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弗拉季斯拉夫·费德罗维奇·索罗金
释义

俄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个人简介

语文学博士,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欧洲汉学研究协会个人会员。

人物生平

索罗金出生于萨马拉(古比雪夫)职员家庭。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1958年12月22日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鲁迅创作道路的开始(短篇小说集〈呐喊〉)》。后获语文学博士学位。《十三四世纪中国古典戏曲:起源·结构·形象·情节》(科学出版社,1979年,334页。印数3500册)一书,不但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著,为作者赢得了声誉,而且是苏联汉学界第一部专论元曲的著作。1950~1957年历任莫斯科东方学院、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员。1957~1961年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1961~1967年亚洲民族研究所研究人员。1962年7月14日获高级研究员职称。1967年起远东研究所研究人员,文化研究室主任。1959年在剑桥、1971年在牛津参加第十二、二十二届国际中国学家大会。1960年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东方学家大会。1976年9月在欧洲汉学研究协会第二十五届会议上做题为《元朝的戏剧:体裁上的若干特点》的报告。1978年9月在欧洲汉学研究协会第二十六届会议的分组会上做题为《1940年代的中国文学和现实主义》的报告。1980年9月在欧洲汉学研究协会第二十七届会议上做了发言。1982年7月在欧洲汉学研究协会第二十八届会议分组会上做题为《关于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争论》的报告。1980年3月在第四次社会主义国家学者讨论“亚非文学理论问题”会议上作报告论述近几年来中国文学的理论问题。1976年2月在第七次“远东文学理论问题”研究会上提出研究中国现代体裁的问题,并介绍浩然的生平与创作。1982年2月在第十次“远东文学理论问题”研究会上做题为《1981年的中国文学》的报告。

研究特点

其一是研究的领域宽广

他早期研究的重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表过评论叶圣陶、老舍、叶紫、艾芜及其他现代作家的文章,翻译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老舍、郁达夫、艾芜、王统照、王愿坚、茹志鹃的中短篇小说。1958年即以副博士论文《鲁迅创作道路的开始(短篇小说集〈呐喊〉)》成名,是苏联汉学界的第一部鲁研专著。接着又发表专著《茅盾的创作道路》(1962)。它不但是苏联,而且是中国国外的第一部论析茅盾作品的著作。索罗金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转向开拓古典戏剧领域,特别是1964年到中国进修,得到著名戏曲史家周贻白的指导后,花了二十年时间钻研,先后写出不少论文,并最终形成并出版《十三四世纪的中国戏曲》一书,从而成为俄国和前苏联最有名的元曲研究家。近年来索罗金注重当代文学,编选《当代中国小说·王蒙、谌容、冯骥才》(1984),《纪念》(1985,收入李准、王蒙、冯骥才、高晓声、蒋子龙、刘绍棠等人的短篇小说),为一系列当代小说或长中篇小说的俄译本作长篇序言。有的文章不仅论析个别作家和作品,而且对某个时期或某一体裁的创作作出综合分析。如《中国当代文学思潮》(1984)、《文学之镜反映出不断变化的现实》(1986)、《新阶段的中国文学》(1983)等。他和老汉学家艾德林(1909——1985)合写的《中国文学(简编)》(1962)则是一本自古迄今的中国文学简史。

其二是研究与翻译并重

在俄苏汉学界,有不少人或侧重于翻译,不写专著,或注意力仅在于研究和评论,无暇顾及翻译。索罗金则两者并重。通观其著译目录,约有一半是翻译作品。

其三是现实性强

具有见识广阔的学者常见的那种学术敏感性。索罗金从1948年到中国,在中长铁路实习开始,至1993年初统计,前后来华工作或访问已达18次,其中包括两次到台湾,对中国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他在1989年和1992年先后编选(并参加部分翻译工作)张辛欣和桑晔的《北京人》的选本和全本,并为之写出长篇序言,既评述中国社会的变化,又评论《北京人》这种报告文学的优越性,序中含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社会评价

索罗金是中国文化界所熟悉的俄国汉学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汉学研究和中俄文化交流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