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式预算编制 |
释义 | 复式预算编制是一般结构类型当中的一种,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一为经常预算,一为资本预算。 定义复式预算是预算的一般结构类型当中的一种。 方法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一为经常预算,一为资本预算,(有的也称为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经费预算和投资预算、统一基金预算和贷款基金预算等)。虽然各国使用的复式预算名称和具体项目不尽相同,但从内容上来看,经常预算主要包括政府一般行政经费支出,而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各项税收收入以及一部分非税收入。在一般情况下,经常预算的收支应保持平衡并力争结余,结余额转成资本项目的收入项目。资本预算主要包括政府的各项资本性支出,如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投资、对公共工程项目的投资、战略物资储备、政府贷款以及偿还国债和国外借款等支出,其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经常预算转来的结余额、国债收入和国外借款收入等。 功用复式预算的出现与政府开支大幅度增加有直接的关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和积极干预的财政政策得到奉守和遵循。由于政府活动范围扩大,财政开支也随之增加。正常的收入已不能满足支出的需要,政府只有通过借债来弥补。由于债务不仅要还本,而且要支付利息,因此用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应该是有收益的项目,这样就有必要将政府的支出划分为一般性支出和应有收益的资本性支出。另外,当时的一些经济学家也逐渐认识到一国收入分配的变化与该国年度预算的规模及支出结构关系极为密切,因而主张在长期的经济计划中应该将年度预算的内容作合理的安排,以减缓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预算不仅是监督和控制政府收支的手段,而且还应当成为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显然,单式预算无力承担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复式预算便应运而生。最早实行复式预算的国家是丹麦、瑞典等国,随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也都陆续采用了这种预算编制形式。 缺点采用复式预算制一方面便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分析预算收支对社会需求的影响。采用复式预算使得资本预算投资的伸缩性较大,有助于使预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不过,复式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缺点:(1)复式预算的资本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2)经常性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收入,而一国税收收入在整个预算收入中一般占有很大比重,这样容易掩盖支出浪费的现象;(3)将预算分成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还会给预算编制带来困难,如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科目的划分标准就很难统一等等。 实际应用复式预算往往将国家的财政收支按性质区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从收入的角度看,“经常性收入”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取得的,“建设性收入”是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或代理者)的身份取得的国家资产的赢利,以及经常性预算的盈余等; 从支出的角度看,“经常性支出”是指用于社会发展,维持国家机关的活动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开支,“建设性支出”是指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开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