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复发性口疮 |
释义 |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郁闷不乐等情况均能偶然发生,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龈、硬腭则少见。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能在10天左右自愈。若口疮经常发生或此起彼伏称复发性口疮。其病损呈溃疡性损害,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 分类1.轻型口疮 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 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 白塞综合征 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析进行诊断。 诱因口疮没有明确的成因,但可能与以下诱因有关: 1. 口部创伤 2. 精神压力 3. 内分泌失调,例如荷尔蒙分泌不平衡 4. 身体免疫系统失调 5. 肠胃失调 6. 维他命B12、叶酸、铁质不足 7. 配戴不合适的假牙 治疗措施(一)局部治疗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治疗方法较多,根据病情选用: 1.含漱剂 0.25%金霉素溶液,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 2.含片 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氯已定含片。 3.散剂 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此外,复方倍他米松撒布亦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4.药膜 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用时先将溃疡处擦干,剪下与病变面积大小相近的药膜,贴于溃疡上,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5.止痛剂 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6.烧灼法 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者。方法是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隔湿,擦干溃疡面,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 7.局部封闭 适用于腺周口疮。以2.5%醋酸泼尼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周1~2次,共用2~4次。有加速溃疡愈合作用。 8.激光治疗 用氦氖激光照射,可使粘膜再生过程活跃,炎症反应下降,促进愈合。治疗时,照射时间为30秒~5分钟。一次照射不宜多于5个病损。 9.新稀宝片治疗 口腔溃疡的病因为病毒感染。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人们被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内,并藏在表皮下的血管里,在细胞核中繁殖,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这些病毒会特别活跃,溃疡也会明显恶化。 本产品可以改善口腔溃疡一方面通过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补锌能促进创伤面的愈合。 (二)全身治疗因病因尚不清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1.免疫抑制剂 目前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近年来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病例有一定效果。若能经检查确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免疫抑制剂则有明显疗效。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强的松)5mg/片,地塞米松0.75mg/片,一日3~4次,每次1片。5天后病情控制则减量,每日减5~10mg。总疗程为7~10天后停药,如疗程长,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加用抗生素。对严重白塞综合征,可住院后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5mg和四环素1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对有胃溃疡、糖尿病、活动期肺结核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2.免疫调节剂和增加剂 (1)左旋咪唑:用于需增强细胞免疫作用者。成人一日3次,每次50mg,连服2日,停药5日,2~3月为一疗程。常见的副作用有头痛、头错、疲乏、关节酸痛等,少数病例可发生粒细胞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作血常规检查。 (2)丙种球蛋白:适用于体液免疫功能减退者。在溃疡急性期时肌内注射1支(3ml),必要时1周后可再注射3ml。不宜长期使用,因使用过多反造成人体免疫反应的抑制称反馈抑制。 (3)转移因子:可将免疫功能转移给无免疫的机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者。1ml内含5×109白细胞提取物。注射于淋巴回流丰富的部位如腋下或腹股沟处之皮下。每次1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一疗程即可。 (4)维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可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在溃疡发作时给予维生素C 0.1~0.2g,一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1片,一日3次。 (5)女性激素:女性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者可慎用雌激素。已烯雌酚0.1mg,每晚服1次,自月经后5天起连服20天。 (6)微量元素:有血清锌含量降低者补锌后病情有好转,可用1%硫酸锌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或硫酸锌片,每片0.1g,每次1片,一日3次。维酶素为核黄素衍生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一些辅酶,对有胃肠道疾病者有一定效果,可促进溃疡愈合,每次1g,一日3次,无副作用,可较长期服用。 (7)中医辨证治疗: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清热,加用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甘露饮等方剂加减。脾胃伏火者,治宜清胃降火,如用清胃散、凉膈散等加减。亦可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复方丹参片等可改善病情。 病因学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可能与α-溶血性L型链球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缺铁、锌、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遗传因素,局部损伤等因素有关。还有人认为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低下有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炎症。初期出现严重的血管及炎性反应,形成溃疡后,其表面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下方有少量坏死组织。固有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水肿、玻璃样变或断裂消失。腺周口疮的病变与以上基本变化相同,但范围大而深,且唾液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上皮增生。 临床表现该病好发于20~45岁间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病率不低于10%。多发生于口腔粘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软腭、前庭沟等处粘膜。 1.轻型口疮初起病变处敏感或出现针尖样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区,短期内即形成直径在2~4m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呈红晕状,其底扪之不硬。溃疡数目一般为2~3个左右。溃疡形成后有较剧烈的烧灼痛,尤以舌尖处明显。在接触有刺激性的食物时更甚。一般无全身症状。 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 2.疱疹样口疮亦称口炎型口疮。此型除溃疡小、数目多(可达20~30个)外,余与轻型口疮表现相似。溃疡散在,分布广泛,粘膜充血明显。有剧烈疼痛及伴有头痛、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腺周口疮亦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或巨型口疮,为各型中最严重的一型。溃疡常单个发生,2个或2个以上者少见。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亦可发生在舌腭弓、软腭等部位。初起时溃疡与轻型口疮相同,但其直径逐渐扩大至1~2cm,并向深层发展至粘膜腺。溃疡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瓣状隆起,中央凹陷,状似“弹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结节状。溃疡周围红晕明显。局部有剧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常在月余以上,长者可达1年。愈合遗留瘢痕,严重者可形成组织缺损或畸形。 4. 白塞综合征亦称眼-口-生殖器三联征。本病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皮肤、生殖器及眼部损害为基本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还可波及关节、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男性较女性发病多,在口、眼、生殖器处相继或同时出现病损,有的仅在2个部位出现病损。病程可达数年或更长。口腔损害为轻型口疮或疱疹样口疮表现,亦可发生腺周口疮。眼部损害出现较晚,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视网膜脉络膜炎等,重者可致失明。生殖器处病变女性在大、小阴唇及阴道,男性在龟头、阴茎或阴囊处出现数目不等的溃疡。皮肤可表现为毛囊炎、结节性红斑、痤疮等,用无菌针头刺入皮肤后的24~48小时内,常出现丘疹或脓疱。这是非特异性皮肤变态反应,有诊断价值。 中医辨治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因此,欲除口腔之痛,必先消脏腑脾胃之火,清热祛火素来为中医所擅长,然关键还在于对各药之合理配伍运用, 复发性口疮又称阿弗它口腔炎,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本病多与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感染、遗传、免疫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外因以热毒为主;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倦所致。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溃疡多数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动的黏膜区域,常常疼痛难忍令患者寝食难安。我们在临证复发性口疮中常辨证分为六型治疗。 (1)外感时毒型口疮多发于外感后1~2天,伴有外感症状。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红肿,微痛,舌尖或唇内出现栗粒样小红点或小疱疹,12小时内疱疹溃破,呈表浅溃疡,边界清楚。治宜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2)脾胃积热型症见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 (3)脾肾阳虚型症见口舌生疮,溃疡面色白,周围不红,数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腰背酸痛,尿频清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源。 (4)脾胃虚弱型症见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 (5)心肾阴虚型症见溃疡颜色鲜红,数量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昼轻夜重,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黄,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6)血虚阴亏型症见口舌溃烂多发生于月经前后,伴月经先期量多,五心烦热,口干喜饮,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治宜养血益阴,潜降虚火。 另外,复发性口疮患者应避免精神紧张,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还可配合锡类散或珠黄散、养阴生肌散外吹患处,既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又可促使口腔溃疡早日康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