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羊耳蒜 |
释义 | 植物名称福建羊耳蒜(新拟) 形态特征地生草本,基部略膨大。叶2枚,卵状长圆形,膜质或草质,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先端钝。花葶长15-18厘米;总状花序具多花;花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约1厘米;萼片线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急尖;花瓣丝状线形,长约1厘米,先端急尖;唇瓣圆的倒卵形,长约1厘米,先端具短尖,边缘稍微波状,基部有1个胼胝体,位于与蕊柱基部相连接处;蕊柱棒状,长约4毫米,向前弯曲。花期10月。 分布及生境产福建西部。生于阴湿岩石上,海拔约900米。(模式标本产地)。 此种自发表以后未曾再采到,上面描述是摘自原记载。《福建植物志》(6: 630.图553. 1995)中所谓的大唇羊耳蒜Liparis dunnii Rolfe实际上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74.图8178. 1976)的大唇羊耳蒜是同一物,均属于上种而非真正的Liparis dunnii。我们看到了模式标本上的花,其胼胝体很特别,不同于Liparis pauliana,但胼胝体是否有变化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故后者暂予保留。 功能用途医药: 全草:苦,平。清热解毒,补肺止血。用于吐血,小儿惊风;外用于疖肿,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