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柘荣布袋戏 |
释义 |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福建福建柘荣布袋戏 所属地区: 福建 · 宁德 · 柘荣县 遗产编号:Ⅳ-21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福建省宁德市 遗产级别: 省 戏剧概述福建柘荣布袋戏亦称大拇指戏,历史悠久。福建柘荣布袋戏最初是由膨膨鼓演变而来的,只是到了唐代才叫做“布袋戏”,发展于公元923~936年(后唐),至公元1644年(明朝洪武帝朱元平日)时达到巅峰,之后一直兴盛至今(破四旧时期中断10年)。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戏剧特点1、福建柘荣布袋戏由一人一戏台组成。集吹、拉、弹、唱表演于一身。一台演出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演木偶,最多能让10个木偶同台表演(以大拇指、食指为主)。布袋戏全凭艺人双手的五指操纵木偶,来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艺术形象。布袋戏的演出设备十分简陋,一张普通的小方桌再加一个幔帐足矣。桌子的外面用帷布围住,里面却是一个“民乐队”:一边挂着小钹、板鼓、盖头板等打击乐器,一边挂着刀、枪、剑、戟等演出道具,下边挂着脚锣。桌子上面搭起幔帐,宽不及1米,高不过0.5米,这就是“戏台”。幔帐的正面两边各开一个不大的“口子”,戏师傅的双手就是从这里伸出来操作布袋木偶头。戏师傅则躲在帐后,坐在戏担上,口动、手动、脚动,忙忙碌碌。戏台两侧红色柱子上,刻有诸如“方寸之中行万里,一人手上演百官”的楹联。中间隔以镂空雕花的木板屏风,以便艺人窥视自己的操纵表演。屏风左右挂着一尺宽的“出将”、“入相”两门帘,为戏中人物登台、下场之门。戏一开演,艺人用手指顶住木偶演戏,以脚踩动木架上的配件击打大锣、小锣、镲等乐器,嘴里或说、或唱,手、脚、嘴并用,热闹非常.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两个箱子就全装下了,一条扁担挑起了一个“戏班”,真是“帐前可演天下事, 箱中能容世上人”。 其行头简单,木偶、道具、戏台、乐器全部加在一起,一担便可挑上。戏师傅挑着担子,走村串巷,想去哪演去哪演,哪里想演那里演。 2、演出方式。布袋戏的演出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是舞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木偶在舞台上的表演,后场包括了演师和音乐演奏,包括了锣、鼓、钞、钹、二胡、唢呐等乐器,后场的配乐、口技表演、与前场文武剧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布袋戏的功力所在,布袋戏有句行话这么说:“三分前场,七分后场”正说明了后场是布袋戏的精髓所在。 3、演出剧目。布袋戏的传承着重在布偶操纵技巧与后场音乐搭配,对于演出的剧本大多是以口耳相传,因此布袋戏的传统剧本保存较少。其剧本以古书、演义小说等为主。以章回小说改编的戏为主要,这种自章回小说改编的布袋戏,通称为“小说戏”,也被称为“古书戏”,“古书戏”大体上又分几种不同的内容,历史章回小说改编的称为“历史戏”,例如:征东、征西、反唐、杨家将、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以侠义章回小说改编的称“剑侠戏”,如:七侠五义、济公传、大红袍、小红袍、七子十三生……等。 而在“小说戏”当中,又有细分为办案为主的“审堂戏”或“公案戏”,如包公案、彭公案 、施公案。不过小说戏其实在情节内容上有许多的性质,如包公案内容上又包括了“剑侠戏”、“家庭剧”、“爱情戏”,同时包括部份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因此布袋戏艺人将小说戏分成这些类别,主要是就演出当时的内容而言,并无特别固定的演出模式,因为每个艺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有人擅于剑侠戏、有人擅于历史戏。总的来说福建柘荣布袋戏的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主要是唐宋小说连台本,剧目主要有,《说唐》、《说岳》、《白蛇传》、《水浒传》、《七侠五义》、《陈三娘》、《锦香亭》等。这些年他们还自编一些与形势相结合的戏目,如宣传计划生育、防火等。一般戏师傅都能表演六、七本戏目,每本表演一、二个小时。音乐曲调和唱念对白的声腔与平讲戏相同,因此非常大众化,深得群众欢迎。 福建柘荣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一丝不拘。福建柘荣布袋戏艺人,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程式的基本功。对各种类型的剧目都有过硬的工夫,特别是表1演抒情性文戏,尤其是公子、小姐、男女丑角的表演更是丝丝入扣,点点带情,是观众、行家公认的看家本领。 福建柘荣布袋戏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是语言艺术,故有“千斤道白四两曲”之说。语言艺术着重两个方面的修养,一是强调剧情的变化,在演出实践中,根据语言轻、重、缓、急、吞、吐、浮、沉等变化创造音调,再以生、旦、丑、净四个行当为基础,再从每个行当的不同形象中各分出不同类别。二是恰如其分的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群众中生动的语言,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变成了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特别是丑角之类人物的插科打诨语言交锋,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布袋戏艺人不仅要手、脚、口、身并用,还要会戏剧唱腔和模仿各种动物鸟类叫声,剧中所有人物的对白与念唱均由布袋戏中的后台师傅一人完成。因此他必须具备有仿男女老幼不同人物口音的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音乐素养。福建柘荣布袋戏,是柘荣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芭,堪称“八闽绝活”,在闽东地区广为流传,是福建省珍贵的地方剧种之一,与闽南、台湾的布袋戏血脉相连,2002年被省博物院收藏并展示。 传承意义发掘、抢救、保护福建柘荣布袋戏,其价值主要有: 1、学术价值。福建柘荣布袋戏是中国木偶戏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气息,是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对丰富中国的木偶戏、布袋戏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研究中国木偶戏和闽南、台湾布袋戏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福建柘荣布袋戏对柘荣乃至福建省主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柘荣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福建柘荣布袋戏与闽南、台湾布袋戏一脉相承,发掘、抢救、保护、研究福建柘荣布袋戏,可以加强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