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柏 |
释义 | 福建柏属常绿乔木。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浙江和湖南南部、广东和广西北部、四川和贵州东南部等,以福建中部最多。木材轻,质地略软,纹理匀直,加工容易,干后材质稳定,是建筑、家具、细木工和雕刻的良好用材。树形美观、树干通直,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中文学名:福建柏 拉丁学名: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 别称:建柏、滇柏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柏科 亚科:柏木亚科 属:福建柏属 种:福建柏 分布区域:中国福建、江西、浙江和湖南南部、广东和广西北部等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30米或更高,胸径达1米。树皮紫褐色,近平滑或不规则长条片开裂。叶鳞形,小枝上面的叶微拱凸,深绿色,下面的叶具有凹陷的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小枝顶端。球果翌年成熟,近球形,直径 1.7~2.5厘米,成熟时褐色。� 多散生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的针阔混交林中,在个别地方偶有小片纯林。为浅根性阳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幼年能耐一定的庇荫,在林冠下能天然更新,长成小树后,需光量逐渐增加。能耐一定的干旱。适宜土壤酸性山地黄壤、黄棕壤。花期3月中旬至4月,第二年10月球果成熟。� 木材轻,收缩度小,强度中等,质地略软,纹理匀直,结构细,加工容易,切面光滑,油漆性欠佳,胶粘性良好,握钉力中等,易干燥,干后材质稳定,耐久性良好。是建筑、家具、细木工、雕刻的良好用材。 生长习性福建柏垂直分布于海拔580~1500米,但在1000~13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较常见。阳性树种,适生于酸性或强酸性黄壤、红黄壤和紫色土。在生境优越、水肥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生长迅速,在年平均气温11.5~16.5℃的温暖、温和、温凉地区均有分布,喜生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地方。对低温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绝对低温不超过-12℃。 福建柏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福建柏喜光性中等,幼年耐庇荫。要求温凉润湿以至潮湿的山地气候。适生于微酸性至酸性的黄壤和黄棕壤,在有机质多的疏松壤土上生长良好。浅根性,正常结实在20年前后。造林地宜选山坡中部以下缓坡及山洼等土层较厚的地方。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福建、江西、浙江南部、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四川东南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南部,以及云南的中部和东南部,以福建中部最多。多散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此外,在越南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喜光性中等,幼年耐庇荫。要求温凉润湿以至潮湿的山地气候,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2℃;年降水1200毫米以上,且分布均匀。适生于微酸性至酸性的黄壤和黄棕壤,在有机质较多、腐殖质层厚10~20厘米的疏松壤土上生长良好。浅根性,侧根较发达,穿透力较强。正常结实约在20年生前后。 3~4月开花,翌年9~10月种熟。种子千粒重3~5克,发芽率60~70%。2~3月播种。出土后要遮荫。选 1年生壮苗出圃。造林地以山坡中部以下缓坡及山洼等土层较厚的为宜。每公顷可栽植3000~3600株。 用途树形优美,树干通直,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材质优良,是我国南方一些省(区)的重要用材树种,又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木材可供建筑、家具等用材,又是优良的胶合板材。树根、树桩可蒸馏挥发油,为制造香皂之香料。 繁殖培育播种繁殖时在“惊蛰”前3—5日。播种前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液消毒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阴干,用钙镁磷肥拌种。苗期常有立枯病危害,枝干和根系常有白蚁危害,应注意防治。 选地 建柏对立地条件要求较严,应选择工、 11 类的山地造林为好。整地 块状整地,挖穴回表土,穴规格为 40×30×20cm ,株行距以 1.7×1.3m ( 300 株/亩)或2×1.7m ( 200 株/亩)为宜。穴内要清除草根、石块等杂物。 选苗 选用1一2 年生健壮实生苗造林。 晚冬早春,造林 造林时间:以晚冬早春为宜。在风大干旱地栽植时应注意苗梢不“反山”(即鳞叶的正面朝下坡,有白粉气孔线的背面向上坡), 须根舒展,适当深栽,适当密植。 造林时,混交 建柏较为耐荫,它与杉木、柳杉、马尾松、樟树、擦树、火力楠、闽楠等树种混交造林,都表现出生长稳定、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 春、秋季,抚育管理 造林当年苗大小,易被杂草覆盖,栽植3个月后应及时除草扩穴一次。在秋季杂草种子成熟前(9一10月)再除草松土一次。以后每年抚育1一2 次,连续抚育3年,至幼林郁闭为比。 抚育间伐:10一14年开始第一次间伐,17一20 年进行第止次间伐,间伐时结合进行人工整枝,去掉树冠中下部枯死的枝条。 虫害防治(1)叶斑病。此病发生在叶片上,湿度大的天气,此病易于发生。病斑直起初为褐色小斑,周边呈水浸状褪绿色,并呈轮纹状扩展,圆形至椭圆形,边缘褐色内灰白色。后期病斑中心出现黑褐色霉斑,潮湿条件下变成黑褐色霉层。防治此病的方法是及时清除病残叶片;发病初期或后期均可用0.5%-1%的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 (2)炭疽病。此病也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小黄斑,扩展后是椭圆形至不规则状的褐色或黄褐色,稍显轮纹状,后期病斑连成一片呈干枯状,并产生轮纹排列的小黑点。这种病主要是通风不好,有介壳虫危害时有利病害的发生。防治此病的方法是加强养护、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可用0.3%-0.5%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0%代森锌800-900倍液,或70%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 (3)褐软蚧。此虫食性复杂,能危害很多植物,是其中被害花卉之一。褐软蚧危害植物时,一般群集在叶面或嫩叶上,刺吸植株液汁,同时排泄粘液,其排泄物易引起煤污病菌大量繁殖,使茎叶变黑,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生长势弱,叶片枯黄,有碍观赏。发生严重时,枝茎上布满虫体,造成植株枯黄,影响生长。 防治方法:①如果被害植株少,或虫数不多,一般用竹片等物将虫体刮除即可;②在若虫孵化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还可以喷洒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除。 濒危等级福建柏系我国二级保护树种。 中药材【药名】福建柏 【汉语拼音】fu jian ba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 Henry et Thomas.[Cupressus hodginsii Dunn] 【功效】行气止痛;降逆止呕 【考证】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 【科属分类】柏科 【主治】脘腹疼痛;噎膈;反胃;呃逆;恶心呕吐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温暖湿润的山地森林中。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去树皮,取心材切段或切片,晒干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动植物形态】乔木,高达20m,胸径达80cm。树皮紫褐色,浅纵裂。鳞叶2对,交互对生,成节状;长4-7mm,宽1-1.2mm,上面时叶蓝绿色,下面的叶中脉隆起,两侧具凹陷的白色气孔带。幼树或萌芽枝的鳞叶长可径达10mm。雌雄同株。雄球花近球形,长约4mm;球果近球形,熟时褐色。种子长约4mm,上部有2个膜质翅,大翅近卵形,小翅窄小。花期3-4月,球果翌年10-11月成熟。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6-15g。 【出处】《中华本草》 保护措施福建柏种群数量逐渐稀少,生境受到的破坏又较严重,因此,对福建柏应加强保护。在集中分布的习水县良村三岔望仙台和天堂沟,应建立福建柏自然保护区,对以福建柏为优势的群落,应划为相应的绝对保护地段,严禁砍伐破坏。对于个别大树,应作为采种母树加以重点保护。 福建柏可用种子繁殖,每亩播种量约4公升。一年生苗最高可达30-40厘米,出苗后可适当遮荫。夏季可用清粪水拌和少量疏酸亚铁浇于幼苗根部,防止发生立枯病。小苗留床1年待二年生再出圃。造林以冬季成活率较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