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田寺 |
释义 | 1 浙江省武义福田寺福田寺中国常见寺名,福田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存的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桃溪镇福平山,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存的建筑以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后殿和两侧厢房。殿间有长生池,殿后有石涧井。山门和观音堂前有石狮拱门。大殿于元延祐四年(1317年)重建,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最为久远的珍品,殿方形,分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柱为棱形,侧脚有防震功能。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礩;一为礩形柱矗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栿蜀柱,下端雕刻似鹰嘴。平梁与金柱之间加弓形月梁,起搭牵作用,此法开江南弓形梁之先声。四周墙壁绘山水壁画和行草书作品,多为明代佳作。山门、天王殿和观音堂为清代建筑,装饰富丽堂皇。东厢房为明代建筑。殿内文物有宋宝祐二年(1254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后殿前有元代石狮一对,殿内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刘演书写的《重修延福寺记》石碑、明天顺七年(1463年)陶孟端书写的《延福寺重修记》石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江苏省南通福田寺寺位于陈桥乡河口村,北临通刘河,西依通扬运河十八里河口镇,庙呈南北向,占地近八亩,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石经幢、金刚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环拱佛殿、寮房,建筑为金色琉璃瓦覆盖,辅以杏墙,通体依然若浑金铸造,在通地佛门中堪称独树矣! 福田寺创建于宋代,原址位于古通州城北之钟秀土山,初名“碧霞之君阁”,民国间张謇先生修缮时易名“钟秀山福田寺”。建国后寺庙被改作它用。 2001年7月17日,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审核同意,区人民政府于2001年8月22日批准,同意在陈桥地区恢复一处佛教活动点。寺庙重建,一呼而百应,檀越、施主涌相结缘,居士顾汉成先生虔诚信仰,心存仁善,奉献巨金,鼎助玉成,将建成后的整个庙宇于2004年7月移交给寺庙由僧人管理。目前,寺庙有宗教教职人员3名,市佛教协会顾问、狼山广教寺都监峻德禅师兼任住持,令寺刹荣兴、香火隆盛,蔚为一方大观矣! 2004年9月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审核,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复同意陈桥佛教活动点升格为“福田寺”。2005年藏经楼竣工,5月12日举行了福田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的庆典活动,年底,“福田寺”被市宗教局评为全市“文明宗教活动场所”。 3 江西省于都福田禅寺于都福田禅寺,原名妙净寺,又命大佛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原址在江西赣州于都大昌村。至唐开元年间,迁建城西。寺院历代修造悉有碑铭为记。诸铭之书,尤以唐代名仕李少鸿手书《杨知新碑》和明代大儒解缙之记为著。(此碑现存于县博物馆)。宋大中祥符(公元1008年—1016年)赐名。内有明堂院、生佛道场、大雄宝殿、弥勒殿、真君殿、罗汉殿、翠竹楼、元帝殿、观音阁、外春屏墙,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殿内佛像雕刻精细,造型质朴醇厚,生动洒脱,文静大方。宋僧吴文佑焚修其寺,圆寂后,肉身尚存,后人称之谓“生佛”。南宋时期开禧二年初封“灵济”大师,嘉熙三年再封“灵济慈佑”大师,至咸淳年间又封“灵济慈佑慧应”大师,因此福田寺开始闻名遐迩成为江南名刹。 福田禅寺内一镇寺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唐虔州于都县福田寺三门记”碑。此碑青石质地,光莹如鉴,叩之金玉声,碑上园下方,碑首边沿饰缠龙纹,碑额中间有一透孔,将耳贴在孔边,可以听到清晰的流水声。碑的阳面是唐代于都进士杨知新撰《唐虔州于都县福田寺三门记》由南岳大书法家李少鸿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书,书篆额并镌出自一人之手,实属罕见,全文五百余字一气呵成。碑文记述了于都宗教的流传和发展情况,特别是对福田寺三门壮观的规模,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堂皇的装潢,以及取材的途径都作了详尽的描述,并虔诚地赞颂了建门檀越的功绩和德教。全文叙事简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就象是在讲述着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碑的宝贵之处,还在于事隔五百年后,明朝大学士解晋于洪武廿八年(公元1395年)来于都巡查,应县人之请,为福田寺撰《重修福田寺明觉寺生佛道场记》并书与篆题,由赣南方思坚镌于此碑之阴,从而使这通久负盛名的碑刻更添光彩。解晋的书法行草兼有,笔势流畅,潇洒自如,龙飞凤舞,极是秀丽可爱。全文记述了于都福田寺的详尽地理位置,环境风貌,以及建筑规模,详尽的记述了吴文佑即生佛的教源暏好,法术及成佛的情况,以及宋后百姓对吴生佛的崇拜、敬仰。上下古今,纵横千万,撮于笔端,正如古人所云“二记文皆高古,书法佰仲,美石共之,可称双绝也”! 历经一千五百多年,佛光普照,万古道场,生佛道超三界,惠泽十方、四众瞻仰,对整个赣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代代相传至今,每年六月初六生佛圣诞,盛况空前,人山人海,足以证明人们对生佛的敬仰之情。 文佑禅师圆寂后,肉身至今犹存,现供奉于新建福田禅寺之慈佑阁中。千百年来,福田禅寺尊为于都百刹之首,惜乎年淹代远,千年道场竟化作一片丘墟。往昔之辉煌已经成为吉光片羽。荡然不见。 沧海桑田,今又盛世,于都县委、县政府批准迁建并鼎力相助,各级佛协率两序信众联络各方名士,择址于城西宝塔公园内占地两百余亩,重建福田禅寺。福田禅寺现任住持圣儒法师担当福田寺重建重任,积极筹建经费为古刹重光作最大努力。 4 浙江省义乌福田禅寺据史料记载,福田禅寺始建于唐咸通懿宗年间(公元866年),由唐太宗曾孙李词(时任义乌知县)堪基,双林禅寺大和尚释福田禅师建寺,初名曰“福田禅寺”。五代后晋天福4年(公元939年),寺毁于火灾。北宋天圣7年(公元1029年)重建,宋仁宗皇帝赐额,更名为“福田教寺”。寺院规模宏伟,香火旺盛。元、明、清三朝逐渐衰落,至建国初期,僧人还俗改业,寺院废弃。近年随着义乌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因义乌小商品市场扩建的需要,福田教寺被列入拆迁范围,由福田寺下村搬迁到西力村,仍恢复原寺名“福田禅寺”。同时作为历史文化景观被列入正在施工中的义乌“中央公园”的总体规划内。 福田禅寺管理小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义乌各界的支持帮助下,福田禅寺得以重建,对义乌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福田禅寺地理位置特殊,且已列入义乌市中央公园总体规划,介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和适应信众的宗教生活,我们决心把福田禅寺建成义乌寺庙中的精品,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有千年历史的古寺也成为小商品城对外展示的窗口。 5 广东省揭阳福田寺位于揭阳榕江南岸,石马山南坡。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为揭阳古寺之一,寺名取其广种福田,皈依佛门之说。 寺之后山,苍峦翠岭,林木荫翳,风景雅致,胜似桃源之境。该寺建后,时值宋室南渡未久,避乱之中原士子,落籍于毗邻各地者众。因此,是时寺中香火甚盛。 据民间传说云:福田寺寺门,原议向东,寺后面倚靠山上群石“三释迦”,以黄岐山为左砂;紫峰山为右砂;并以前面紫陌为近案;桑浦为远案。寺向宏伟,但当时建寺地师,历经月余再三深究,认为此向,其位置前后左右虽雅,日后定出惊险人物!五百年后,诚恐招致横祸,而致剿毁。为长久计,必改为南向。方可保无虞。福田寺于宋始建,迄至清代乾隆年间,历朝屡有修葺。但因历时久远,今已倒塌殆尽! 寺之东南山边,有一古井。其井面为一石凿成八角,故名“八角井”。有一传说:清初顺治四年(1647),明宗室益王之子朱由榛来揭,暗中谋划复兴明廷。一日,朱由榛与明朝遗老林贯、蔡升、张宗逊等人,曾在此寺旁松荫下,进行密谋反清。口渴之际,众人也曾掬此八角井之水解渴(现此井遗址尚在)。由榛等人密谋之事,后为清朝潮州府总兵郝尚久、揭阳县县长张晓所闻觉,随即亲率人马,直奔福田寺进行围捕。但朱由榛等人,早已潜逃无踪。福田寺才幸免于难。此一事跟宋绍兴十年建寺时正好507年。后人有诗赞:王子密谋复明廷, 福田寺旁草如茵。 朱皇若问裔孙事, 犹忆鄱阳是毗邻。 6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福田寺福田古寺,旧称“福田院”,清代曾署“练江古寺”,座落于潮阳井都镇平湖西村荔山(即练山)西麓。由开山祖释睡云(一说晓云)开创于元朝中统(1260—1264)初年,至今已垂七百四十年之历史。 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福田院,在练江,元中统初,僧睡云创”;又清甲申版《潮阳县志》载:“福田院,在练江山,僧晓云建。寻废。国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平湖里人郑熙谷捐修。”但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变化巨大,古刹先被移为别用,后被拆除夷为平地……。至1979年中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当地信众千方百计谋求恢复历史悠久的元代名刹——福田古寺,并建简陋小庙以奉香火。1982年,在热心莲友的荐引下,当地信众礼请广东惠来籍青年僧人释光悟,莅寺主持佛事活动。 释光悟,俗名陈汉波,1959年生于惠来县周田镇坑美乡,1980年礼仙庵镇浮埔乡光明寺新参和尚剃度出家,1982年赴五台山礼寂度大和尚具足戒行,然后驻锡福田古寺,毅然肩负重兴古刹的重任。为求精进,于1984年赴上海龙华寺参加佛教职事培训班,修习仪轨佛理和寺庙管理知识,一年期满归寺精心筹划重兴历史名刹的工作。 近二十年来,在光悟大师的不懈努力下,荒废半世纪的元代名刹,今已鼎建一新。 新落成的福田古寺,坐东向西,倚青山,朝练水,全寺连园苑占地面积逾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山门两进一天井夹双厝包的灰木结构传统格局;前有宽敞大院,设立宝鼎三座、大香炉一个;院外辟放生池一口,池中游鱼可数,池中央塑造一尊高1.7米的汉白玉观音菩萨立像,妙相庄严;山墙上嵌弘一大师“南无阿弥陀佛”手迹佛号。寺院内外,花木扶疏,环境清幽。 山门匾额“福田古寺”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署。笔者应邀为山门壁肚撰句题刻云: 福田勤耕耘,广种菩提,普植善根,循因知。果,须信一切惟心造;古刹欣隆兴,重振宗凤,弘扬祖德,入超凡,到头万法终归空。 其两侧对向壁肚镌句云: 荔山依寺绿,曲径通只园,好凭正道登鹫岭; 练水当门回,川流归南海,宜趁熏风渡慈航。 简括地描述了古刹的地理胜概。 山门木石结构雕饰典雅,门前有石雕狮子一对。踏进山门,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两侧五彩泥塑四大天王圣像神态威武,足踏鬼魅,栩栩如生;与弥勒佛相背而立是韦驮菩萨;后厅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高各2.2米的泰式铜铸佛像,系1991年旅泰侨胞捐赠,两侧为形态生动的十八罗汉圣像;殿柱悬挂髹漆装金的木刻对联,前联有彭城书法家何瀚篆书云: 妙相圆融即心即色遍十方而示观, 法身常住无来无去历万劫以长存。 后联由当年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副院长茗山法师撰书云: 心以佛为师弥勒在念心常净, 惑是苦之本浊世忘情惑自空。 其联笔力雄健,含义隽永,禅机妙理,发人深思! 南畔厝包设祖堂,供奉历代祖师牌位,住持光悟大师自书牌匾“祖印重光”四字,北畔厝包设涅盘堂,供奉一尊长1.65米、头部仰高0.5米的汉白玉雕释迦如来佛(自在卧佛)。大院南侧又设“功德堂”,供奉信施檀越的延寿往生莲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刹在历史浩劫中,碑刻文物荡然无存,著名的元末吴喜之妻“陈氏节妇坊。及碑记等也亡夫,唯于大院北侧斋堂中,保留元代古井一口,井栏为直径110厘米、边长6.5厘米、高56厘米的六角行镂空的石圈,水质甘美,千古不变,乃滨海盐碱土壤中之奇迹,也是古刹累废必修,香火不绝的见证。 予为之赞曰: 荔山西麓,寺称福田。兴废沿革,志乘未详。有井澄明,苔痕绳缰。泉甘似醴,陆羽茶香。考宋探明,惟井知源。千秋润溉,十有清凉。高僧卓锡,古刹庄严。汲泉供佛,梵音悠扬。 如今,福田古寺已成为练江南隅信众礼佛必登之地,潮汕各地信众闻名,也纷纷前来礼佛参观。 7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福田寺福田寺位于 忻府区南部系舟山东岩脚下的一个丘阜上,占地面积四百余亩。相传又叫八村寺,是由山下西张村、东张村、韩岩村、木芝村、水峪村、鸦儿坑村、岩峰村和韩沟村,在隋唐之际建成的。此寺庙在唐、宋、清历代都修葺过。在民国年间一直至抗战前,整个寺院的建筑是由上下两院组成。从南一进山门是下院,从下院经吊桥拾阶而上,便是上院。上下院共有房屋九十九间,是当时北方罕见的园林。文革后这里的建筑仅存西面的窑洞一眼。 福田寺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而受人瞩目,更重要的是,此处曾是金元之际大诗人元好问少年时读书的地方。由元好问读书引发的“东岩夜月”传说成为忻州的“古八景之一”。就是直到今日,也在忻州大地传诵。 福田寺地形很有特点,寺院紧靠系舟山东岩而设,人站在现西面的三眼窑洞观看,发现其它周围山梁的顶部与三眼窑顶基本平齐。在一九九一正月有两名外来出家人,法号叫妙祖和寂成开始在此处修行。从此寺院一改荒凉又开始变的热闹起来。多年来寺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修建,在下院修建了正房、南房和东房,共十余间。在上院修建了大雄宝殿、地藏王菩萨殿、净修院和钟楼。均是寺院靠拜佛求圣的人们的捐资所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