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步兰 |
释义 | (1877~?) 傅步兰(George Brown Fryer),英国人,1877年出生在美国,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其父傅兰雅(JohnFryer)以其数十年积蓄,约合6万两银子,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上海盲童学校。是时傅兰雅已年逾七旬,自感办学力不从心,遂令其子傅步兰来沪办学。 傅来沪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盲哑学校实习6个月,初步了解和掌握盲人教育的基本知识,接着又赴阿弗不罗克地方盲人学校继续见习5个月,更加深对盲人教育理论的认识,提高了对盲人教育的管理实践能力,再赴波士顿潘金司盲人学校学习,然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启程来华。抵沪后先租赁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的外籍人住宅作为盲童学校临时校舍,并于当年11月正式开学。旋即在忆定盘路(今江苏路)购置建校基地十余亩,建造盲童学校校舍。民国4年10月,学校迁至忆定盘路新校舍。 民国17年,傅氏夫妇回英休假,途经美国,与当年的盲人学校校长、教员相见,旧友重逢,交流盲人教育经验和体会,并参观、考察美国哑盲学校。通过对英、美哑盲教育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他深感上海盲人教育的不足。休假返沪后,便筹划发展上海盲童学校,在爱丁堡路290号(今虹桥路1850号)购地建校,新建校舍12间。为增收女盲童,校内附建女生校舍,并于寒假后招收女生,虹桥路新校址于民国20年12月正式启用。 民国20年4月,国际盲人会议在英国召开,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82名代表出席,均系各国热心参与哑盲教育的知名人士。傅出席这次会议,并得到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的捐款2500元。回沪后,傅还参与大夏大学的教学,在该校设置并教授有关哑盲教育课程。虽只有本科学员9人,但在大学设置和教授哑盲教育课程,已引起社会对哑盲事业的重视。 为筹集办学经费,傅曾5次回国向各界募捐。民国26年底,他赴美募款,为时9个月,足迹遍及旧金山、纽约等城市,共集资8000余美元,为学校抗战受毁校舍的修理和器具的添置提供经费。 傅氏创立盲童学校的宗旨,是“发展盲童、盲人的本能,养成健全人格,使之有自谋生活及参加生产的能力,使学生都能找到适当的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内容,除根据当时教育部规定的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全部常设课程外,再加上盲校特设的打字、手工艺、风琴演奏、声乐演唱等学科。 傅主持上海盲童学校历时38年,于1949年9月宣布退休。1950年4月,离沪取道天津转赴香港回国,卒年不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