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付华
释义

付华是我国常用人名,比较有名的人物包括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森林公安局民警付华,河北省《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付华、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付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付华、边防战士付华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付华。

米易县森林公安局民警

付华,女,汉族,1974年1月14日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5年参加森林公安工作,现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森林公安局民警,三级警督。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全县幅员面积2152.695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25827.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8.45%。河谷地带立体农业发展如火如荼,经济比较发达;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彝族、汉族、傈僳族等二十多个民族杂居于林区,经济较为落后,有相当人数的高山村民还沿袭刀耕火种的生产习俗,在林区盗伐、滥伐林木、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时有发生。

自参加森林公安工作,付华始终将责任当作一种境界,面对危险她从容不迫,默默坚守着一份职责: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她以满腔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挚爱的事业,处处体现出当代森林女警的风范。从警16年间,付华主办侦破各类森林刑事案件130余件,林业行政案件500余件,曾抽调办理“庙子沟特大滥伐林木案”等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本人曾荣获集体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称号。“清网行动”开展后,付华以超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抓捕逃犯工作之中,和战友奋战两百多个日夜,成功抓获网上逃犯8人,追逃率100%,为攀枝花市森林公安机关“清网行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攻坚克难,打好“清网”第一战

2011年4月上旬,位于攀枝花市米易县白坡彝族乡境内的四川省白坡山自然保护区发生一起“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特大案件”,经林业专家组鉴定,被盗伐的树木系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树龄均在300年以上。

此案引起了省、市森林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米易县森林公安局当即决定成立专案组,并由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付华担任专案组长。接手案件后,付华和专案组成员一道,没日没夜查找破案线索。仅用了八天时间,他们从上千条信息中筛查出案件的蛛丝马迹,锁定米易县白坡乡村民唐陆富、毛万林系该案件的主犯,并通过进一步摸底排查,确定该案涉案人员达16人之多,破案抓捕工作随即展开。

办案期间,专案组成员克服人手少、任务重、语言障碍等重重困难,使得一批涉案人员先后落网。然而,唐陆富等8名犯罪嫌疑人闻风外逃,案件侦破陷入僵局。专案组决定,对唐陆富等8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上网追捕。

能否抓捕唐陆富成为攻破本案的关键所在。案发后,唐陆富原手机停用,其家人对民警调查工作十分抵触,要获得唐陆富的逃跑信息犹如大海捞针。多年的追逃经验使付华深刻的认识到,逃犯要生存,就无法与社会脱离。经过多次对犯罪嫌疑人唐陆富的分析,付华认为,曾多次犯案,多次受到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其反侦查能力较强,加之社会关系错综复杂,有兄弟子妹8人,还有一大帮的牢友。获得其线索的途径首先得围绕其亲属、牢友等庞大的社会圈子。说干就干,付华等同志不辞辛苦,先后7次前往唐陆富的户籍所在地了解情况,期间还多次到唐陆富的牢友家中走访,围绕唐陆富的婚姻信息、亲属信息、社会关系、通讯信息进行全面收集,认真梳理排查。

2011年5月21日,经过一次次调查和取证,嫌疑人在云南省德宏州出现的情况让付华兴奋不已,因为根据线索,唐陆富有个堂兄住在云南省德宏州,案发前一个月,唐陆富曾去德宏州买过红豆杉,根据这一线索分析,唐陆富应该藏身于其堂兄家。付华与追逃组一道,连夜驱车赶到德宏州其堂兄家。然而,狡猾的唐陆富已在民警到达前几小时逃跑。付华带着追逃组根据唐陆富的逃亡轨迹,辗转四川、云南两省二十多个市县,昼夜出击,行程数千公里,于2011年6月12日,在四川省德昌县境内一旅店将其抓获。抓获唐陆富前,付华和他的战友持续蹲点四十多个小时,疲惫、劳累,让他们不得不一直用冷水洗面提神。

不惧天险,夜袭“烤烟棚”

唐陆富落网,给追逃组增添了信心。2011年4月,唐陆富等人非法采伐红豆杉树时,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的杨天顺也参与了该案,杨天顺2001年曾因盗伐林木入狱,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且其居住地三面环山,一面是深沟,抓捕相当困难,多次抓捕均被熟悉地形的杨天顺逃脱。付华带专案组的民警曾多次到杨天顺家中做工作,希望其投案,遭受的均是杨家人不予理睬甚至谩骂。2011年6月30日,付华再次得到消息,杨天顺回家了。她立即召集专案组制定抓捕计划,决定于7月1日凌晨实施抓捕。凌晨两点,由付华带一组从距杨天顺家1公里以外的沟边,摸黑进入杨家进行。另一组守候在沟边,防止杨天顺逃脱。当抓捕组接近杨天顺家时,看到从杨家驶出一辆摩托车,付华和抓捕民警埋伏在山路两边,准备拦截摩托。看着逐渐靠拢的摩托,杨天顺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杨天顺”,抓捕民警试探喊到。此时,惊慌的杨天顺驾驶摩托车突然加速,像离弦的箭一样从侧面土坡冲出拦截点,拦截失败。付华迅速用电话将这一情况向守在入口沟边的抓捕民警进行通报。得知这一消息后,守候在入口沟边的民警当即用警车拦截了杨天顺的必经之路,然而,负隅顽抗的杨天顺却在民警抓捕时猛加油门,将已经抓住他的民警带下了两米多高的地坎,造成民警受伤,本人则凭借熟悉的地形,弃车趁夜色脱逃。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战友,付华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抓住杨天顺。一方面付华积极在杨家附近增设耳目,另一方面付华和同事为避开杨的眼线,乔装打扮后骑摩托深入杨家附近侦查地形,从而为再次抓捕杨天顺准备条件。7月21日,“杨天顺藏于本人住房后面山顶一烤烟棚”的信息再次传给了付华。为确保抓捕行动万无一失,专案组决定放弃车辆,徒步从村子背后的一片荆棘杂灌林坡摸黑翻越山岭进行抓捕。因当地山麓坡度陡峭,平时基本无人行走,加之夜晚摸黑上山面临的危险更大,同事们想到付华是一个女同志,都劝她退出本次抓捕行动,付华斩钉截铁的说:“这次行动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参加。”

2011年7月22日凌晨四点,专案组按照预定方案,在付华的带领下,手脚并用,不惧荆棘、坡陡,一路攀爬前行,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顺利到达山顶,犹如神兵天降“突袭”了杨天顺藏身的烤烟棚,一举将其擒获。

温情“清网”,逃犯千里投案

追逃至8月30日,该案还剩下最后一名网上在逃人员毛建华。毛建华系该案主犯毛万林之子,因其父亲现已坐牢,其母怕自己的儿子也被抓捕入狱,对儿子的行踪隐藏心底。付华和专案组民警无数次上门调查,她都冷漠以对。随后,付华走访了毛建华的大量亲友,掌握到毛建华在彝族“火把节”前曾和家人联系的信息。但查阅毛众多家人及亲友的通讯记录,均找不到毛的任何蛛丝马迹。于是,付华和同事们决定从毛母、毛妻身上下功夫,政策讲清了,道理说明了,可毛妻、毛母始终就是三个字“不知道”。面对毛妻和毛母冷漠的态度,付华等人毫不灰心,一次,两次……十次……,经过不懈努力,这对婆媳最终被付华的真诚感动。毛母指名道姓主动提出,由儿媳带付华和另一名女警到河北沧州劝导毛建华投案自首。2011年11月23日凌晨,逃犯毛建华在付华同志及其战友的带领下回攀自首。至此,米易县境内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特大案件圆满告破,8名网上在逃人员全部归案。

16次往返这条山路,今天感觉神清气爽……。”在带毛建华最后一次到达案发地进行现场辨认时,付华打趣的向同事感慨道。

付华在“清网”行动中,发扬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并用女性的柔情,深入犯罪嫌疑人家中温情劝导,敦促其投案自首,为“清网行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无愧于“巾帼神探,追逃尖兵”的称号。

2008年度河北省《感动省城》十大人物

人物简介

付华,女,河北青县人。2007年就读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人物履历

付华生下来就被遗弃在青县靳刘庄村52岁的赵秀荣夫妇家门口的柴火堆里,老夫妇把她抱回了家。付华6岁那年,养父去世了,养母赵秀荣一个人支撑着贫困的家,抚养小付华。

付华12岁时开始打零工。15岁时,养母因过度劳累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小付华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付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是窝头咸菜,但坚强、执著的她却始终没有丢下课本。200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在大学,学习上拔尖、学生活动争先的付华被推举为班长、系学生会副主席、院学生会干事,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付华穿的依然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吃的依然是窝头咸菜,她不觉得丢人,没面子。付华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几百公里外孤身一人住在借来土房中的养母赵秀荣,她每个月都要坐火车回去看一次母亲,给母亲做熟够吃一个月的窝头。

在学校,付华的感恩之心感动了同学,感动了老师,引起了学校的关注。经与付华商量,学校专程派车将病弱无依的赵秀荣接到了学校,为母女俩安排了住处。

苦难变成了付华的精神财富,成了她坦然面对生活、执著追求美好的原动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团委书记李艳坡说,付华懂事、能干、自立、开朗、感恩。苦难击不垮这个阳光女孩,她的身上有着太多难得的品质,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2008年度河北省《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付华

人物履历

1989年武汉大学仪器分析专业、获理学学士

1998年清华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

2000年-2002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0年7月至今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清华大学化学系讲师

1989年8月至1998年12月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工作, 助理研究员

荣誉和奖励

教育部提名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3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0年)

第五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2000年)

北京化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

主讲课程:

本科生:有机化学

研究生:生物有机化学

研究领域:

生物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有机磷化学

研究课题

1.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生物活性及机理研究

在生物体中,几乎所有的生化反应都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一旦酶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疾病,因此常以酶为靶位来设计药物。目前,我们研究的酶有HIV逆转录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我们根据酶的三维结构和酶与底物的作用特性,设计、合成一系列特定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活性的抑制剂。并通过NMR、质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机理。

2.生物有机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采用有机化学方法模拟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并探讨相关反应机理;采用有机化学方法构建具有生物活性和(或)功能的生物有机分子,如活性肽、活性核苷、活性肽-核苷缀合物、活性肽-糖缀合物和具有生物标记功能的化合物等。

3.金属催化体系的研究

设计、合成和筛选金属催化剂(如铜、镍催化剂)的配体,并与金属催化剂一起构成催化体系,用于高效构建C-N、C-O、P-C和C-C键;设计、合成和筛选金属催化剂(如铜、镍、钯、铑催化剂)的配体,并与金属催化剂一起构成催化体系,用于不对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4.有机催化剂的研究

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用于催化有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

代表性论文

Rao HH, Jin Y, Fu H*, Jiang YY, Zhao YF, A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Ligand for Formation of Copper-Catalyzed C-N, C-O and P-C Bonds: Pyrrolidine-2-Phosphonic Acid Phenyl Monoester, Chem. Eur. J. 12, 3636-3646 (2006).

Li XS, Zhang DW,Pang H, Shen F, Fu H*, Jiang YY, Zhao YF, Synthesis of a Diverse Series of Phosphacoumarins with Biological Activity, Org. Lett.7 (22), 4919-4922 (200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付华

人物简介

出生日期 1962.8

毕业学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 自动化

学位 硕士

参加工作时间 1984.7

目前承担教学及研究生工作情况 测控专业课教学 指导研究生10名(2名工程硕士) 讲授的课程: 微机测控技术

智能仪表 传感器技术 现代仪表技术

计算机仿真 仪表设计CAD 程序设计

电工学 数字电路 C语言 电子技术

protel 99SE 微机原理

科研情况

1、 元宝山露天煤矿CIMS应用示范工程 获内蒙科技进步三等奖(自动化子系统负责人)

2 、 西门子公司综采机组低压开关电控系统插件国产化研究 省鉴定

3、 皖北煤电集团中央控制系统研究 主持

受过的奖励或荣誉称号 2001年校“四自四有”女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付华

付华,男,汉族,河南商丘人,中共党员,1958年出生,现为农十师一八六团六连职工。

付华是兵团农十师一八六团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是诺亚堡哨所的民兵。他的住所离中哈界河仅50米,他和他放牧的羊群每天巡逻在边境线上,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驻守边境哨所,天天升国旗,一干就是41年。虽辗转过几个连队,可最终他又回到诺亚堡,成为新六连最老的职工和诺亚堡哨所最老的民兵。憨厚、耿直的性格,使他始终朴实无华。工作20多年,他种过地,当过副连长,从事过机务工作,也立过功。他自己升起的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中哈界河边,成为职工群众心中永远的守望。青山依旧,岁月依然。付华仍然每天牧羊巡逻在那块土地上,带着已故父亲的愿望,沿着前辈走过的路,以他特殊的方式巡视着祖国的边防线,实践着他对这块土地永恒的誓言:用一生守护你,庄严的土地。

2004年他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

2007年6月当选首届“感动兵团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