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弗洛伊德与虚假记忆综合症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英)菲尔·莫伦 著,申雷海 译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版 次:1 页 数:140 字 数:70000 印刷时间:2005-3-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301084809 包 装:平装 丛书名: 后现代交锋丛书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商品描述内容简介约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一种异常激烈的争论。这个涉及科学、专业和法律的争论围绕这样一个论点,即,有时候是心理治疗师造就了童年曾遭受性虐待的虚假记忆。有些人因此责怪弗洛伊德在百年前种下了虚假记忆综合症的种子。其中一些批评指责弗罗伊德由于专业上的怯懦,放弃了性虐待在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原本认识,取而代之客观存在童年性行为的俄狄斯情结理论;另外一些批评则指责他在病人心里虚构并宣扬了虚假记忆。 弗洛伊德真的是使社会怀上了误异性的理念,并在一个世界之后生下虚假记忆综合症这个怪胎的坏父亲吗?抑或他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天才,其有关记忆的深奥理解远远超出了他所在的时代?我们对弗洛伊德指责过多,而真正研读其著作过少。弗洛伊德依然与当今心理学和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推荐从弗洛伊德第一次开始撰写关于心理分析学的著作——即研究心灵欺骗自己的能力——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如今,在21世纪之初,弗洛伊德仍然在困扰我们。在精神分析理论创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理论依然会鼓舞我们对人性,对人类心灵世界进行无尽的探索! 作者简介作者:(英国)菲尔·莫伦 译者:申雷海 插图作者:王恩健 目录金吾伦序 汉译前言 导读 弗洛伊德的世界 虚假记忆综合症 这该怪弗洛伊德吗? 弗洛伊德关于精神病理学的观点 癔病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病学中的性虐待理论 癔病病因 弗洛伊德对性引诱理论的否弃 弗洛伊德关于记忆的观点 弗洛伊德论心理分析中的重构 弗洛伊德的压抑概念 结论:弗洛伊德论记忆和虐待 弗洛伊德之后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的现状如何? 有关虚假记忆的一个警示 注释 参考书目 序言当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博士仿佛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我为这套丛书写一篇序言时,我的确感受到了一种挑战,一种“后现代性”(postmodelmity)向“现代性”(modernity)的挑战。出于对这套丛书的偏爱,我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放下了手头的其他工作,认真地读了丛书的每本小册子,难舍地花去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以表明我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的心声。 这套丛书的总题目是“后现代交锋”(postmodern encounters)。“交锋”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挑战;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各种观点之间的冲撞:质疑与回应、批判与反诘、解构与重组,当然,还包括现代性对后现代挑战的回应与反击。丛书虽小,但内容的涵盖面却相当广泛。从历史的跨度上看,丛书所论的人物既有19世纪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有活跃在当代学术舞台上的德里达(Jacques Dcrrida)、霍金(Stephen Hawking),甚至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从涉及的广度而言,它涵盖西方近十多年来在知识文化界中所产生的许多重要的争论。 文摘虚假记忆综合症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疾病报告——虚假记忆综合症。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在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后“回忆”起了在童年曾经历过的伤害,而实际上,这种伤害从未发生过。据说这种症状是由于治疗师的治疗而引起的,即因为有害的药物或治疗方式而引起的。 被指控造成这一症状的罪魁祸首是心理治疗师,他们采用了一种“记忆恢复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成人的许多种苦恼和心理问题可能是由童年时期经受的,而又被遗忘或“压抑了的”性虐待经历引起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