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氟 |
释义 | 氟,气体元素,符号F,原子序数9。卤族元素之一,属周期系ⅦA族元素。淡黄色,有毒,腐蚀性很强,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部分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是制造特种塑料、橡胶和冷冻机(氟氯烷)的原料。由其制得的氢氟酸(HF)是一种唯一能够与玻璃反应的无机酸。 发现(氢氟酸基是一种元素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争取氟元素的发现权 诺克斯的实验装置 分离氟元素的启蒙者 分离出氟元素 首次成功分离氟的电解装置) 基本信息元素名称:氟 拼音:fú 英文名:fluorine 元素符号:F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8.9984032 元素类型:非金属 CAS号 7782-41-4 EINECS号 231-954-8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2.6 密度:(千克/立方米):1516(85K,液态),1.696(273.15K,气态)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5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1 地壳中含量:(ppm)950 质子数:9 中子数:10 原子序数:9 所属周期:2 所属族数:ⅦA 氧化态:Main F-1 核电荷数:9 电子层分布:2-7 电子层:K-L 外围电子层排布:2s2 2p5 晶体结构:晶胞为简单立方晶胞。化学键能:(kJ /mol) F-F 159 F-O 190 F-N 272 C-F 484 标准生成热0.0kJ/mol 标准吉布斯自由能0.0kJ/mol 标准熵202.7 J/K*mol 电离能(kJ/ mol) M - M+ 1681 M+ - M2+ 3374M2+ - M3+ 6050 M3+ - M4+ 8408 M4+ - M5+ 11023 M5+ - M6+ 15164 M6+ - M7+ 17867 M7+ - M8+ 92036 M8+ - M9+ 106432 晶胞参数: a = 550 pm b = 328 pm c = 728 pmα = 90° β = 90° γ = 90° 热导率:W/(m·K) 27.7 发现人:莫瓦桑(H.Moissan) 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型管中,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制得氟。 元素描述属于卤素的在化合物中显负一价的非金属元素,通常情况下氟气是一种浅黄绿色的、有强烈助燃性的、刺激性毒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元素符号F。氟气为苍黄色气体,密度1.696克/升(273.15K,0℃),熔点-219.62℃,沸点-188.14℃,是所有元素中唯一只显负一价的元素,氟的电负性最高,为4.0(鲍林标度),电离能为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除氦、氖氩氮氧外一切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质起反应。氟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要生成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也可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可以同绝大部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起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制备和用途氟的制备因为氟的强氧化性,所以生产氟的时候不能使用水溶液电解质。(生成的氟会即刻氧化H2O,从水中置换出氧气。) 工业制法:电解液态无水氟化氢(沸点20℃)和氟氢化钾的混合物。用电解液态无水氟化氢制备氟时,阳极出氟:2Fˉ=F2↑+2eˉ,阴极出氢:2HF2ˉ+2eˉ=H2↑+4Fˉ。 实验室制法:加热六氟合铅酸钠,生成四氟合铅酸钠和氟气。化学方程式:NaPbF6=NaPbF4+F2。条件:加热。 氟的用途元素用途:液态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有特别优良的性能。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等高分子,具有优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造各种氟化物。 元素辅助资料:正是经过19世纪初期的化学家反复分析,肯定了盐酸的组成,确定了氯是一种元素之后,氟就因它和氯的相似性很快被确认是一种元素,相应的存在与氢氟酸中。虽然它的单质状态一直拖延到19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氟和氯一样,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素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氯。早在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当时这种矿石被用作熔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以降低熔点。因此氟的拉丁名称 fluorum从fluo(流动)而来。它的元素符号由此定为F。拉瓦锡在1789年的化学元素表中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到1810年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同一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他并建议参照氯的命名给这种元素命名为fluorine。但单质状态的氟却迟迟未能制得,直到1886年6月26日,才由法国化学家弗雷米的学生莫瓦桑制得。莫瓦桑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由于在化学元素发现中作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第二人。比较一下氯和氟的发现史,是很有意义的。氯在它的单质被分离出来30多年后才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而氟在没有被分离出单质状态以前就被确认为是一种元素了。这一史实说明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它们的一些规律后,就能更快、更清楚地认识它们。 氟的分布自然界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素中,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氯。重要的矿物有萤石、氟磷酸钙等。氟的天然同位素只有氟19。 氟鱼类是首选的来源,饮用水和食盐中有一定含量,但有地区性差异。食品中按每100克所含微克计算:黑茶叶为8500,胡桃类为680,豌豆类155,谷类50~150,蔬菜10~110,鲜鱼580,海鱼140-370,猪肝290,牛肝130,蛋类HO,肉类20-100,牛奶(浓缩)45。 人体分布人体需要量主要来自食物。一般情况下,动物性食品中氟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鱼和茶叶氟含量很高。 氟元素在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克-3克,人体含氟约2.6g,主要分布在骨骼、指甲、毛发中。人体每日摄入量4mg以上会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90%左右的氟积存于骨骸及牙齿中,血液中每毫升含有0.04微克-0.4微克。从膳食中摄取的氟50%-80%可被吸收,饮水中的氟可完全被吸收,因此水是机体摄取氟的主要来源。 摄入成年人适宜摄入量为1.5mg/天,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3.0mg/天。 氟化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入血。血内的氟分离子理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氟与血浆蛋白结合,离子型的氟才具有生理作用。两者保持着动态平衡。氟溶于水,非常容易被吸收,血中的氟随着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吸收量可达其中的80%。氟对骨骼和牙齿的亲和力很强,其中的90%以上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骨骼甚至可称为人体的"氟库",可以容纳大量的氟。体内氟含量,按离子计算,约含2,6克。超过此量时可使机体内的氟“超负荷”。 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19.6 ℃,沸点为-188.1℃,密度为1.696 g/L(0℃)。淡黄色气体,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于制氟化试剂以及金属冶炼中的助熔剂等。 PS: 氟,原子序数9,原子量18.9984032,元素名来源于其主要矿物萤石的英文名。1812年法国科学家安培指出氢氟酸中含有一种新元素,但自由状态的氟一直没有制得。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穆瓦桑将氟化钾溶解在无水氢氟酸中进行电解,才制得单质氟。由于氟非常活泼,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状态的氟。氟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72%,重要的矿物有萤石、氟磷酸钙等。氟的天然同位素只有氟19。 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氟能同几乎所有元素化合;氟在常温下可以和除惰性气体,氮,氧,氯,铂,金等贵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也可以和除全氟有机物外的所有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受热的情况下,氟可以和包括金铂等惰性金属在内的所有金属剧烈反应,和除氦氖氮氧外的所有非金属发生剧烈反应,在特殊条件下可以和氪和氧发生反应。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氟与烃类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快速反应,氟与NaOH反应:2NaOH+2F2=2NaF+H2O+OF2,氟与水反应:2H2O+2F2=4HF+O2。 氟是卤族中的第一个元素,但发现得最晚。从177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制得氢氟酸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分离出单质氟经历了100多年时间。在此期间,戴维、盖·吕萨克、诺克斯兄弟等很多人为制取单质氟而中毒,鲁耶特、尼克雷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莫瓦桑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他认为,氟活泼到无法电解的程度,电解出的氟只要一碰到一种物质就能与其化合。如果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经过多次实验,1886年6月26日, 法国人莫瓦桑终于在低温下用电解氟氢化钾与无水氟化氢混合物的方法制得了游离态的氟,并获诺贝尔化学奖。 同位素氟(原子质量单位: 18.9984032(5))共有18个同位素,只有氟-19是稳定的。氟-18是一个很好的正电子源(positron emitter),常被用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示踪剂的合成,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示踪剂(PET tracer)是氟-18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就是含有氟-18的示踪剂。 符号 质子 中子 质量(u) 半衰期 原子核自旋 相对丰度 相对丰度的变化量 激发能量 14F 9 5 14.03506(43)# 2-# 15F 9 6 15.01801(14) 410(60)E-24 s [1.0(2) MeV] (1/2+) 16F 9 7 16.011466(9) 11(6)E-21 s [40(20) keV] 0- 17F 9 8 17.00209524(27) 64.49(16) s 5/2+ 18F 9 9 18.0009380(6) 109.771(20) min 1+
19F 9 10 18.99840322(7) 稳定 1/2+ 1.0000 20F 9 11 19.99998132(8) 11.163(8) s 2+ 21F 9 12 20.9999490(19) 4.158(20) s 5/2+ 22F 9 13 22.002999(13) 4.23(4) s 4+,(3+) 23F 9 14 23.00357(9) 2.23(14) s (3/2,5/2)+ 24F 9 15 24.00812(8) 400(50) ms (1,2,3)+ 25F 9 16 25.01210(11) 50(6) ms (5/2+)# 26F 9 17 26.01962(18) 9.6(8) ms 1+ 27F 9 18 27.02676(40) 4.9(2) ms 5/2+# 28F 9 19 28.03567(55)# <40 ns 29F 9 20 29.04326(62)# 2.6(3) ms 5/2+# 30F 9 21 30.05250(64)# <260 ns 31F 9 22 31.06043(64)# 1# ms [>260 ns] 5/2+# 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发现氟在地壳的存量为0.072%,克拉克值0.0625,存在量的排序数为12,自然界中氟主要以萤石(Fluorite)存在,其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冰晶石(3NaF.AlF3)及以氟磷酸钙[Ca5F(PO4)3]为主的矿物。 氢氟酸基是一种元素由于盐酸的成分得到了充分的确证,人们对盐酸基(即氯元素Chlorine)的性质作了全面的研究。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 C.W.,1742~1786,氯的发现者)以硫酸分解萤石时发现放出一种与盐酸气(HCl)很相似的气体,溶于水中得到的酸与盐酸类同,之后以硝酸、盐酸及磷酸代替硫酸和萤石作用,依然得到这种酸,他当时以玻璃仪器进行实验,期间发现仪器内出现硅的化合物沉积物,他认为是新种酸与水作用的释出物,这显然是误解,以现时的化学解释,矽化合物是氢氟酸腐蚀玻璃的残馀物。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 A.L., 1743~1794)认为这种新种酸和盐酸一样,其中含有氧(十九世纪以前的化学家认为所有酸皆含有氧,故氧元素亦称为酸素),他提出当中是由一个未知的酸基和氧的化合物,1789年,他认为氢氟酸基是和盐酸基相同的化学元素,它们的性质极为相似,并把它列入他的元素表中。1794年拉瓦锡因为是路易十六政府的小吏,被法国大革命的群众定性为暴君的同谋而被送上断头台,结束了他的研究生涯。 拉瓦锡死后,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sac, 1778~1850)等继续进行提纯氢氟酸的研究,到了1819年无水氢氟酸虽然仍未分离,但却阐明了这种酸对玻璃以及硅酸盐的本质。 CaSiO3 + 6 HF → CaF2 + SiF4 + 3H2O; SiO2 + 4 HF → SiF4 + 2H2O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十九世纪初期化学分析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当时以电解法分离出碱金属及碱土金属而名噪一时的英国化学家戴维(H. Davy, 1778~1829)收到来自法国安培(A.J.Ampere, 1775~1836)的信函,这封1812年8月25日的函件指出:氢氟酸中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化学元素,正如盐酸中含有氯元素的关系一样,并建议把它命名为“Fluor”,词源来自拉丁文及法文, 原意为“流动 (flow, fluere)”之意。 争取氟元素的发现权安培的建议很快得到欧洲各国化学家的认同, 此时似乎没有人怀疑它的存在了, 但是仍没有人真正见过它的真面目, 往后的七十年氟的分离酿成为化学元素发现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当收到安培来函的翌年, 即1813年, 戴维使用他分离元素的杀手锏--电池, 对发烟氢氟酸进行电解, 试图获取元素状态的氟, 最初他发现氢氟酸不仅强烈腐蚀玻璃, 还能腐蚀银, 遂用铂(Pt)及角银矿(主要成分AgCl)制作电解装置, 实验开始时, 阳极产生一种性质极为活泼的物质, 同时把铂器皿腐蚀掉, 但没有获得所欲求。后来他以萤石制作器皿用作氢氟酸的盛器再进行电解, 结果阳极产生了氧气(O2), 而不是氟(F2), 这意味着是酸中的水分被电解, 而不是氢氟酸, 此时化学家意识到:水分是干扰成功的原因之一。戴维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由于当时未明白氟化合物对人体的伤害, 他因严重氟中毒被迫停止研究, 法国的盖·吕萨克等人亦因吸入过量氟化氢(HF)而中毒, 亦退出了氟元素发现权的争夺舞台。 诺克斯的实验装置1836年两名苏格兰人, 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乔治.诺克斯(George Knox)及托马士。诺克斯(Thomas Knox)兄弟, 以萤石制作了很精巧的器皿, 他们在其中放置了氟化汞, 并在加热的状态下以氯气处理之, 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反应器内产生了氯化汞结晶, 但同时他们发现器皿上方的接受器放置的金箔被腐蚀, 为了研究金箔被腐蚀的原因, 遂把金箔放在玻璃瓶中, 并注入浓硫酸, 结果玻璃又被腐蚀了, 这无疑氟元素转移到金箔上, 而配合产物中的氯化汞似乎可以解释为氟化汞被分解而产生氟, 并腐蚀了金。他们在实验期间累积了氟化氢毒害, 托马士因氟中毒而受重创, 乔治被送往意大利休养近三年才逐渐康复, 之后比利时化学家鲁耶特(Louyet P., 1818~1850)不因诺克斯兄弟的受伤而决心延续他们的实验, 他虽然步步为营地进行实验, 但因长期接受氟毒, 且中毒太深, 最终为科学殉身, 享年32岁, 他们各人皆是化学元素发现史上的勇者! 分离氟元素的启蒙者1850年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身兼化学教授的弗累密(Fremy, E., 1814 ~ 1894, 左图)以电流分解氟化钙(CaF2)、氟化银(AgF)及氟化钾(KF), 阴极分别产生了金属钙、金属银及金属钾,最引人注目的阳极似有气体放出, 但因电解温度太高, 当它出现时立即和周围的物质(如电极及器皿等物件)化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而且使电极绝缘, 阻碍了电解的进行, 最终无法进行阳极物质的收集。之后他电解无水氟化氢,但未有获得成功, 后来他证明类似诺克斯兄弟以氯处理氟化物的方法, 由于实验条件的影响, 结果只能得到氟化氧(OF2), 而不是氟。此时化学家都感受到: 氟似乎太活泼了, 任何物质和它接触时都被腐蚀,弗累密认为这个元素似乎无法分离, 并把这些无希望成功的实验方案搁置了,1869年英国化学家哥尔博士(Dr. Geroge Gore, 1826~1908)电解氟化氢, 可能曾产生少量氟气, 但和阴极产生的氢作用而发生爆炸, 为了改善电极的性能, 他曾选用碳、铂、钯和金等, 但最终仍被阳极释出的物质腐蚀,他在实验报告中提出:必须降低电解的温度,以减弱氟元素的活泼性, 分离始有成功之机, 十七年之后, 1886年的6月弗累密的学生莫瓦桑(Moissan, H., 1852 ~ 1907)最终获得成功。 分离出氟元素莫瓦桑于1852年9月28日生于巴黎蒙托隆街5号, 其父为东方铁路公司的一名职员, 母亲则靠做些针线来补贴家用, 莫氏少年时代饱尝贫困之苦, 虽有志于学, 他接受了五年多的初等教育, 但因家境困窘, 连小学仍未毕业而被迫辍学。1870年他到巴黎一所叫班特利(Brandry)的制药店中任学徒, 1872年以半工读形式受教于弗累密及台赫伦(Deherain)两位教授, 他的才华被台氏看中并劝其从事化学研究, 27岁那年得到高等药剂师证书, 翌年发表了关于铬氧化物的论文而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881年受骋于巴黎药学专门学校担任实验助理, 并在化学教授的弗累密的指导下从事提取氟元素的研究课题。 莫氏总结前人分离氟元素失败的原因, 并以他们的实验方案作为基础, 为了减低电解的温度, 他曾选用低熔点的三氟化磷及三氟化砷进行电解, 阳极上有少量气泡冒出, 但仍腐蚀铂电极, 而大部分气泡仍未升上液面时被液态氟化砷吸收掉, 分离又告失败, 其中还发生了四次的中毒事件而迫使暂停试验。 首次成功分离氟的电解装置1886年总结其恩师弗累密电解氟化氢的失败经验, 他采用液态氟化氢(HF, 熔点 -83°C)作电解质, 在这种不导电的物质中加入氟氢化钾(KHF2), 使它成为导电体; 他以铂制U形管盛载电解液, 铂铱合金作电极材料, 萤石制作管口旋塞, 接合处以虫胶封固, 电降槽(铂制U形管)以气体氯乙烷(C2H5Cl)作冷凝剂, 实验进行时, 电解槽温度将降至-23°C。6月26日那天开始进行实验, 阳极放出了气体, 他把气流通过矽时燃起耀眼的火光, 根据他的报告: 被富集的气体呈黄绿色, 氟元素终于被成功分离了。 其后, 莫氏证明氟几乎能和绝大多数元素化合,只有几个惰性气体例外, 后来他与杜瓦合作, 于-185°C的低温把氟液化了, 在如此低温环境之下, 氟虽不再腐蚀玻璃, 但与烃类及氢仍发生明显的作用, 氟不愧是最活泼的元素。 莫氏发现氟的成就, 使他获得卡柴奖金(Prix la Caze), 1896年获英国皇家科学会赠戴维奖章; 1903年德国化学会赠他霍夫曼奖章; 190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 他因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及含氟的剧毒气体, 健康状况较常人先衰, 1907年2月20日与世长辞, 享年仅54岁。其独生子路易·莫瓦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于沙场。 特殊性质卤族元素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但是由于F的原子半径特殊的小,使得F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1. F的特殊性质。 1. 主要氧化数: F 无正氧化数 2. 解离能:F-F < Cl-Cl 3. 分解水:F2氧化H2O 4. 第一电子亲合能: F < Cl > Br > I 5. 卤化物热力学稳定性:氟化物最稳定 6. 卤化物配位数(C.N.):氟化物最大 AsF3 AsCl3 AsBr3 AsI3 AsF5 AsCl5 (-50℃分解) PbF4 PbCl4 (R.T.分解) 2. F的一些特殊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F的电负性最大; 2.标准电极电势 F2/F-最大; 3. F的原子半径 r最小; 形成共价键化合物p∏- p ∏或p∏-d ∏存在, F-F键能较小, 4. 热力学离子型卤化物:氟化物晶格能U最大。 5. 共价型卤化物:氟化物Δf GmO最负。 Δ rHm= S+1/2 D+ I+(- E)+(- U) F 的解离能低,NaF 晶格能力最大, 生成焓更负, 热力学稳定性强。 注:氟化氢(氢氟酸)是唯一可使二氧化硅溶解的酸,生成易溶于水的氟硅酸 化学性质氟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溶液呈弱酸性,但有极强烈的腐蚀性。 氟与健康为了防治龋齿,氟化物开始出现在饮用水、牙膏及各种食品饮料中。让科学家始料不及的是,氟很快表现出了两面性:龋齿患者越来越少,氟斑牙患者却越来越多。氟化物对人体还有哪些影响,成了科学家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氟斑牙只是氟化物对人们的一次警告,更可怕的是,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化物,可能导致癌症、神经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常! 因此,专家提醒使用含氟牙膏的量一定要小,一般每次不超过1克,牙膏占到牙刷头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就可以了,无须挤满牙刷头。由于儿童使用牙刷还不熟练,有可能误食含氟牙膏,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专家建议儿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多年来全民使用高氟牙膏,几乎所有的牙膏都把含氟,当成了牙膏的卖点,宣传含氟牙膏会增加牙齿的硬度,防止龋齿。这是严重错误的。比如东北、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贵州、福建等,都是高氟地区,这样的地区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 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氟化物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氟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因此水处理厂一般都会在自来水、饮用水中添加少量的氟。据统计,氟摄取量高的地区,老年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以及龋齿的发生率都会降低。曾有长期饮用加氟水会致癌的说法,目前这种说法已被美国国家癌症协会否定了,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心。 建议日摄取量建议的每日摄取量尚未确定。大多数的人都在饮用经过氟处理过的饮水,每天可从中摄取 1 ~ 2mg 的氟。>>人体对氟的需要量 食物来源鳕鱼、鲑鱼、沙丁鱼等海鲜类食物、茶叶、苹果、牛奶、蛋、经过氟处理过的饮水等. 需要人群老年人骨钙(补钙产品,补钙资讯)流失较多,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注意氟的摄取对身体有益; 青少年的牙釉质还很脆弱,加之又较喜好甜食,易发生龋齿,补氟十分必要。 缺乏症龋齿、骨质疏松、骨骼生长缓慢、骨密度和脆性增加是缺氟的主要表现,另外还可能造成不孕症或贫血。 过量表现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骨症和氟斑牙。氟斑牙:牙齿畸形、软化、牙釉质失去光泽、变黄;氟骨症:骨骼变厚变软、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氟中毒晚期往往有慢性咳嗽、腰背及下肢疼痛、骨质硬化、肌腱、韧带钙化和关节(关节产品,关节资讯)囊肥厚、骨质增生、关节变形等。另外,机体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某些酵素系统会被破坏,导致多器官病变。 功效防止龋齿 增强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 化学性质氟的化学知识氟气是已知的最强的氧化剂。除具有最高价态的金属氟化物和少数纯的全氟有机化合物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均可以与氟反应。即使是全氟有机化合物,如果被可燃物污染,也可以在氟气中燃烧。 氢与氟的化合物异常剧烈,反应生成氟化氢。一般情况下,氧与氟不反应。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两种已知的氧氟化物,即OF2和O2F2。由卤素自身形成的化合物有ClF、ClF3、BrF3、IF5。如上所述,碳或大多数烃与过量氟的反应,将生成四氟化碳及少量四氟乙烯或六氟丙烷。通常,氮对氟而言是惰性的,可用作气相反应的稀释气。氟还可以从许多含卤素的化合物中取代其它卤素。大多数有机化合物与氟的反应将会发生爆炸。 氟的化合价氟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在以单质存在是为零价(但是很难的F在常温阴暗处可以H2剧烈化合)目前没有发现氟有正价。氟化物中的氟离子都是-1价,一般不能被氧化成氟单质,但是已知二氟化二氧在低温下就可以将三氟化硼,五氟化磷等少量氟化物氧化。2O2F2 + 2PF5 → 2[O2+]PF6 + F2 该反应中,氧的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为+0.5价,氟的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一部分升高到0价,生成氟气单质。反应熵增明显,推动反应向右进行。“正价”的氟尚未制得, 高氯酸氟FOClO3(应该叫“氟化高氯酰”)、硝酸氟FONO2、氟磺酸氟FSO3F。实验表明,氟的氧化态为-1,与氟相连的氧的氧化态为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物质虽然很容易有机物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产物大都不遵循马可尼科夫规则,但有一些文献认为这是自由基加成(取代)反应。 如何从食物中摄取氟人体每天摄入的氟约有25%来自于食品。所有食品,包括植物或动物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氟,但差异很大。 植物食品如:五谷种子类、蔬菜、水果、调味剂等,常因地区的不同其含氟量有较大差异。如印度茶的含氟量比中国高,我国北方茶叶的氟含量较南方低。大米的氟含量也是南方高于北方。动物性食品中以[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软骨、肌腱的含氟量较高,其干品中含氟45~880mg/kg.其次是表皮等,含氟10~100mg/kg.代谢与分泌功能旺盛的腺体,氟含量最少,约为1mg/kg.海鱼的含氟量高于淡水鱼,如大马哈鱼为5~10mg/kg,罐头沙丁鱼则可高达20mg/kg以上。海生植物含氟量平均约为4.5mg/kg.调味剂中以海盐的原盐含氟量最高,一般为17~46mg/kg,精制盐为12~21mg/kg。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