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海阳 |
释义 | 个人履历性别: 男 技术职称: 教 授 学历与学位: 研究生 硕士 所在部门: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是否博导: 是 行政职务: 学科代码: 081001 从事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人物生平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由国家公派赴意大利作为访问学者研修一年,其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在意大利继续研修一年。长期从事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9年起担任数字微波通信或通信原理教研室主任和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实验室主任长达15年,曾任学校移动通信学术带头人。1998年至2006年长期担任亚太电信联盟、东盟移动通信国际培训班的英语2G/3G教材编写、授课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出版专著5部,其中4部为第一或唯一作者。在IEEE ICC、《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学报》及其它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 或EI收录的第一作者论文约30篇。 2004年底,国内出现了3G必须在2005年3~5月发牌的预言潮流,本人却给出了2005年3G不能发牌的独家反潮流预言(“中国3G,稳健是福”,原信产部“通信世界”周刊,2005.1.10)。同时写的三篇关于3G标准研究和3G何时发牌为宜的论文引起国家信息产业部的高度关注,并由该部科技司于2005年1月10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论文研究结果讨论会,被邀请出席单位有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局、电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中国移动,华为、中兴和大唐等3G设备制造公司。此次讨论会为2005年3G不发牌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3G推迟4年发牌,节省巨额投资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负责过“中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乡村无线电话系统”的研发。2003年本人国内首创的物联网项目无线电子警察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都为第一发明人,负责实施的合同总额约达145万元。合作的校办企业南邮信息服务中心2003年的合同额约达120万元,后续合同额很难估算,估计至今应接近千万元。 移动通信方向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相关论文约30篇,其中EI收录约20篇。给出4项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国际首创,其中3项已在SCI/EI源期刊发表并获得国家专利,得到初步认可,分别为多径信号相干解调RAKE接收机、利用导频实现来波方向检测的方法、智能天线收/发信基带幅度加权波束形成方法。 曾获江苏省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和原邮电部优秀青年教师等奖励多项。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移动多媒体接入研究;移动通信与无线资源管理;3G标准的技术合理性和应用性研究;3G移动通信标准与实施比较;数字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等。还有数字微波与卫星通信系统和现代电信传输系统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