礼部尚书。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虔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列。 董诰(1740~1818),字雅伦,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董邦达长子,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举人,明年成进士,殿试各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篡修。散馆后,改任编修。 现代名人王銮、法学家郁华、文学家郁达夫、地理学家周廷儒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