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释义 |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办学历史悠久。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08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的高等职业院校”。 中文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Fujian Polytech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福建信息学院 校训:厚德强能 创办时间:2003年 类别:公立大专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知名校友:陈良惠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主要院系: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商贸管理、传媒艺术 概述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办学历史悠久。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08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简介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强能”校训,办学综合水平、专业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现有在校生6768人。 学院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已成为福建省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06年学院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12个部门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党委获省直党工委”2006-2007年度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是福建省首家取得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服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的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 学院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米, 学院已经在福州闽侯南通建设新校区,征地68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40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200台,图书馆藏书52万册。建成连接三个校区的校园网(千兆)共计23个子网。 ●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工总数554人,教师342人,教授4人,副高职称102人,博士4人,硕士156人,双师素质教师175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评为“2007年度省级教学团队”,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两个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评为“2008年度省级教学团队”。许冬梅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商贸管理、传媒艺术、应用语言等七个系,共32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我省高职教育8个重点发展领域中的5个。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通信技术、数控技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7个省级精品专业以及12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数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建有7大实训基地、70个实训室和35个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与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等三个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实训基地,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是全国优秀教育培训基地。有可鉴定中、高级工与技师、高级技师等20多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147个校外实训基地和17个校内实训场所。 ●订单培养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夏新电子、福建骏鹏五金、神州数码网络、省地质测绘院、新东网、中教电、新中冠、三元达、永辉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开办了“夏新电子班”、“骏鹏模具班”、“神州数码网络技术班”等,2007年订单培养的比例达31.8%。神州数码、骏鹏五金、省地质测绘院、中教电等企业还出资设立助学金与奖学金。 ●学生职业能力 2004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的技能大赛上共取得131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7个,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1人次;省级奖项94个,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25人次、三等奖35人次。如2007年11月在教育部主办的“正保教育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机电工程系4名选手参加AUTOCAD机械设计项目决赛(参加该项目决赛的全国有172名,其中我省7名)夺得一等奖2名(全国共5名),二等奖2名;2008年5月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囊括了高职组4个项目的团体第一名,并获得2个单项第一名,2个单项第二名;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参加了高职组全部四个项目的比赛,获得数控二等奖(第6名),模具三等奖的好成绩。 ●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和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2006年度就业工作被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100%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通过率为24.7%。 学院规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342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含电子读物),70多个实验室,15个多媒体教室,微机1400多台,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生均1.2万元,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校内建有20个实训基地(含77个实训室和35个基础实验室),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4个省级实训基地;与美国通用电气(GE)、神州数码、摩托罗拉、阿里巴巴、中国联通、福建永辉等178家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还建有8个可鉴定72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建有包括23个子网的千兆校园网。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7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53人,双师型教师70人。 校训厚德厚,指优待、推崇、重视、深厚。德,指道德、品德、政治品质,也可引申为思想品德、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华精神。厚德,即是指推重品行、品德,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弘扬向上的中华精神。与其相关的成语有“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厚德反映了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党提出“以德治国”,是厚德的思想基础。“德惟治,否德乱”(《尚书·甲天下》)。德是最高的治政行为要求。治理国家如此,治校也仍然如此。学院以德立校,就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体师生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成才先成人,优学且厚德,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教师既要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又能在管教管学中,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强能强,指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即提高,加强,增强,优越。能,指能力、才能、才干,又指技能,包括学习的能力,求职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能力。强能,即是指重视能力的培养,加强和提高能力。强能反映了学院办学以能力为本位,即坚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学院的定位,坚持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重视加强学生的能力、技能训练,显示了信息学院毕业生有很强的能力,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我们学院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学院的主要特点和特色。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强能符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定位。对于教育者来说,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专业教师要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厚德强能指学院以德立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一方面重视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另一方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的职业能力,特别是高技术的技能,大力加强实训教学,努力塑造“品德好、能力强”的毕业生新形象。同时,也注重教职工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厚德强能”,既是对学院建校一百年办学经验的总结概括和继承,又充分体现新时期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规律。 厚德是方向,强能是目的。厚德是学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强能则是学院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最终目的。 院标标志整体为印章图案,以“内部的三维结构”为核心进行组合,突显出“工科院校、信息为主”的学院特征,以及“厚德强能”的校训,也通过印章方式充分强调了学院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内部三维三角形从背后立面起点开始延伸,穿过三个不同的立面方向,向第四维方向无限展开,代表学院由三所学校合并升格组成;通过三角形的三条长短边,将学院发展的历史阶段凸现出来,蕴含着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象征着学院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辉煌前景;也体现了学院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橙色半圆弧,象征着信息流,又似地球运行轨迹,象征着信息学院快速发展、开拓创新、不断更新…. 三角形的三维组合有机形成了一个英文字母—“A”,表示要创办全国一流高职学院的决心和信心。 外围两个圆圈间的左右各六个叶片结构,象征着学院学生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在“厚德强能”理念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外围下方的英文“FJPIT”,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英文简称,其中“FJ”指福建,“P”指学院,“IT”指信息技术。 整个标志造型饱满,结构严谨,和谐稳重,充满学术的理性和想象的激情,富有新时代特征;由蓝色组成的标志主体,体现了学院的信息技术特色和大学的科学理性;橙色象征着热情奔放,充满活力。 专业设置软件工程系软件工程系开设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技术、网络技术4个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络服务培养第一线需要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构建开放的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信息技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著名IT厂商认证、职业技能鉴定等嵌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企业合作进行定单式培养。 机电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978年创办,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专业。现有教师48人,其中副高职称16人,讲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 电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等五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为学院精品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 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等3个专业。目前拥有一支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一名,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八人。 商贸管理系商贸管理系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在续办传统专业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在现有电子商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4个专业的基础上,2008年新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该专业与福建永辉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双方共同培养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应用语言系应用语言系是我院最大的一个教学系部,下设英语、语文、理科教研室,开设了商务英语、涉外文秘两个专业。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讲师14人,讲师2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7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9人。 传媒艺术系传媒艺术系是我院顺应现代数字媒体与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发展趋势,而建立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教学单位。现开设了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图形图象制作三个专业。传媒艺术系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主要面向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等岗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紧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务管理教务处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是学院教学业务的主管机构,也是学院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的参谋机构。教务处在分管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主要负责高职教学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及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重点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学院成立以来,教务处始终根据“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管理为手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教学工作的深层次改革与发展。 教务处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树立为教育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和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 教务处是学院的窗口单位,处长杨元挺老师是一名在省内外同行业中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在处长杨元挺老师的带领下,教务处日益打造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热忱服务、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教务处现有10名员工,随时准备着为您献上热忱的服务。 现有校区龙腰校区龙腰校区是原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的校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106号。校区毗邻省政府、西湖宾馆,校区后门紧挨二环路,交通便捷,校园绿树成林,鸟语花香,建筑错落有致,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该校区设有软件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螺洲校区螺洲校区是原福建工程学校(前身是福建地质学校)的校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街12号。是3路公共汽车的起点站,与杜园校区相距1公里。校园地处风景秀丽的乌龙江畔,北与2000多亩的湿地公园接壤,西与末代帝师陈宝琛故居为邻,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园视野开阔,景色宜人,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热温泉并有偿为每个学生服务。该校区设有建筑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 杜园校区杜园校区是原福建商业学校的校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杜园118号。建设中的三环路即将从校区旁穿过,交通方便。这里是福建商业人才的摇篮,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的商界精英,校友遍布海内外。如今校园内除了几座古老的建筑,见证百年沧桑外,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花园式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使人感到格外温馨。该校区设有商贸管理系、传媒艺术系和应用语言系。 现任领导(截止于2010年12月) 陈良惠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萍辉 男 院长 黄锦平 男 党委委员、书记 陈建忠男 党委委员、副书记 陈 武 男 党委委员、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元挺 男 副院长、党委委员 张家福男 副院长、党委委员 张 华 女 副院长、党委委员 姜 平 男 副院长、党委委员 学院荣誉2006年度被福建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07-2009年度被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囊括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全部八个项目的第一名,并连续两年代表福建省,组织10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4个项目二等奖、3个项目三等奖、4个项目优秀奖,是全国唯一一所参加所有项目竞赛、获奖项目做多的高职院校。2009年省荣获“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高职组一等奖、优秀组织奖、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对外交流学院致力于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先试,成立了台湾职业教育研究所、闽台交流合作中心,与台湾德明财经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台湾致远管理学院(现更名为台湾首府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台湾环球科技大学、台湾南亚技术学院、台湾永达技术学院和台北海洋技术学院13所学校建立“姊妹校”关系,是全省派出教师、学生到台湾高校学习、交流最多的高职院校。 学院与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美国等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