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江夏学院 |
释义 | 福建江夏学院是在整合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组建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估,2010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学院主校区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 中文名:福建江夏学院 简称:江夏学院 创办时间:2003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财经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郑建岚 所属地区:福建省福州市 主要院系:法学系、经济贸易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信息技术系、金融系等 学校地址: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溪源宫路2号 邮政编码:350108 院系设置(工商管理系 金融学系 法学系 会计学系 公共管理系 电子信息科学系 经济贸易系 人文传媒系) 学校概况福建江夏学院是在整合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2010年3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江夏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并将原江夏学院校名更改为福建江夏学院。学院主校区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福州大学城。学院新老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9.88万平方米(1648.14亩),现有建筑总面积38.4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3.80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及辅助用房14.68万平方米。旅菲华侨黄如论先生慷慨捐资2.3亿元支持学院教学区一期工程项目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等14.03万平方米基本建设。在一期工程竣工典礼上,黄如论先生再次捐资2.3亿用于二期工程建设.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设备完善。全院现有教职工976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0人,副教授17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30.98%;硕士学位教师374人,占教师总数53%。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3人,博士 生导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3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05.96万元,各类实验室90间,校外实习基地64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重点突出、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格局。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125.46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 学院校训尚行、守正、出奇、明德 来 源: 尚行: 北宋易学大家邵雍提出:“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 ”“尚行”意即推崇行动与实践。 守正: “守正”是遵守常规,胸怀正气,是对传统精神的恪守。大学不仅要教书育人,更有承续优秀民族文化血脉、承传优秀民族传统精神的职责,因此,“正”,也就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正”,是一种精神人格的体现;“守正”,就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守”。 出奇: “出奇”顺天应人,守正出奇 就是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创造奇迹。 即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发展。“明德求真”,就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出奇”。 明德: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至真至善。”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为大学之本意。这是对师生人格修养的规定。“明德”是做人、做学问的要求 主要含义: 作为优秀传统思想的传承 学校办学以尚行在先,同时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极力推崇行动与实践创新以达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顺天应人,守正出奇,使天下至奇至明之人才治理天下的人伦纲常,树立天下的根本事业,懂得天地的变化繁育。 莘莘学子要勤奋、广博地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掌握知识报效祖国。 地理位置 地址:福州闽侯溪源宫路2号福建江夏学院校区 邮编:350108 位于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大学城,南与福州大学,北临福建医科大学。 学校领导郑建岚 院系设置学院下设经济贸易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电子信息科学系、人文传媒系、金融系、法学系、思政理论课教研部、公共体育部、继续教育部,形成了以社会学科、管理学为基础,工学、人文学科兼备的学科专业体系。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11个,高职和成人本专科专业43个,全日制在校生10648人。 。 首批普通本科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5个专业。2011年新增加的6个本科招生专业为: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电子信息工程、工业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5个:社会工作,动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工程管理。 2011年,我院全日制普通本科计划招生2000人(11个专业),高职计划招生2800人(33个专业)。 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如下 金融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祝健教授、柯原教授。 法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屈广清教授、林建伟教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带头人:张烨教授、叶文振教授。 行政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肖文涛教授、郭泽保教授。 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系于1984年开始招生,1987年开始招收成人本科班。本系有一支企业管理经验与教学经验丰富,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69人,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39人;有企业管理工作经历教师17人,其中兼任企业独立董事1人、企业顾问2人、曾任企业副总以上、咨询公司经理7人,潘金龙等多位老师到英国、加拿大做访问学者和进修;我系从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项,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1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14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项。 工商管理系共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业工程2个本科专业及6个高职专业。其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统计学等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我系设有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营销管理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等3个专业研究中心(所);与沃尔玛有限公司、久日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冠城大通(中国)有限公司、宅急送(福建)有限公司、中国外运福州储运公司、利郎服饰公司等几十家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在这些机构建立了实习基地。建有人力资源管理仿真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案例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房地产营销实验室、制图与cad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谈判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营销案例分析实验室等12个专业实验室。目前,已培养管理类毕业生6500多名,一次就业率达91%以上,主要就业岗位: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金融学系金融学系创办于1978年,地处福州市仓山区,位于首山路和南二环路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30多年来,依托于金融行业办学,形成了重实践、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成功地为省内外金融机构输送了社会急需的经济、金融类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金融学系拥有结构合理,教学精良的教学梯队和学术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2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0%。《金融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国际结算》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以及《保险理论与实务》等11门 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近年来,金融学系先后承接省级科研课题11项,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横向课题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出版教材20余本。 金融学系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100人,教学条件良好,设施完备。拥有邮储银行、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银行信贷、国际结算、保险等柜面仿真、设施一流的实验室,另有独具特色的货币陈列室便于开展直观教学。系与全省各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密切的联系,在商业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实践“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金融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良好局面。 金融学系建立了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 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近年来,金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很多学生已经成为省内外各金融机构的领导及业务骨干。 金融学系将立足海西、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努力培养更高质量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法学系1、法学学科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拥有二十多年的法学办学经验。我院1985年开始举办法学大专教育,1999年经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普通高考毕业生,举办法律高职教育。我院教师具有法学本科及以上的教学经验。如首席学科带头人屈广清教授任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明添教授、吴国平教授、林建伟教授被福建师范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多次被邀请参加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硕士论文答辩工作;此外,有10多位副教授受聘在福州大学等其他高校为硕士生授课。 (二)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我院已经形成一支以拥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和硕士学位为主体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并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有带头人,中有骨干力量,后有接班人”的教学、科研梯队。我院近半数以上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律师、仲裁员,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经验丰富。法学教师在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职业、专业的优势为有关部门的决策与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地为司法实践服务且产生相当积极的社会影响。 (三)积累了较为厚实的科研基础。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法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以“二处两所”为支撑的科研平台,即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秘书处、福建省国际法学会秘书处、台湾法研究所、国际私法研究所。拥有一个法学专业学报编辑部,通过这个载体,及时了解和把握我国法学研究现状和方向,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包括涉港澳台和涉外法律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福建省地方法制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挥咨询参谋作用。 (四)拥有完善的教学和实验设施。法律图书齐全,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拥有专业教学实验室共计面积1500多平方米,模拟法庭2间,法医物证实验室和痕迹物证实验室共728平方米,法律诊所2间。通过共建的形式为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律实践基地。目前已与福州市台江区、晋安区、福清市、永泰县等基层人民法院、福建君立律师事务所、福建信得律师事务所实现共建法学专业实践基地,院内还设有我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站作为学生专业实践基地,能够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 2、学科特色突出。 海商法律问题研究与涉台法律问题研究是我系的学科优势,同时也是我系的学科特色。屈广清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海商法专家,在海商法研究方面处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目前我院对台湾法的研究逐渐发展到较具规模的专业化的协作研究。有丰富的涉台图书资源和涉台法律研究社会资源,涉台法律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决策部门的肯定。 3、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成才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强化学生管理,管理工作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学院在部分行政机关、法院、检察院、监狱、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设立学生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学院还创办了多种学生社团组织,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毕业生就业和再就学前景良好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促进就业”作为学院工作的目标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实行毕业生就业率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同时,还针对我院毕业生考公务员和“专升本”比例较大的特点,专门成立了"治平协会"(由准备报考公务员的学生组成)和"格致协会"(由准备报考专升本的学生组成),统一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交流、讨论、培训等活动,促进学院毕业生“两考”上线率和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再就学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近几年有相当部分毕业生考入政法系统担任基层干部。 会计学系1、会计系是福建江夏学院在校学生人数最多、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最高的二级教学单位。于2008年1月份由江夏学院临时党委、临时管委会宣布正式组建,它整合了原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税收筹划方向等3个高职专科层次专业、原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2个高职专科层次专业、原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金系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2个高职专科层次专业的丰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其中,财务管理专业作为福建江夏学院首批申本专业,已于2010年1月成功实现本科目标。会计系现设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含财务会计、资产评估、投资理财三个专业方向),另有高职专科层次的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四个专业。 2、目前,会计系拥有3400多名在校生,设有财务管理教研室、会计教研室、审计教研室、财税教研室等四个教学机构和财务会计研究所。会计系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0人、讲师17人。会计系学科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成本会计》、《银行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并有多部教材和专著出版。会计系教师还兼任福建省会计学会、福建省税务学会等学术团体职务,在我省会计理论和实务教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总体上说,会计系办学已取得较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综合效益。 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系最初正式成立于2003年,是由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政治法律系重组而成。2008年,在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相关专业整合的基础上,重组成立了现在的公共管理系,现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方向)、社区管理与服务四个高职专业,现在校全日制高职专科生642人。早在1988年,我系即已开办劳动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两个与行政管理专业相关的成人专科专业。1994年后,先后开设了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成人专科专业。2002年开始,又陆续开设了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方向)、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普通高职专业。在举办这些专业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了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文书训练等多种形式,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共培养毕业生3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在85%以上。 公共管理系现有教职工35人。专职教师29人、专职行政人员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初中级职称15人;硕士20人,占62.5%,博士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任课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 68.8%。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式与手段灵活多样,尤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颇受学生好评。 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首批本科专业,是我系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也是社会广泛需求的本科应用专业。它是培养具有坚实的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广博的人文知识,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具有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全面的行政管理专业能力的现代公共服务业高级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系2008年福建江夏学院在整合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信息技术系,2011年更名为电子信息科学系。目前,电子信息科学系开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50人。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20%,中级职称占6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54%,师资力量较强、结构合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基础、数学六个教研室。建有专业实验室20个,面积25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800多万元,教学、实验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办学过程中,电子信息科学系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与技能并举”的培养模式,切实培养服务社会的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所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济贸易系经济贸易系已建立起两个层次、学科专业门类比较丰富的办学体系。现有国际商务、商务管理(含商务策划方向、贸易经济方向)、电子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等专科专业,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两个本科专业。 经济贸易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提高,结合实际多途径引进学科专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5名,讲师18名,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在读)4人。 经济贸易系一向重视学科专业建设,抓好日常教学管理,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学习、发展创造优良环境。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电子商务五个教研室。《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经济贸易系拥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完善的教学实验设施。现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经营实战演练、国际物流、商务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等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先进,并配置了多个先进的专业模拟应用软件,为培养学生模拟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中国银行福州市鼓楼支行、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州轻工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建中设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等10余个单位建立稳定实践合作关系。 人文传媒系2008年3月13日,人文传媒系正式成立,目前下设大学英语、应用英语、中文、社会 、美育及传媒共六个教研室,开设商务 英语、文秘、社会工作、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与策划、动漫设计与制作六个专业,同时还承担着学院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写作、音乐欣赏与现代礼仪等公共课的教学工作。 人文传媒系拥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福建调研合作基地;拥有一个研究机构——社会发展研究所。我系现有专任教师1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中级职称教师30人;有3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有在重点大学进修以及考察经验。 我系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800余人。我系建有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若干。校内目前已建立绘画实训室、传媒资料室、综合设计实训室、影像综合实训室等实验室,其中高配置电脑、打印机、摄像机、单反数码相机、DV、投影仪等等实验设施配备齐全;校外则拥有福州市鼓楼社区以及省内媒体、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愉快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系十分注重创新与发展。立足于多学科的研究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立以来两年间,我系教师获得省级课题立项5项,院级课题立项23项,获得福建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我系历来重视广泛领域的海内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迈出了实质性的合作步伐。在科学发展观与创新精神的导引下,人文传媒系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系立足海西平台,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锤炼、提升学生对实践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海西建设不断输送更多服务型人才。 科研成果学院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设有海西发展研究院、经济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台湾法研究所等4个院级科研机构,并成立了挂靠学院的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福建省国际法学会、福建省行为科学学会、福建省经济管理干部教育研究会、福建省管理教育研究会等6个省级学会和研究会。2004年以来,全院共出版专著、译著、编著、主编教材(作品)139部;发表学术论文2312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83篇、核心期刊论文293篇、大学本科学报论文321篇、一般CN期刊论文1615篇;获厅级以上各类课题立项9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3项;3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校史沿革2003年12月28日,在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组建的江夏学院于12月28日在大学城奠基。 2004年2月24日,省人民政府2004年2月24日省长办公会议同意设置江夏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江夏学院(筹)。 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江夏学院升为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并将原江夏学院校名更改为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是1978年10月创建的福建银行学校,1985年5月在此基础上成立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000年,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学院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划转福建省管理,直属福建省教育厅领导。2004年2月, 经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从成人高校转型为普通高校。 1978年10月福建银行学校创建。 1979年,为了加强对全国银行中专的统一领导,人总行于9月4在江西庐山召开全国银行中专工作会议。确定全国各省(自治区、市)银行中专学校实行双重管理的体制,即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委托各省人行管理。 1980年5月,省人行党组决定,银行学校在面向社会招收中专学生的同时,也作为人行系统干部培训基地。至此,福建银校初步奠定了双重管理(总行和分行)的体制和两个基地(培养中专人才和培训干部)的任务。 1981年,首山校舍建成。经过边办学、边建校的发展,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充实,专业设置日趋齐全,招生规模相应扩大,学校工作逐步上了轨道。 1985年5月在此基础上成立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2000年, 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学院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划转福建省管理,直属福建省教育厅领导。 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实现了从成人高等院校向普通高等院校的转轨,直属福建省教育厅领导,是福建省唯一的金融、财经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福州市仓山区,毗邻风景秀丽的高盖山公园,紧靠首山路和南二环路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校园内环境优美,常年绿树成荫,四季花香袭人,自1996年后,学院始终保持省级、市级“花园式单位”和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学校”称号。 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63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创建 1968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撤销 1979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复校 1982年福建省财贸干部学校并入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 1983年福建省工业交通干部学校升格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1995年福建行政学院创建(合署) 2002年福建物资学校并入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3年福建省直属机关业余大学并入(合署)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51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创建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撤消 1979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复校 1985年福建省政法干部学校升格为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作为福建省一所高等法律院校和重要的法学教育基地,学院始终坚持“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学风,全面推选素质教育,已为政法委、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厅(局)、劳改劳教、民政等系统培训干部近6000人;毕业生大多已成为福建政法队伍的业务骨干,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基层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负责人,相当一部分成为专职律师、公证员、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活跃在福建省政法部门和法律服务市场,为推进依法治省、维护社会安定等工作做出了贡献。 学校拥有专门从事两岸法律比较研究的台湾法律研究所和《台湾法研究》,创办了定期公开发行的具有国家CN刊号的法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参与承办海峡学术论坛,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1985年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创建 1987年5月,学院通过了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和福建省教委联合组织的评审验收。 1989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在泉州市设立分院,为当地培养财经人才。 1997年,原国家教委委托福建省教委对我省14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教育评估,学院被评为优秀等级院校,是全省3所优秀等级院校之一。学院行政上隶属省财政厅、为副厅级建制,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的领导。 学院建设投资计划校园建设:第一期(2005—2007年),投资4.678亿元,主要用于征地1360亩,建设教学行政用房、图书馆、学生生活用房,总体供水、供电、体育活动场所、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满足本科学历教育5000人的教学需要;第二期(2008—2009年),投资3.0708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及辅助用房和完成二期体育活动用房等,满足本科学历教育10000人的教学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2006—2010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师资引进和师资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2007—2011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建设和研究所建设。 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2006_201 0年投入4292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添置图书设备与资料。 江夏学院校区规划的总体构想是 体现合理的分区、清晰的结构、变化的轴线、紧凑的布局; 建筑楼群体现宏伟而气派、端庄而秀丽、广阔而幽静、源远而流长; 环境景观体现高雅的文化品味、优美的自然环境; 路网管网体现流畅的线条设计、现代的视觉感受,科学地安排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做到“道路宽敞、人车分道、管网下地、网线分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建筑物的布置及朝向尽量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 交流合作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Alberta)大学、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Strathclyde)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关系,同时与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发展前景作为将来福建财经大学的建校基础,学院将坚持以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作为福建唯一独立建制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学校致力于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第三产业人才。 2010年7月,福建江夏学院正式招生。 最新动态2011年1月,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福建江夏学院在管理学排名中高居25位,福建省内仅次于厦门大学。 2011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4日,第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在我院图书信息大厦二楼报告厅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十六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我院作为第十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承办单位,首次组队参加辩论赛,取得一胜一负战绩。经过院内选拔,我院派出了由公共管理系王泽、李慧敏,电子信息科学系曹晶、经济贸易系孙佳妮、工商管理系禹竹五位2010级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团委郑光辉、法学系王韦燃分别担任领队与教练。在两轮小组赛中,我院代表队均以反方观点“手机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立论,第一轮与台湾中山大学代表队辩论胜出。在第二轮比赛中,惜败于台湾辩论传统强队世新大学代表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