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鼎沙埕铁枝
释义

历史渊源

铁枝大约在明末清初从福建泉州一带传入闽东沿海地区,曾流行于福鼎、蕉城、福安、霞浦、寿宁等县(市、区)。而闽东又以沙埕铁枝技术高超、阵容强大、场面壮观。它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表演艺术,成为闽东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

据沙埕《刘氏宗谱》记载,刘氏先祖于乾隆十一年(1746)从泉州永春徙居沙关即沙埕等地。他们尊从祖先的习俗,一般在节日、庆典、神诞、庙会时举行搬铁枝,现在于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五举行这一传统节俗活动。铁枝表演又与“车鼓亭”、“线狮”、“跑旱船”、“踩高跷”、“连灯”、“鱼灯”、“街头小调”等地方民俗相结合,形成富有渔家传统节俗风格、渔村乡土文化气息和精妙绝伦的表演艺术。

沙埕铁枝属民族民间群众性文化表现形式。在解放前和文革时期,沙埕搬铁枝活动处于低潮,九十年代后,逐渐恢复并扩大影响。

艺术形态及其特征

沙埕镇“铁枝”俗称“杠”、“阁”,又称台阁。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为单层2至3米高,叫平阁。随后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搬行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

沙埕铁枝表演方式都是流动性的,在街市当中边搬行边表演。限于支架的承受力,演员都是少年儿童。其表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保留传统的,用肩头来扛铁枝。这种形式的铁枝高度一般只在3米内。它是以身强力壮的成年人,用肩扛负少儿演员搬行,台阁造型也比较古朴、简单,其表演形式更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再一种是用铁条或钢管为材料制作的“铁枝”。沙埕铁枝枝架较高,已经发展到了10米,接近三层楼。层与层之间称为过枝,简称“枝”。一台铁枝中部由一根钢条为杆,从底盘分两根钢条通往更上层,根据铁枝内容需要把钢条制作成各种形状,然后将这台枝的人物、道具分层固定。在各枝重要部位绑上小演员,最多可达10人。铁枝车可推行,乐队随后伴奏,阵容强大极具视觉效果。

搬铁枝实际是指铁枝表演的一种过程,它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过枝的艺术性。这是搬铁枝最突出的特征。有时各台铁枝比“过枝”,叫过枝的水平,过枝越隐秘,设计越巧妙,其艺术性越高。比如沙埕内澳办《哪咤闹海》,用龙筋过枝,比较粗;外澳刘正初办《牛郎织女》,一边一支红棍上去,一边一个算盘。大家围着猜测到底是红棍过枝,还是算盘过枝。许多人认为算盘支架太细,不能过枝。双方打起了赌,就用锯子当场锯掉红棍,上面的铁枝巍然不动,果然是算盘过枝,引得群众一片赞叹。今年沙埕办枝就采用“车轮”、“鸟笼”过枝,观众都无法想象其中奥秘。

二是表演的观赏性。这是搬铁枝表演的主要特征。夜幕降临,搬铁枝在观众的簇拥中时而直线行进,时而交叉回旋,就像是在夜空中飘动的景色。连续三个晚上表演的“景色”不一、变化多端,令观众大开眼界,为之倾倒。在第一届太姥山文化旅游节上,沙埕铁枝表演队以10米的高度引来一片赞誉、惊呼。由于沙埕街道较窄,过道不规则, “绑”铁枝的高度多数维持在7至8米。但这样的高度,目前还保持全国纪录。

三是形态的融纳性。这是搬铁枝表演的显著特征。沙埕由于它的滨海独特地理位置和渔家众多的世代沿袭习俗,互相融汇,使搬铁枝表演艺术得以传承,并且不断创新发展。像今年车鼓亭、舞龙灯、走马灯、旱船、鱼灯等民俗共同汇成欢乐的闹元宵畅想曲,共同构成“闹元宵、庆团圆、促和谐”的主题。体现了沙埕人民在受灾之年坚强不屈、勇于战斗的精神风采。

制作工艺

沙埕铁枝表演大体通过四个工序和环节,即内容选定和设计、铁枝制作工艺、道具和人物上枝,以及铁枝搬行表演等方面。

一是定内容,并根据内容设计。像今年沙埕铁枝表演也分三个晚上进行,每晚有3台共9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者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大体的轮廊,然后通过电脑制作把造型定下来,如正月十三晚上的《宝莲灯》、《风调雨顺》等铁枝设计图。选人物如《宝莲灯》中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郎神、沉香、仙童等。

二是铁枝制作的工艺程序。这是整个表演最为关键的部分,带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工艺性。因为每年铁枝表演突出的主题不一样,所以制作工艺材料和手段也不一样。如南镇村的铁枝,为单层台阁,使用竹、木质材料制作,两根竹竿固定台阁当中,便于用肩抬扛。今年其铁枝内容是《宝莲灯》,选择常用塑料制作莲花台、莲花灯。扶枝可选用铁管,用纱布包扎成可以坐的形状。灯光使用照明电条和装饰灯具。由于规模小,南镇村台阁制作保持传统单一、简朴的特征多一些。而沙埕铁枝制作较复杂,其主要制作品有“枝状”———用钢管或铁条弯曲和焊接而成,“过枝”———技术性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是铁枝上不同人物之间的景色过境。以今年的《宝莲灯》为例,其制品主要有:“花蓝”、“大斧和假山”、“宝莲灯”、“云宵殿”,还有以“轮胎”、“鸟笼”、“盘丝洞”、“鹊桥会”等过枝。此外,设有便于流动的有转动机器设置如齿轮;有便于搬行的车辕设施,以及装饰灯光和发电器等机械设备。

三是人物的服装、道具要根据表演的主题进行设计。服装制作后是再拆开,在枝架固定后,先绑在铁枝上,然后在铁枝上重新缝合。这样服装实际是两套,人物穿一套,铁枝上绑一套,但人们只看到铁枝上绑的那一套服装。人物上妆后,铁枝上的衣、裤、鞋、垫子、道具等也全部绑上。这一切都要在表演之前挨次完成。

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选定从当地实际出发,挖掘传统曲目和民俗文化,结合当前经济建设来确定,如传统文学的红楼梦情节,神话传说的宝莲灯故事,民俗妈祖祭祀仪式等。其主要表演过的作品有《八仙过海》、《哪咤闹海》、《杨八姐闯幽州》、《三打白骨精》、《四郎探母》、《天女散花》、《海边渔童》、《目莲救母》、《嫦娥奔月》、《十二金钗》、《五女拜寿》、《天后巡境》、《妈祖巡驾》、《沙埕平安》、《年年有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宝莲灯》、《金猪迎娶》、《童子拜观音》、《五女拜寿》等。

作为民间民俗传统习俗,沙埕铁枝在闽东乃至福建众多习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其在刘氏宗族溯源,民间民俗文化传播,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发挥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作用,凝聚民众人心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搬铁枝闹元宵节俗在当地已延续了几百年,是沙埕人民生活中最有份量的节日。它倾注了沙埕人民对这项民间艺术的激情和偏爱,它同时也凝聚了沙埕人民几个世纪下来几代人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和热情。特别是今年,沙埕人民遭受“桑美”台风重创之后迎来第一个元宵节,把搬铁枝闹元宵办的红红火火。这对庆祝灾区人民宏扬伟大的抗灾精神,激励大家团结一心,持续奋战,进一步做好灾后重建,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显著特征

1、“福鼎沙埕铁枝”高超的过枝艺术,表现为它的过枝设计隐秘、巧妙。

2、“福鼎沙埕铁枝”表演的观赏性,主要体现在活灵活现的铁枝在行进中时而直线行进,时而交叉回旋“飘”和惊险绝伦的十米“高”度极度表演的艺术观赏性。

3、“福鼎沙埕铁枝”表现形态的融纳性,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纳其它的节俗形式和其它的艺术形式(车鼓亭、走马灯、旱船等)融会贯通,传承创新。

重要价值

1、“福鼎沙埕铁枝”传承者主要是泉州章内刘氏后裔,福鼎沙埕铁枝又有着闽东、南宗族血脉交融的文化渊源之关系。

2、“福鼎沙埕铁枝”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远近闻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影响性。而且,在民间还具有凝聚民心的巨大作用。

3、“福鼎沙埕铁枝”因地处沙埕与台湾一水之隔,台轮进港,台商大批入驻沙埕投资兴业,沙埕铁枝也成了台商喜爱的民俗活动,促进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4、“福鼎沙埕铁枝”还具有与为社会各业广泛宣传(政治、经济宣传等)相结合的功效作用。

濒危状况

1、“福鼎沙埕铁枝”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传承人年岁都大,年青一代“铁枝” 传承人青黄不接,且喜欢学习铁枝技艺者甚少,年青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学者甚微。现有传承人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沙埕铁枝的传承和发展。

2、“福鼎沙埕铁枝”生存环境地处福鼎市沙埕镇,因本地老街道狭窄,电杆电线、广告牌等分布不规则,而铁枝表演一般都在七八米以上的高空表演,因此,铁枝表演空间受到了制约,影响了铁枝表演技艺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