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合生态工程 |
释义 | 北方应用原理在中国华中和华北等地普遍推行的泡桐树下间作小麦。实行桐粮间作,一般株距20米~40米左右,每亩栽5~6棵桐树为宜。泡桐的根系基本上不与粮食作物争肥争水。在华北地区,小麦开花至成熟期内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干热风。与小麦单作区相比,林粮群落中5月份风速降低30%~40%,气温略降低,日蒸发量减少,土壤5厘米深处的含水量提高,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因而促进了小麦灌浆。 成效桐树一般8~10年成材,在前5年,桐粮间作可使小麦增产,5年后由于树冠面积大,约有10%的面积受到遮荫而减少,但其余90%左右面积比单作麦田增产,增减相抵后,产量持平或略增。实行麦田间作泡桐可大大提高农田的经济产出。 南方应用原理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稻养鱼、鱼促稻的互惠关系而建立的人工种养系统。首先,鱼在稻田中拱泥觅食,破坏稻田水面上形成的隔氧层,增加水与空气接触,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减少土壤中的还原性物质的积累,增强根系活力。其次,鱼能取食稻脚老叶和下垂于水中的害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水田是蚊子的孳生地,稻田养鱼后,孑孓成了鱼的食料,其数量比未养鱼的稻田大大减少。此外,鱼排出的粪便是水稻生长的优质有机肥。 成效稻田养鱼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为10%左右;同时,稻田的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明显,还改善了稻谷质量和环境质量。 稻田养鱼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南方的发展面积较大,其中以四川省面积最多。四川省主要利用冬水田作垄,进行半旱式栽培,形成垄稻沟鱼,既可改善冬水田的水肥气热状况,提高水稻产量,并增种一季冬作物,又可获得一季鱼的产量,是目前冬水田改造的一种有效途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