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式折线统计图 |
释义 |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简介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怎样画复式折线统计图1.先准备尺子约30cm,再准备一支铅笔(不用铅笔也行,只不过错了擦不掉) 2.注意要写 名称 日期 单位 横坐标和纵坐标。 3.例如上图日化一厂用实线,二厂用虚线。 4.线必须得是直的不能弯曲。 5.必须在中坐标里写0 6.要标明白所有的东西。 7.最短时间只需五分钟。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的区别第一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差不多,都能准确的看到数量的多少,而复式折线统计图却还能多看到它的上升趋势。 第二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 第三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图的家族中用处最大的是它,一般的复式统计图他用的最多。 例题(六年级为准)下面是第29界与第二十八届奥运会获金牌数量前三的国家 界 CHINA U.S.A RUSSIA 28 32 35 27 29 51 36 23 请会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28,29界奥运会金牌数量名单 金牌数量/枚 60 50 40 30 20 10 0 USA CHINA RUSSIA 国家 解答 U.S.A可以用实线,CHINA可以用虚线,RUSSIA可以用彩色笔画虚线。 填空题习题1.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可以明确看出对比 )。 2.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横轴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 长度 )。 (3)根据( Y轴 )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各个顶点 )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 数据 ),并标出图例。 北师大版《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A、教材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统计(2)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其教材编排特点如下: (1)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与特点; (2)重视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3)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图操作。 B、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与优点; (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能作出合理推断。 C、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合理整合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把枯?#93;单调的教学内容教活; (2)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上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老师的引导、揭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人人都来积极学习有用的数学。 D、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开始,通过与学生鼓励性的谈话,帮助学生树立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表现自我的信心,然后创设让学生认识朋友的学习情境,有效地复习了旧知,顺利导入新课,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学习新课,自我探究 首先媒体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陈明8――14岁体重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并产生认知矛盾,即不容易比较出陈明体重与标准重之间相关信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办法,可以把两张图合并在一起,并放手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在作业反馈交流过程中,有征对性地利用学生作业作为现成教学资源,让其他学生辨析,评议,提出疑问,谈出解决办法,从而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复式统计图三要素的名称及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对陈明体重与国家标准体重进行准确的分析,全面地比较,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和建议,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所在,即:便于分析比较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3)巩固提高,强化应用 练习题设计,从复式统计表入手,提出问题:如果将甲地和乙地气温进行比较,你们觉得应制成怎样的统计图比较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获得答案,并从中再次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然后根据所设计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对数据进行分折比较,得出答案。由于学生的认知实际,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我又进行了适时、必要的引导与揭示,如:第一问处理时适时,提出问题:甲地、乙地谁的温差大?从而引导学生从折线的上升与下降幅度上去分析数据,在处理第三个问题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作出准确推测,提出合理建议,使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课堂总结 提出:通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这一问题,让学生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E、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突出了以生为本理念,给优生、部分中等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但学困生在整节课上显得跟不上节奏,通过学习没有多大收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应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制作人 ----------宁胜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