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伏毛虎耳草 |
释义 | 基本信息种 名:伏毛虎耳草 学 名:Saxifraga m strigosa Wall. ex Ser. 异名:Hirculus strigosus (Wall. ex Ser.) Losinsk. Saxifraga strigosa f. ramosa Engl. et Irmscher Saxifraga echinophora H. Lév. Saxifraga strigosa f. subasexualis Engl. et Irmscher Saxifraga strigosa f. simplex Engl. et Irmscher 分类系统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蔷薇亚纲 Rosidae [Cronquist系统] 蔷薇目 Rosales [Cronquist系统]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Cronquist系统] 虎耳草亚科 SubFam. Saxifragoideae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虎耳草族 Trib. Saxifrageae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虎耳草属 Saxifraga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山头臭亚属 Saxifraga Subgen. Hirculus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山头臭组 Saxifraga Sect. Ciliatae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具芽亚组 Saxifraga Subsect. Gemmiparae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齿叶系 Saxifraga Ser. Dentosifoliae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伏毛虎耳草 Saxifraga strigosa [Cronquist系统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产地分布产四川盆地西南部和川西高原,云南东部(会泽、东川)、西北部及西南部(景东)和西藏南部。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5-28厘米。茎分枝或不分枝,下部密被褐色卷曲腺柔毛,中上部密被黑紫色腺毛,基部、叶腋和苞腋均具芽。无基生叶;茎生叶通常以中部者较大,密集呈莲座状,卵形、倒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0.6-2.7厘米,宽0.4-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全缘或具2-3(-5-9)齿牙,两面和边缘均具糙伏毛(有的具腺头),有长1.5-2毫米之叶柄,具褐色卷曲腺毛,下部和上部者渐变小,变疏,长3-8.5毫米,宽1.2-4毫米。花单生于茎顶或枝顶,或聚伞花序具3-10花;花梗长6-19毫米,被黑紫色腺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约0.5毫米,被糙伏毛;萼片在花期由直立变开展至反曲,卵形至椭圆形,长2-3毫米,宽0.9-2.6毫米,先端急尖,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被糙伏毛,3-7脉于先端汇合成1疣点;花瓣白色,具褐色斑点,卵形、椭圆形至阔椭圆形,长3.8-5.5毫米,宽1.4-2.6毫米,先端急尖至钝圆,基部狭缩成长0.7-1.3毫米之爪,3-7脉,具2-4痂体;雄蕊长2.3-4.5毫米,花丝钻形;子房近上位,卵球形至阔卵球形,长1.3-2.2毫米,花柱2,长0.5-2毫米。染色体2n=16。花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 100-4 200米的林下、林缘、灌丛、草甸和石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