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氟化氢 |
释义 | 氟化氢(化学式:HF)是一种极强的腐蚀剂,有剧毒。它是无色的气体,但是在空气中,只要超过3ppm就会产生刺激的味道。氢氟酸可以透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及肠胃道吸收,若不慎发生氢氟酸暴露,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20至30分钟,然后以葡萄酸钙软膏或药水涂抹;若不小心误饮,则要立即喝下大量的高钙牛奶,然后紧急送医处理。 中文名:氟化氢 外文名:Hydrogen fluoride CAS号:7664-39-3 化学式:HF 摩尔质量:20.0063 g·mol 外观:无色气体 密度:0.818 g/L 物品与成分辨识资料物品名称: 氟化氢(Hydrogen Fluoride) 同义名称:氢化氟(Anhydrous Hydrogen Fluoride、Fluorhydric Acid、Anhydrous Hydrofluoric Acid) 化学性质:弱酸性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 No.):7664-39-3 分子式:HF 分子量:20.01 危害物质分类及图式:8 腐蚀性物质;6剧毒品 存储:气体氟化氢储存于钢瓶内、40%氢氟酸储存在塑塑料桶中密封阴凉处保存。 使用:塑料镊子夹取试样浸泡在氟化氢中 危害辨识资料最重要危害与效应: 急性:强腐蚀性,强氧化性。 吸入: 1.刺激鼻、咽、眼睛及呼吸道。 2.高浓度蒸气会严重的灼伤唇、口、咽及肺。 3.可能造成液体蓄积于肺中及死亡。 4.122ppm 浓度下暴露1分钟会严重刺激鼻、咽、及呼吸道。 5.50ppm 浓度下暴露数分钟可能致死。 皮肤: 1.其气体或无水液体会造成疼痛难忍的深度皮肤灼伤。(吸入过量的HF会造成气管和咽喉水肿引起窒息死亡。) 2.过量的溅到皮肤会造成死亡。 眼睛:其蒸气会溶解于眼球表面的水份上而造成刺激。 食入:不适用于HF气体。刺激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可能造成骨质硬化。 慢性:长期处于弱氟化氢环境,也会产生腐蚀和氧化现象,从而伤害人体组织。 主要症状:刺激感、皮肤灼伤、骨质软弱及变化(骨质疏松症)。 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 1.移除污染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必要的话,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避免口对口接触,最好在医生的指示下,由受训过之人员来施予氧气) 2.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 1.避免直接与该化学品接触,必须戴完好的防酸手套。 2.尽速用缓和流动的温水冲洗患部20分钟以上。并再冲水时脱去污染物。 3.将受伤处浸于冰的0.2%Hyamine 1622水溶液(1:500)或冰的0.13%Zephiran,若无法直接浸泡,可使用绷带,每两分钟更换一次。 4.若敏感组织(唇或口)被烧伤,可敷2.5%的葡萄糖钙胶,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 1.立即撑开眼皮,以大量的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眼睛至少15分钟以上, 2.若冲洗后仍有刺激感,再反复冲洗,并立即就医。 食入: 1.若患者即将丧失意志、已失去意识或痉挛,勿经口喂食任何东西。 2.用水彻底漱口,切勿催吐。 3.让患者喝下240-300ml 的葡萄酸钙溶液,以稀释胃中的物质。 4.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患者身体向前以避免吸入呕吐物的危险。 5.反复给患者喝水。 6.立即就医。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避免吸入蒸气、接触眼睛、皮肤及衣物,并应穿戴合适之防护衣物、安全防酸手套等防护用具。 对医师之提示: 1.吸入时,给予氧气。 2.皮肤接触,考虑冰浴。 3.避免洗胃或引发呕吐。 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对于周围火灾,使用合适的灭火剂来灭火。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1.水与其接触有猛烈喷出HF的危险,故水不要直接与打开或泄漏的容器接触。 2.HF储存于金属容器时,易燃性的氢气可能产生并累积。 特殊灭火程序:-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消防人员必须配戴A 级气密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 泄漏处理方法个人应注意事项: 1.人员需远离泄漏区。 2.提供适当的防护及通风设备。 环境注意事项: 1.穿戴供气式抗酸服以达最大防护效果。 2.扑灭或除去所有发火源。 3.报告政府安全卫生与环保相关单位。 清理方法: 1.勿碰触泄漏物。 2.避免外泄物流入下水道,水沟或其它密闭空间。 3.在安全许可状况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泄漏。 4.小量液体泄漏会和外泄物反应的吸收剂吸除并置于适当密闭,有着标示之容器内。 5.用水冲洗泄漏区域。 6.不要直接加水于泄漏源亦不要让水流入HF 容器槽内。 7.若可能则将外泄容器倒转,使气体逸出,代替液体流出。 8.若不能阻漏时,将泄漏容器移至安全处所泄空修理。 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处置: 1.HF 会与某些容器材质或污染物反应产生爆炸性氢气。 2.开HF 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燃源存在。 3.含HF 的制程需极小心操作。 4.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5.在通风良好的特定区内操作并采最小用量。 6.需被随时可用于灭火及处理泄漏的紧急应变装置。 7.无水HF 应贮存于钢材压力容器中。 8.风扇及电器设备应为防暴型设备。 9.考虑张社侦测和警讯系统。 10.于适当张贴警示符号。 11.定期检查有无损毁或泄漏等瑕疵。 储存: 1.所有贮存容器应远离热且避免光直接射。 2.贮存区应有适当且独立的通风。 3.贮存区的建材、照明与通风系统应抗腐蚀。 4.限量储存,并限制人员进入储存区。 5.贮存区要与员工密集之工作区域分开。 暴露预防措施工程控制: 1.在完全密闭中操作。 2.整体换气或局部排气装置。 控制参数: 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TLV):3ppm 短时间时量平均容许浓度(STEL):6ppm 最高容许浓度:-- 生物指针:上班前尿中每克肌酸含氟离子3mg(B、Ns) 个人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30ppm以下:含防HF 滤罐的动力型空气净化式或全面型化学滤罐式呼吸防护具、含防HF 滤罐的防毒面罩、全面型自携式或供气式呼吸防护具 未知浓度:正压自携式呼吸防护具、正压全面型供气式呼吸防护具辅以正压自携式呼吸防护具。 逃生:含防HF 滤罐之气体面罩、逃生型自携式呼吸防护具。 手部防护:防渗手套,材质建议以Saranex、Barricade、Chemrel、Responder为佳。 眼睛防护:化学安全护目镜、宽绿硬质工作帽附有全面式护面罩。 皮肤及身体防护:上述橡胶材质连身式防护衣、工作靴。洗眼器和紧急淋浴设备。 卫生措施: 1.工作后尽速拖掉污染之衣物,洗净后才可再穿戴或丢弃,且须告知洗衣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 2.工作场所严禁抽烟或饮食。 3.处理此物后,需彻底洗手。 4.维持作业场所清洁。 物理及化学性质化学式 HF 摩尔质量 20.0063 g·mol-1 物质状态:气体,液体 形状:发烟液体或气体 外观 :无色气体 气味:锐利刺激性气味 pH值:- 沸点/沸点范围:19.54℃ 分解温度:- 熔点 -83.38℃ (189.77 K) 沸点 19.54°C (293.15 K) 闪火点: 不燃 测试方法: - 自燃温度:- 爆炸界限:/ 蒸气压:4.1 Kpa ,21℃ 蒸气密度:0.99 (13.6℃) 密度 0.818 g/L 溶解度:全溶(水) 制备方法:以萤石为原料可制取氟化氢,反应在铅或铂蒸馏釜中进行。 CaF2+H2SO4= CaSO4+2HF 安定性及反应性安定性:正常状况下安定 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 1.碱(如苛性钠):剧烈反应。 2.氟气:与50﹪HF溶液剧烈反应,可能引起火灾。 3.三氧化砷:反应产生大量热。 4.玻璃、陶器、含硅石金属、天然橡胶及天然皮:此酸可将其溶解。 5.除腊、铅及白金外大部分金属:此酸可将其腐蚀。 6.无水氟化氢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可与硫磺反应生成六氟化硫。 7.可以做磨花玻璃的原料。 应避免之状况:- 应避免之物质:碱(如苛性钠),氟气,三氧化砷,玻璃、陶器、含硅石金属、天然橡皮及天然皮,除腊、铅及白金外大部分金属。 危害分解物: - 溶解性:易溶于水。其溶液为氢氟酸。 有害燃烧产物:氟化氢。 毒性资料LD50:- LC50:1108 ppm/1H(大鼠,吸入) 急性毒性: LC50?:5000 mgF-/m3,5 min(小鼠吸入);14400 mg F-/m?3,5 min(大鼠吸入);270 mg F-/m3,60 min(小鼠吸入);1100 mg F-/m3,60 min(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引起鼻、咽、喉慢性炎症,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骨骼损害可引起氟骨病。氟化氢能穿透皮肤向深层渗透,形成坏死和溃疡,且不易治愈。家兔吸入3.3~42 mg/m3,平均20 mg/m3,经过1~5.5个月,可出现黏膜刺激、消瘦、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增多,部分动物死亡。 代谢:本物质可以气体、蒸气或粉尘形态经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氟化氢为可溶性,吸收较快,被吸收后迅速进入血循环,约75%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转。在体内氟化物主要分布于主动脉、心、肺、肝、脾、肾等软组织。它还能透过胎盘屏障。当pH增加及钙离子浓度增高时,氟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就增多。另外,高脂食物会促进氟在体内的贮留。体内的氟主要随尿排出,成人体内被吸收的氟化物量约半数从尿液排出;工业生产中接触高浓度者,往往在脱离接触后,于尿中排出过量的氟,可持续数年。 中毒机理:氟是卤族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氟离子带很强的负电荷,与其结合的氢离子不易分离。这种较少离子化的特征促使其易于透过完整的皮肤和脂质屏障,进入皮下深部组织,氟离子从氢氟酸中离解出来与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氟化盐;而分离后的氢离子则引起局部酸灼伤。氟离子尚可溶解细胞膜,造成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乃至肌层的液化性坏死。当波及骨骼时,氟离子与骨骼中的钙结合,导致脱钙等改变。 刺激性:人在 25 mg/m3时已感到刺激;26 mg/m3时耐受数分钟;在50 mg/m3时引起眼和鼻黏膜刺激症状皮肤刺痛;100 mg/m3浓度下只能耐受1 min; 400~430 mg/m3浓度下,急性中毒致死。 致突变性:DNA损伤:黑腹果蝇吸入1300 ppb(6周);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黑胃果蝇吸入2900 ppb。 危害分级(GB 5044—85):II级(高度危害)。 毒性效应: 1.氟化物为骨头所需的,但过量可能造成氟中毒(使骨质软化及变性,及骨质硬化症)。 2.氟中毒可能会有心脏病、神经及肠的问题。 3.吸入氟化物的量愈多造成骨骼中毒的量愈多,经过数年后过量的氟化物可除去,骨骼氟中毒可能慢慢部分康复。 4.尿中氟浓度应小于4 mg/l 。 特殊效应:470μg/m3/4H(怀孕1-22天雌鼠,吸入)造成胚胎死亡率提高。 IARC将之列为Group 3:无法判断为人类致癌症。 生态资料可能之环境影响/环境流布:氟离子会储存在骨头中,但可在数年排出。 废弃处置方法废弃处置方法: 1.参考相关法规处理。 2.向产品供货商咨询。 3.将HF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充分反应,生成氟化钙,用适量沙子水泥固化,填埋。 材料运送国际运送规定: 1.DOT 49 CFR将之列为第8类腐蚀性物质,包装等级I。次要危害为毒性物质。(美国交通部) 2.IATA/ICAO分级:8,次要危害:6.1。(国际航运组织) 3.IMDG分级:8,次要危害:6.1。(国际海运组织) 联合国编号:UN-No.:1052 国内运送规定: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应有完善的训练课程。 法规资料适用法规: 国务院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