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伏苓
释义

茯苓,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中文学名:茯苓

拉丁学名:Wolfiporia cocos

别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二名法:Wolfiporia cocos

界:真菌界

门: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亚门:伞菌亚门 Agaricomycotina

纲: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多孔菌目 Polyporales

科:拟层孔菌科 Fomitopsidaceae

属:茯苓属 Wolfiporia

种:茯苓 W. cocos

物种名称

药材名称: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

又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科属分类:百合科

形态特征

茯苓为攀援灌木。根状茎粗短,呈不规则块状,直径2—5cm,生多数须根。茎和枝条光滑,无刺。叶互生,叶柄长6—20mm,托叶变为卷须,具狭鞘;叶片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6cm,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通常约10朵腋生排成伞形花序;总花梗明显短于叶柄,花序托膨大,小花梗细弱,基部有多枚宿存三角形小苞片;雄花外轮花被片3,扁圆形,兜状,内轮花被片3,近圆形;雄蕊6,靠合,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大小相似,有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3室,柱头3,稍反曲。浆果球形,直径7一lomm,成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地理分布

生于林中、灌丛中、河岸或山谷中或林缘与疏林中。分布于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药材特性

药材外观 土茯苓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团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多数丁包状突起,质坚硬。味淡而涩。饮片不规则,切面类白色或红棕色,显粉性,对光视,可见发亮小点,润湿后有粘滑感。

化学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有抗肿瘤的作用。

性味功能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利关节的功能。

主治用法

用于关节酸痛,尿路感染,白带,湿热疮毒,梅毒,红皮病,急性菌痢,瘰疬,并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水煎服与他药配伍。

临床上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30g水煎,1—2次服用,每周连服3日,共服用5周。又可治头痛,痛风。

用量

>30一120g。

药材制取

采集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松林中树桩周围地面有裂隙,敲之发出空响。

2、松树附近地面有白色菌丝(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

3、树桩头烂后,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

4、小雨后树桩周围干燥得快,或有不长草的地方。

栽培

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立秋后采收的质量最好,过早则影响质量和产量。

加工

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

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

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

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

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

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功用主治

茯苓的功效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

治溺黄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

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古籍相关

《广雅》曰:伏神,伏苓也。

《史记·龟策传》曰:伏苓,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烧兔丝,去之,即篝烛此地,(徐广曰:{?骞}笼也。盖然祸狞?笼罩其上也。篝音沟。)火灭,即记其处。明即掘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得矣。伏苓者,千岁松脂,食之不世。

《齐书》曰:陶弘景,永明中上表辞禄。许之,赐以东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淮南子》曰: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伏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罗也。)

《抱朴子·内篇》曰:任子季,服伏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面体如玉泽。

《范子计然》曰:伏苓,出嵩高三辅。

《神异经记》曰:西北荒,有人饮甘露,食伏苓。

《典论》曰:颍川郄俭,能辟榖,饵伏苓。初,俭至市,伏苓价暴贵数倍。

《典术》曰:伏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伏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

《神仙传》曰:秀眉公饵伏苓,得仙。

又曰:皇初起,以弟初平得道,乃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柏伏苓。至五万日,能坐在立亡,行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及俱还乡里,亲戚死亡略尽,乃复俱去。临去,以方教南伯,遂易姓为赤。初起,字鲁班。初平,为赤松子。其後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列仙传》曰:犊子者,邺人也。少在黑山上彩松子、伏苓,饵而服之,且数百年。时殖时老,时好时?鬼,时人乃知仙人也。

《广志》曰:伏神,松汁所作,胜伏苓。或曰:松根,伏苓贯着之。生朱提濮阳县。

《博物志》曰:仙传云:松柏入地中,千年化为伏苓。伏苓千年化为虎魄,一名江珠。今太山出伏苓,而无虎魄江珠。益州永昌郡出虎魄,而无伏苓。或云蜂烧巢所作,未详二说。

《嵩高山记》曰:取松柏伏苓二斤,醇酒渍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乃通灵。

《名山略记》曰:郁州山,出伏苓。

《吴氏本草》曰:伏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益州,大松根下,入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彩。

《本草经》曰:伏苓,一名伏神。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胁、山气、忧患、悸惊。生太山。

素女经》采女曰:“交接之事既闻之矣,敢问服食药物,何者亦得而有效?”彭祖曰:“使人丁强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角也.......亦可用陇西头伏苓分等捧筛,服方寸匕,日三,令人长生,房内不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7: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