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体诗歌 |
释义 | 赋体诗歌,新赋文学词汇。新赋文学概论基础词汇,属于辞赋汉学研究的赋学与诗学两个学科交叉地带的产物,2009年3月被学者王泽生确立为辞赋百科固定词汇。 中文名:赋体诗歌 学科:辞赋学 性质:词汇 文体:散文诗 手法:赋体 历史《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王泽生说:“赋体诗歌、赋体散文、赋体小说、赋体杂文等等都是不同的题材交融模糊形成的边缘学科的表现形式。‘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是赋的特点,诗歌侧重于高度凝练而抒情,赋体诗歌相对地或削弱了抒情性,或绝对地强化了抒情性。此两者一见于叙事,一见于游仙。”。 沿革赋体诗歌,至少应在“离骚”或“离骚”以前的“诗经”中产生。王泽生认为:“若单纯考虑体裁形式上的诗歌的赋体,片面了。泛意义上的赋体诗歌,当以诗的表现手段为主要参照,大凡优秀篇章能看到赋比兴中的赋的痕迹,赋在此为——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就是现实主义的风格,就是作品集中地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赋因诗而形象性丰富起来,节奏加快了简洁了,韵律强化了。这就是赋体诗的审美追求罢。”。譬如,王泽生的《血祭英魂赋》。 赋体诗歌,可简单地理解为散文诗的诗歌,即接近诗歌的散文诗,因为辞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当辞赋从一条线段中间向诗歌端点运动的时候,就呈现出“赋体诗歌”,向散文端点靠拢则出现“赋体散文”。那么,辞赋向诗歌靠拢,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就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相对削弱,往往这类以赋体为主的诗歌,容易写得肤浅芜杂,散乱无余。正如锺嵘所言:“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诗品》)。笔者认为,赋体新诗在艺术形式上弥补了传统赋体诗的这一敝病。赋体诗歌的散文化倾向,已影响到现代新诗的创作。譬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是借鉴赋体而创新的新诗体式(强调——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修辞)。 古代真正开赋体诗歌先河的是先秦时期的诗人屈原,“楚辞体”中的《离骚》是代表作。由此,赋体诗也叫“骚体赋”。赋体诗的内容是否单一与诗人的特定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与诗人的文学主张有很大关系。动乱的政治背景的文学性质属于“乱世文学”,乱世的作家们的遭遇大多带有悲剧色彩,如屈原,曹植等等。恰恰如此,在“出世”“入世”之间,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创作主题,例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等等。 在唐代诗文改革运动中,赋体诗歌再次走向平实。赋本为《诗》“六义”之一,赋本来属于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衍进为辞赋体之后,所携带的还是诗歌的特性,比如,直陈与铺叙的特点,就证明一个结论:赋的诗化与诗的赋化,赋法存在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因此,在诗歌与辞赋之间可以进行创造改革。在唐代古文运动之前,一直存在诗赋改革运动的。杜甫首开诗赋写实主义赋法,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新兴叙事文学”的典范,至中唐,“元白”二人则从理论与实践上,把赋体诗歌表现得更加技巧娴熟。诗歌的叙事化,加大了诗歌的散文化倾向,相对迟缓了赋体诗的抒情性和形象性。 附录: 《血祭英魂赋》(配乐:《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 作者:王泽生 重复听《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泪雨滂沱感愤 亲人萧孤,百身莫赎;佛祖但愿,赐我浮屠。 缕缕忠魂,祭酒英坟;迢迢乡途,山水咽呜。 呜呼!呜呼!呜呼呼!雁儿不南,冻雨珍珠。 舍小家为祖国之富庶,取大义乃男儿之头颅。 巍巍江山,亲亲沃土;铁血征途,挺身而出! 娘兮,从军千里路,为国大丈夫;亏了您一人,赢得万家福。 娘兮,前线多枪林,弹雨燃枯木;委身猫耳洞,硝烟夜月出。 娘兮,军装如野绿,未能扶犁锄;军号铿锵至,不能摇辘轳。 娘兮,故乡禾疯长,边界野狼入;有我长城在,定覆蟊蝼蛄。 娘兮,不忘忧国事,莘莘我慈母;厚茧惦孩儿,屋贫还如故。 娘兮,雁北捎家书,征途烽火炉;鸟心恨豺狼,花泪溅荆蒲。 娘兮,梦残汤圆盼,月暗心如煮;血书怀里藏,惟有满腔怒。 娘兮,忽忆木兰辞,挂彩关山度;宁为龙城将,饮马长城窟。 娘兮,荆柯易水去,我为南天柱;不奢王侯印,不食将相粟。 娘兮,国事家事也,青山埋忠骨;儿去娘莫哭,未愧娘叮嘱。 娘兮,嗟!白发送黑发,儿去泰山看日出,双脚重踏归乡路。 娘兮,喈!失却独家子,香火断绝家谱疏,魂魄漫赏白杨楚。 呜!我以我血染国图,漫天胡尘何所足;长生边塞守旧部,化做青松遮荒芜。 国人悲兮忘幸福,多少忠烈眠热土。熊罴当诛,朽木必腐,灭虫蠹,斩匈奴! 辞赋江湖散人日不落2007年6月28日晨,观同题赋而感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