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释义 | 社会历史学院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学院(乌山)历史学系合并组成本院下属的历史学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史学系办学规模不断拓展,办学层次日益提高,除原有历史学专业之外,又相继增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以及招收历史学、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和历史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进一步升格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个博士点(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十一个硕士点(世界史、宗教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图书馆学、人类学、历史地理、文献学、档案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3人。社会历史学院曾经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史学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也都有相当的影响,全院教学、科研成果斐然,事业蒸蒸日上。 社会历史学院在抓好科研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全院的学术气氛。八十年代以来,先后邀请许多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该院讲学。主要有: 1984年10月2日,法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邓尼斯·龙巴尔先生偕夫人来我院与部分教师举行座谈。 1984年10月31日,日本冲绳时报社访华团一行20人来我院与部分教师进行座谈。 1984年11月10日,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杨进发来我院与部分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1986年6月8~16日,由我院主持的“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亚洲史”学术讨论会在学校专家楼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有林志纯、王敦书、于可、戴可来、崔连仲、莫任南、周庆苍等著名专家学者。 1985年12月24日,由社会历史学院与日本宫崎大学教育学部社会经济研究室开展的“福建旅日华侨(华人)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合作研究”正式达成协议,签字仪式在学校专家楼举行。 1987年8月,根据与日本宫崎大学教育学部开展合作研究的议向协议,社会历史学院由华侨研究室主任童家洲带队,带领部分教师和1984级部分学生赴福清县的高山镇、东瀚乡、沙埔乡进行侨情调查。 1991年10月28日,社会历史学院与日本宫崎大学教育学部社会经济研究室合作开展的旅日华侨(华人)对中日文化交流所作贡献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中日双方学者在会上宣读了研究论文。论文后由日本长崎华侨研究会于1993年《旅日华侨与中日文化交流》一书出版。 2002年5月27日-30日在武夷山举办首届中国东南变迁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11月10日-14日在武夷山举办中西文明的交融与兴衰国际学术会议。 社会历史学院还举办了各种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多次,如:2007年11月7日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2009年,学院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