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扶桑 |
释义 | 1 植物扶桑是中国名花,在华南栽培很为普遍。花期长,几乎终年不绝,花大色艳,开花量多。加之管理简便,除亚热带地区园林绿化上盛行采用外,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为重要的温室和室内花卉。同时也可供药用。 ◎ 扶桑花简介◎ 基本信息植物名称:扶桑 别名:佛槿、朱槿、佛桑、大红花、赤槿、日及、花上花、吊兰牡丹 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科属:锦葵科木槿属 ◎ 扶桑产地国花:马来西亚、巴拿马和斐济群岛共和国 州花:夏威夷 原产地:中国 扶桑在中国栽培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先秦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汤谷上有扶桑”,晋朝嵇含的《南方草木》中则记载“其花如木槿而颜色深红,称之为朱槿”、“深红色,花五出”等。 扶桑又名朱槿,原产我国南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霜.不耐阴,宜在阳光充足、通风的场所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 扶桑的品种较多,异彩纷呈,根据花瓣可分为单瓣、复瓣,根据花色可分为红、粉红、黄、青、白等,其中深红重瓣者略似,不为多见,故有朱槿之名。 扶桑的栽培品种锦叶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cv.Cooperi.)又名锦叶大红花,以观叶为主,叶子色彩有白、红、黄、绿等斑纹变化,十分美丽。 ◎ 古籍记载《耕园驿佛桑花》宋蔡襄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媚行人。 可怜万木调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衣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灼灼夭桃野水滨。 佛桑,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 ◎ 形态特征叶似桑叶,也有圆叶。腋生喇叭状花朵,有单瓣和重瓣,最大花径达25厘米,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茎直立而多分枝,高可达6米。叶互生,阔卵形至狭卵形,长7~10厘米,具3主脉,先端突尖或渐尖,叶缘有粗锯齿或缺刻,基部近全缘,秃净或背脉有少许疏毛,形似桑叶。花大,有下垂或直上之柄,单生于上部叶腋间,有单瓣、重瓣之分;单瓣者漏斗形,重瓣者非漏斗形,呈红、黄、粉、白等色,花期全年,夏秋最盛。 扶桑花的外表热情豪放,却有一个独特的花心,这是由多数小蕊连结起来,包在大蕊外面所形成的,结构相当细致,就如同热情外表下的纤细之心。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汤江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粤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 ◎ 扶桑品种扶桑品种繁多,全球目前有 3 000种以上,以夏威夷为最多。我国至今品种不多,习惯上以花瓣为第一级、花色为第二级、花径为第三级分类标准。适于庭院种植的有小旋粉、迷你白、花上花(这种在花丝管上有花瓣的朱槿,中国古代以佛桑、花上花等名称之,见右图)、粉牡丹、粉西施等品种,适于盆栽的有艳红等品种。 常见品种有: 美丽美利坚(AmericanBeauty),花深玫瑰红色。 橙黄扶桑(Aurantiacus),单瓣,花橙红色,具紫色花心。 黄油球(Butterball),重瓣,花黄色。 蝴蝶(Butterfly),单瓣,花小,黄色。 金色加州(CaliforniaGold),单瓣,花金黄色,具深红色花心。 快乐(Cheerful),单瓣,深玫瑰红色,具白色花心。 锦叶(Cooperi),叶狭长,披针形,绿色,具白、粉、红色斑纹。花小,鲜红色。 波希米亚之冠(CrownofBohemia),重瓣,花黄色可变为橙色。 金尘(GoldenDust),单瓣,橙色,具橙黄色中心。 呼拉圈少女(HulaGirl),单瓣,花大,花径15厘米,黄色变为橙红色,具深红花心。 砖红(Lateritia),花橙黄色,具黑红色花心。 纯黄扶桑(Lute),单瓣,花橙黄色。 马坦(Matensis),茎干红色,叶灰绿色,单瓣,花洋红色,具深红色脉纹及花心。 雾(Mist),重瓣,花大,黄色。 主席(President),单瓣,花红色,具深粉花心。 红龙(RedDragon),重瓣,花小,深红色。玫瑰(Rosea),重瓣,花玫瑰红色。 日落(Sundown),重瓣,花橙红色。 斗牛士(Toreador),单瓣,花大,花径12~15厘米,黄色具红色花心。 火神(Vulcan),单瓣,花大,红色。白翼(WhiteWings),单瓣,花大,白色。 同属植物吊灯扶桑 植物名称:吊灯扶桑 别名:吊灯花,吊篮花 学名:Hibiscus schizopetalus 科属:木槿科木槿属 形态特征:同扶桑基本一致,主要区别为花梗细长,大而下垂,花瓣深烈成流苏状,而且向上卷,如同垂吊的花灯;单体雄蕊和雌蕊要比花冠长很多,远伸出花冠外。 原产分布:原产非洲中部。现我国华南地区可露天栽培,北方为温室花卉。 ◎ 国花市花目前状况: 扶桑由于栽培容易,观赏期长,各国人民非常喜爱。亚洲的马来西亚,非洲的苏丹,大洋洲的斐济和美国夏威夷分别定为国花或州花。同时它也是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玉溪的市花,可见扶桑在亚、非等洲的地位。 目前,美国的赫梅特国际公司、斯托克斯热带植物公司。艾格艾(IGI)贸易公司,荷兰的门·范文公司、波索斯植物公司,以色列的亚格苗圃,英国的汤普森·摩根公司,德国的杰利托(Jelitto)公司和澳大利亚的奥斯太平洋公司,在扶桑的育种、繁殖和生产方面都非常有名,尤其是美国的几家公司更为著名。 朱槿---南宁市花 “扶桑”原产我国,现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在夏季,扶桑更是花多叶茂,被誉为“朱槿牡丹”。古诗赞颂道:“才飞建章火,又落赤城霞”,“焰焰烧空红佛桑。” “扶桑”是广西南宁市市花,不过这里都用“朱槿”这个名称。因为“扶桑”和“扶丧”谐音,而“吊钟”和“吊终”相谐,更不妙了。南宁人不但喜爱“朱槿”,满街栽种,而且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屋顶也设计成一朵倒吊的特大的朱槿花,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就在这里召开。 “扶桑”又是马来西亚的国花,不过那里叫“大红花”--班加拉亚。马来西亚人把“大红花”当作马来民族的热情、爽朗的象征,比喻热爱祖国的烈火般的激情。 “扶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花、叶、根都可入药。叶性甘干,有清热解毒作用。花性甘凉,有清肺、化痰、凉血、解毒功效,外敷可治痈肿毒疮。新近发现它还有降低血压作用,茎皮可制绳索和麻袋。 ◎ 生态习性扶桑系强阳性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要求日光充足,不耐阴,不耐寒、旱,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只能盆栽,在温室或其他保护地保持12C~15C气温越冬。室温低于 5C。叶片转黄脱落,低于 0C,即遭冻害。耐修剪,发枝力强。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富含有机质,PH6.5~PH7的微酸性壤土生长最好。 扶桑鲜艳夺目的花朵,朝开暮萎,姹紫嫣红,在南方多散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盆栽扶桑适用于客厅和入口处摆设。 ◎ 繁殖常用扦插和嫁接繁殖。扦插,除冬季以外均可进行,但以梅雨季节成活率高。插条以一年生半木质化的最好,长10厘米,留顶端叶片,切口要平,插于沙床,插后约3周生根。嫁接,多用于扦插困难的重瓣花品种,枝接或芽接均可,砧木用单瓣花扶桑。 扦插繁殖:5~10月进行,以梅雨季成活率最高。冬季在温室内进行。插条以正年生半质化枝条最好,长10厘米,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叶片,切口要平,插于沙床,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室温为18~21℃,插后20~25天生根。用0.3%~0.4%吲哚丁酸处理插条基部1~2秒,可缩短生根期。根长3~4厘米时移栽上盆。 嫁接繁殖:在春、秋季进行。多用于扦插困难或生根较慢的扶桑品种,尤其是扦插成活率低的重瓣品种。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单瓣扶桑。嫁接苗当年抽枝开花。 ◎ 栽培光照不足,花蕾易脱落,花朵缩小,每天日照不能少于8小时。扶桑对肥料需求较大,在栽培中要及时补光。盆栽扶桑,一般于4月出房,出房前换盆,适当整形修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冠,生长期浇水要充足,不能缺水,也不能受涝,通常每天浇水一次,伏天可早晚各一次。地面经常洒水,以增湿降温,防止嫩叶枯焦和花朵早落。10月底天凉后,移入温室,温度保持在12 C以上,并控制浇水,停止施肥。栽培场所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常发生蚜虫、蚧壳虫、烟煤病等,应注意改善环境条件和选择合适农药喷洒防治。 ◎ 产后处理扶桑在南方多栽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全年大红花开花不断,异常热闹。长江流域和北方常以盆栽点缀阳台或小庭园,在光照充足条件下,观赏期特别长。也是夏秋公共场所摆放的主要开花盆栽植物之一。扶桑在贮运过程中,若低光照、土壤过干和乙烯存在,均会引起花蕾和花朵脱落。盆栽扶桑必须在贮运前2周喷洒0.5~0.8毫摩尔研的硫代硫酸银溶液,贮运温度为20~21℃,相对湿度80%,可忍耐黑暗环境不超过3天。 ◎ 养护◎ 1.换盆及修剪盆栽用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每年早春4月移出室外前,应进行换盆。换盆时要做3件事:一是换上新的培养土;二是剪去部分过密的卷曲的须根;三是施足基肥,盆底略加磷肥。 为了保持树型优美,着花量多,根据扶桑发枝萌蘖能力强的特性,可于早春出房前后进行修剪整形,各枝除基部留2-3芽外,上部全部剪截,剪修可促使发新枝,长势将更旺盛,株形也亦美观。修剪后,因地上部分消耗减少,要适当节制水肥。 ◎ 2.出房后管理扶桑时阳性树种,5月初要移到室外放在阳光充足处,此时也是扶桑的生长季节,要加强肥水、松土、拔草等管理工作。每隔7-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浇水应视盆土干湿情况,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开花。秋后管理要谨慎,要注意后期少施肥,以免抽发秋梢。秋梢组织幼嫩,抗寒力弱,冷天会遭冻害。 及时进房扶桑不耐霜冻,在霜降后至立冬前必须移入室内保暖。越冬温度要求不低于5℃,以免遭受冻害;不高于15℃,以免影响休眠。休眠不好翌年生长开花不旺。凡朝南的保温条件好的家具屋都可以越冬,天气较冷时可盖纸或盖塑料薄膜保暖。初移室内每天白天要开窗通风,留意盆土干湿变化,适当浇水。最冷天,浇水有预防冻害的作用,但施肥应停止。 ◎ 园林应用桑鲜艳夺目的花朵,朝开薯萎.姹紫嫣红,在南方多散植于池畔、亭前、道旁和墙边,盆栽扶桑适用于客厅和入口处摆设。木槿又名朝开暮落花,原产我国和印度。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阳光充足,也稍耐阴,耐干旱,耐湿,耐瘠薄土壤,抗寒性较强。 ◎ 病虫害常发生叶斑病、炭疽病和煤污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刺蛾危害.可用10%除虫精乳油2000倍液喷杀。 扶桑叶黄防治 扶桑又名朱槿牡丹,原产我国南方,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栽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略偏酸性土壤为好。扶桑于4月底--5月初移出室外,进行修剪、换盆后放在向阳处。生长期每周浇一次稀薄液肥。 扶桑生长期叶可变黄脱落,主要是浇水不当造成的。扶桑浇水也要见于见湿;盆土常湿,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还会烂根,死亡。扶桑在养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土壤碱化。10月移人室内,温度保持在15℃以上,温度低会引起脱叶。 另外,室外扶桑在夏季大暑前后,中午要适当遮荫,立秋前后天气酷热,要注意增加喷水次数,降低温度。 ◎ 药用价值【别名】大红花、红木槿、月月红、木花、公鸡花 【来源】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以根、叶、花入药。根、叶全年可采,夏秋采花,晒干或鲜用。【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 性味甘寒,调经、清肺、化痰、凉血、解毒、利尿、消肿 根:用于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 白带,月经不调,闭经,肺热咳嗽、急性结膜炎、鼻血。 叶、花:外用治疔疮痈肿,乳腺炎,淋巴腺炎 花:月经不调。 扶桑花、叶、茎、根均可入药,主用根部。 【用法用量】根或叶0.5~1两;鲜花1两。鲜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2 地名扶桑◎ 扶桑国记载扶桑国,一说是墨西哥,一说是日本。 辨析:扶桑国与倭国。 扶桑一词在现代可指日本,但中国史中的扶桑指中美洲某地,现多认为指墨西哥。非现代的中国书本中,日本多是用倭国,而非扶桑。 有人大胆地提出:日本不是传说中的的扶桑国。证据是:首先,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史籍中,对日本的正式称呼都是“倭国”。 如《山海经》的《海内北经》早就写着:“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在这些史书的《东夷列传》中,“倭国”和“扶桑国”都分开立传。 显然是两个国家。其次,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两个国家的距离也很远。倭国的位置,只是在“带方东大海内”;而扶桑国的位置,则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这样计算下来,扶桑国距离中国共有三万多里,比日本远的多了。 一些考古证据也认为指墨西哥:18、19世纪美洲大陆考古出土了许多文物,像碑刻、带有象形文字的陶器,还有古钱等等,这些出土的文物经过专家的仔细比较,发现这些遥远的美洲大陆上的古代遗物竟然与古代中国的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761年,有一个学者名叫金勒,他已经根据《梁书》的记载,指出扶桑国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并且认为发现新大陆的可能以中国人为最早。1872年又有一个学者名叫威宁,完全支持金勒的主张,认为扶桑国必是墨西哥。据说,所谓扶桑木,就是古代墨西哥人所谓“龙舌兰”。它到处生长,高达36尺。墨西哥人日常饮食和衣料等,无不仰给与这种植物。在墨西哥出土的许多碑刻中,有一些人像与我国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还有的石碑有一个大龟,高8英尺,重20吨以上,雕着许多象形文字。据考古家判断,这些显然都受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苏联科学院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还证明古代的墨西哥和秘鲁等地,“会熔炼金、银、白金、铜以及铜和铅的合金--青铜,却没有发现任何地方会炼铁的。”这一点与《梁书》的记载也完全相符。 ◎ (一)扶桑国的地望之一扶桑国的地望,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学者金勒最早提出在墨西哥。中国学者章太炎、邓拓(马南屯阝)等的支持使得这一观点广为人知。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强烈的反 对态度。西方学者中,很早就有人反对墨西哥说,德国学者克拉被罗在183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扶桑国不可能是墨西哥,而应当是日本或萨哈林(库叶岛)。 吕思勉是支持墨西哥说的,他在《中国民族史》中论《梁书》关于扶桑国的记载云:“乙祁、对卢之名,皆与高丽同。而婿往女家门外作屋,亦与高丽婿屋之制相类。扶桑必为貉族人之浮海而东者矣。”扶桑国的这一部分地区与高丽有较密切的联系 当无疑义。但结合其它现象,特别从其地有马、牛、鹿三种驯化力畜看,认为扶桑国在西伯利亚地区,更能合理地解释其与高丽的联系。也就是说萨哈林说可能比墨西哥说更合理。 现生于美洲大陆的马类是15世纪以后由欧亚大陆人工迁运去的。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时,并未见美洲有马的存在。美洲大陆曾是野牛 的天堂,但是印第安人只利用它们作为食物来源,并不进行驯化,自然不会有牛车。另外美洲野牛不以牛角巨大著称,而是相反,它的角比大多数欧亚野牛的角小得多。《梁书》中驾鹿车的鹿应是驯鹿,而驯鹿是北极圈动物,不可能出现在墨西哥。《梁书》提到的三种力畜使我们有充分理由怀疑墨西哥说。 马、 牛、鹿这三种力畜在西伯利亚地区则极为普通。其中驯鹿以外兴安岭和勒拿河上游为原产地。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等民族的先民曾是世界上唯一饲养驯鹿的族群。在鹿茸经济成为主导以前,供役使和提供鹿奶是驯鹿的基本功能。鹿奶是高级饮料,也被制成奶酪,供冬春食用。对于养鹿民族,驯鹿的地位相当于农业民族中间的耕牛,是最重要的牲畜。慧深说“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准确地指明了驯鹿在民族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如果扶桑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那么作为高丽的邻居,其地与高丽同样称贵人为对卢,并有与高丽婿屋类似的习俗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给扶桑国定位还可以合理解释其它一些墨西哥说难以通解的地方。 扶桑国有桑梨、经年不坏;有蒲桃。桑梨不知为何物。按常识读为“桑、梨”,可以根据西伯利亚说毫无滞碍地加以通解。今天采集桑葚仍是西伯利亚地区土著妇 女的重要工作。梨树的分布也接近了北极圈,耐寒品种可在摄氏零下20度的气候下生长。在小气候合适的河谷、温泉地区,梨树分布可以到达纬度更高的地区。中 原地区桑葚和梨的长期保存皆非易事。一千五百年前,恐怕也只有高纬度地区才能轻易做到。中国东三省以北是山葡萄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慧深所说的蒲桃当是山葡萄。慧深又说“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估。”今天俄罗斯境内的鄂温克人仍然不能冶铁,而要从来自南方大草原,也学会了饲养驯鹿的雅库特人那里换取 铁制器具—犹如穿越了千年的时空隧道与《梁书》记载相吻合。至于“不贵金银”、“市无租估”,对于奉行猎获物“见者有份”原则的狩猎民族来说,原非异事。 综合来看,可以肯定《梁书》述扶桑国之文,自“名国王为乙祁”,或“其国法,有南北狱” 以下,讲的是外兴安岭以东地区。 ◎ (二)扶桑国的地望之二历来论慧深所到的扶桑国,尽管具体地望有种种不同,但多把它看作实指的地方。留下最早记载的《梁书》和后来的《南史》、《通典》、《文献通考》都是这样论述的。扶桑国因多扶桑木而得名,考证扶桑木究竟是什么植物,对确定扶桑国的地望是关键。 持墨西哥说的西方学者或以为扶桑木是可用以织布的龙舌兰;或认为是“初生如笋”的玉米;景振国认为是“叶似桐” 的棉花;徐松石认为是奶油果树;持日本说的何新认为是一种枫树;周策纵认为是榕树;等等。然而上述植物只有小部分特征,甚至个别特征与慧深说的扶桑木相符。韩升认为“象南方的槟榔一类植物,但差异也不小。” 用户将槟榔与慧深说的扶桑木进行仔细比较,两者间巨大的差异是扶桑木“其叶似桐”,与槟榔截然不同。然而,这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不是无法解释的。 槟榔树的叶子与同属棕榈科的椰树叶相似。初生时象竹笋一样层层包裹,今天台湾、东南亚各地仍然称槟榔树的生长点为半天笋,这种称呼在慧深的时代当已存在,慧深用笋作比喻描述槟榔并非偶然。槟榔果一般有鸡蛋大小,大的如芒果或苹果,成熟时呈黄色或橙红色,有与梨十分相似的。槟榔叶鞘常被用来包装食物,也可以制成扇子,做藤甲的衬里,用作书写纸也见于正史记载。槟榔叶和叶鞘的纤维坚韧,是制绳的好材料,槟榔果皮(中药称大腹绒)是制造地毯的原料,《梁书》说的“亦以为绵”,当指果皮纤维。扶桑国人已能加工利用槟榔叶、鞘、果皮等的纤维制作衣物。槟榔树的特征与慧深说的扶桑木处处相合,因此“其叶似桐”的“桐”应是讹字,原字是“椰”,把“桐”字恢复为“椰”,可以看到慧深对槟榔的描述是清晰而准确的。“初生如笋”,指的正是被称为“半天 笋”的槟榔心,一棵槟榔树只有一个生长点,因此除非洪水、巨风等摧倒树木,树主一般不会割取,槟榔心也因此被视作难得的美味。慧深对食用槟榔叶印象深刻,大概因为他曾作为贵宾受到过主人专门割取槟榔心相款待的礼遇,慧深也引以为荣。 槟榔喜温畏寒,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范围颇广,从非洲东海岸、马达加斯加岛到太平洋岛国斐济都有分布。慧深说的扶桑国在上述地区的东部。慧深说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里 。由于《梁书》这段文字提到的各国间里程有多个来源,计里标准各不相同,《梁书》的引文与原书又有多处不合,因此很难从这些数据中得出较明确的概念。先确定《梁书》记载的扶桑国东邻,与之相距一千里的女国有助于确定多扶桑木的扶桑国的位置。 《梁书》记载的女国的人物十分怪异。这段记载及随后狗 头人的传说常被用作证明慧深所说不可信的证据。这样的定论是轻率的,也不曾考虑《梁书》作者把狗国的传说与慧深的实录并列的用意。《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下郭璞注云:“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南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 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民也。”稍后于郭璞的干宝的《搜神记》、南朝宋时范晔的《后汉书》有更祥记载,《梁书》说天监六年,晋安(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到狗头人之地实际上是转述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左证慧深介绍的女国这种奇异人类的可信,前史有征,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怀疑。 《梁书》叙女国的“女人”之文,显然孱进了对一种奇异的动物的描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梁书》作者见到的有关文件已有严重脱漏或讹误。这种动物本身生活特性的罕见与奇特,超出当时咨讯条件下人们的想象能力,是使人难以正确理解慧深的介绍而产生曲解的原因之一。只要我们相信慧深确曾亲历其地并忠实地记录了其游历见闻,就不能把《梁书》的这段文字看作恢诞的幻想或传说。 将《梁书》描写的女国的这种动物同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鸭嘴兽进行比较,我们不得不惊叹慧深对这种动物描述之精确。鸭嘴兽的交配在水中进行,通常在十月,也就是南半球的春天,慧深说在二、三月,是因为鸭嘴兽曾被慧深引入中国,繁殖期发生了变化。“产子”的“子”应象梁武帝在围城中手自点数的鸡子的子一样,解读为卵。鸭嘴兽和针鼹是现存仅有的卵胎生哺乳动物。英 国人“发现”鸭嘴兽时,生物学界因为生物分类体系受到它的挑战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恩格斯因为相信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嘲笑了告诉他鸭嘴兽是产卵的哺乳动物的人后来向鸭嘴兽道歉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千年以前,同样的惊疑也曾发生在中国的知识界。 鸭嘴兽又是现存唯一的没有乳头的哺乳动物。由这 种唯一性,可以肯定《梁书》女国篇中提到的动物为鸭嘴兽无疑。鸭嘴兽身上有200多个小腺体,所有腺体的导管均汇集于腹部皮肤的一个特定位置敞开,形成乳 腺区,母兽孵出幼子后,乳汁象出汗一样从靠毛鞘的开口处—哺乳区分泌出来,沿着羽毛淌下,小鸭嘴兽就趴在仰卧的母兽身上舔食。四个月后,幼兽能独立生活, 即所谓“一百日能行”。“项后生毛”,《南史》作“顶后生毛”,从鸭嘴兽的特性看,当以“项”字为正。项后对仰卧的母兽来说就是它的腹部。 目前鸭嘴兽的分布范围限于澳大利亚东南端及其东南的塔斯马尼亚岛。在澳大利亚三支主要的土著种族中,生活在土地肥沃的东南海岸的一支身体粗壮,多毛,胡须浓密,肤色为浅棕色,是澳洲土著中肤色最浅的。在欧洲人到达澳洲时,他们仍然没有发展起农业,而停留在使用石器的食物采集阶段,世系按女系计算。由于地理隔绝,澳洲土著社会在一千多年中发展缓慢。欧洲人眼中的澳洲土著与慧深看到的没有多大区别。慧深说的女国在澳洲大陆,多扶桑木的扶桑国应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槟榔以果实个大著称。 ◎ (三)关于扶桑概念如果把扶桑国仅仅看作一个实指的地方,那么将扶桑木解为槟榔树、多扶桑木的扶桑国定在伊里安岛与前文论证的扶桑在西伯利亚地区便形成了自相矛盾。换句话说,南北朝时常称的毡裘卉服竟合成了一国。究竟是本文的定位完全不合理,还是把扶桑看作一个实指的地方这种观念并不准确呢?这需要先看看扶桑概念在当时是如何使用的。 南北朝时北魏在首都置四夷馆,作为安置投 奔的四夷之人居住之所。《洛阳伽蓝记》卷三“宣阳门外四里”条记载了有关四夷馆的情况。当时南方吴人来附者处金陵馆,北夷来附者处燕然馆,西夷来附者处崦 嵫馆,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这里的扶桑泛指东方所有少数民族以及外国地区。其义源自日出扶桑,与日落崦嵫相对。 与慧深同时代的南朝齐皇室萧子显在梁时着的《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云:“东夷海外,碣石、扶桑。南域憬远,极泛溟沧。”这里的扶桑与溟沧一样代指距中国遥远的地域,不是实指,其用法与“扶桑馆”的相似。 成书较早、托名为汉武帝时齐人东方朔着的《十洲记》记载了一个叫扶桑的地方和一种叫扶桑的植物: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味香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立。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叶赤,九千岁一生实耳。 《十洲记》说的扶桑树同以往的不同。扶桑树在大多数场合是指太阳东升时攀经的神树,又叫扶木、榑木、榑桑,或叫穷桑、空桑、孤桑。太阳西落时下降的树称为若木。日出扶桑和西归若木的说法源自人们观日出和日入以定时间的日常活动,观日者住地的高大树木是测日定时的常用参考物。扶桑和若木都是人们解释太阳东升西落的视运动现象时联想到太阳升上树梢这种日常景象而被想象出来的。日出扶桑实质上也是一种原始的宇宙模式。这种宇宙模式中,扶桑和若木分别处在大地的东极和西极。《十洲记》继承了战国时齐国人邹衍的大九州岛理论,其宇宙模式属于平天说或盖天说理论,在这类理论中没有太阳升降的扶桑神木存在的余地。但《十洲记》也继承了东极有扶桑神木的原始宇宙模式内容。只是扶桑神木变成了仙人食用其果的神树,而且扶桑之地不再是宇宙的东极,而是已知世界的极东。其其海上部分若存若亡,似幻似真,实质上是对现实的但却认识模糊的极东地域的仙话性的描述。 除了海上部分,《十洲记》还提到北面的扶桑之地。《十洲记》中东方朔说:“臣学仙者耳,非得道之人……曾随师主履行。北至朱 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所谓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应指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这段话提到东极扶桑也在北面,似乎表明此前中国人对东方的探险在陆上比在海上走得更远,至少说明写《十洲记》的东方朔对极东的认识在陆路方面比在海上更加清晰和确定。他有可能对北美洲已经有所认识。 同《十洲记》作者一样,慧深对极东的探险也从陆路和海路两方面进行。因此慧深说的扶桑国既包括热带的伊利安岛,又包括寒带的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并不自相矛盾。 需要指出,慧深的扶桑不包括澳大利亚。邹衍的大九州岛理论和《十洲记》的大洲虽然以对澳洲、非洲甚至美洲的模糊认识为基础,但基本是推测性的,没有成为可证实因而被普遍接受的系统知识。中国人心目中的东极或扶桑是囿于旧世界的,与大九州岛理论无涉。慧深踏上了新世界的土地,而论述他的新“发现”时,必定遇到 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象南北半球气候的相反、澳洲的存在可能证实了大九州岛理论,这些要让没到过南半球,认定北方为玄天、南方为炎天,以大九州岛为“谈天衍”的 诞说的中国人相信,几乎是不实现的。何况慧深自己也对这些新知识存在理解上的困惑,并且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用旧知识体系的概念论述超出旧知识体系之外的新知识的困难。 ◎ (四)慧深的探险路线慧深熟知中国古籍对扶桑的论述,尤其是齐鲁方士的有关论述。他可能是北魏齐鲁一带的僧人。《梁书》称他是从扶桑国来的“其国人”,当是因为慧深离国时南北处于战乱之中,南方的东晋已经亡国,北魏则进入中原不久。慧深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扶桑之地游历。北魏自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起毁佛、禁佛,慧深自然不愿以北魏自属。到他回到中国南方时,南方政权几经更迭,而他却不曾是任何一个政权的子民。因此以他长期生活的扶桑国人自居。 北魏太武帝下令坑杀僧尼,致使僧人大批逃亡。慧深当在此时被迫流亡海外。南北朝时的僧人同以往的方士一样,往往以对自然和科学奥秘的探索为己任,也被称作道人。慧深是一位具有实证精神,勤于实践,坚韧不拔的探索者。流亡中的慧深不忘对真理的探求。他的扶桑之行以探明东极为目的,是一次具备今天所说的科学精神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险之旅。他先从陆路东行,在饲养驯鹿的民族中居留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慧深是否比写《十洲记》的东方朔走得更远,也许慧深没有进入了美洲大陆。 在慧深的扶桑之旅中,大汉国是个重要的中转地。《梁书· 东夷传》云,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慧深则提到扶桑国在大汉国之东二万余里。同一传中两次提到大汉国,就史料来源而言,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来源于较早的史籍。慧深介绍扶桑国时以大汉国为基准,也是因为大汉国对中国人来说是较为熟悉的。扶桑国墨西哥说将大汉国定在夏威夷、阿留申以至加拿大,这些地方出现于中国较早史籍中的可能性都极渺茫。 《梁书》叙倭国之文云: 倭者,自云太白之后,俗皆文身。去带方万二千余里,大抵在会稽之东,相去绝远。从带方至倭国,循海水行,历韩国,乍东乍南,七千余里,始度一海…… 这段文字来自《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在从带方郡(在朝鲜西海岸,平壤、首尔间)至倭国的一万二千余里中,大半是沿朝鲜半岛海岸线曲折而行。倭国应在九州岛,这有出土于福冈县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为证。《三国志》的里数显得过大,应是根据日本、朝鲜、可能还有中国东海岸部分地区当时的海上记里标准记录的。以同样标准看待《梁书》有着较早来源的倭国至文身国、大汉国间里数,那么,文身国可以在四国岛,大汉国应在当时已是日本列岛政治、经济中心的本州岛关西地区。文身国同《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诸书记载的溪子国、炎人国、啖人国、凿齿国、黑齿国、裸国、侏儒国、雕题国、儋耳国等一样,以环境、习俗、居民体格特征等命名,并非政治实体。按《后汉书》、《三国志》说的倭人皆文身,则倭地皆可称文身国。《梁书》说的文身国则更具体。南朝齐、梁时,日本国在古坟时代。古坟时代以四至七世纪以奈良县为分布中心形制为前方后圆的古坟命名。这时汉字传入日本已有数百年,成为了公共权力机关的文书专用文字。随汉文书籍的传入,以文身为野蛮陋习的观念也输入日本。距朝鲜、中国最近,因而文化最先进的九州岛和实力最强的本州岛会极力避免文身这种令人尴尬的称呼,文身被专用于称呼日本最主要岛屿中最弱小的四国及周围小岛的“蛮夷之人”。本州岛人为了在文化 上与九州岛争长,主张本州岛自倭国见于历史记载的汉朝起就是倭大国,而流亡汉人在本州岛地区国家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本州岛有大汉国(即汉大国)之称。 如果当时日本已有根据中国书籍,称自己为扶桑的说法,慧深当注意到。但这种说法同“扶桑”在中国的原意有很大差距。对于验证中国书籍中关于扶桑的记载、明了相关的宇宙模式没有任何帮助。《三国志·倭传》明确提到倭国以外的地方: 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参问倭地,绝在海中洲岛之上,或绝或连,周旋可五千余里。 女王国以东的倭种诸国即四国、本州岛等地。侏儒国在琉球。裸国应在热带地区,黑齿国与之相邻(或同为南方大国)。裸国、黑齿国与倭国保持着经常性的往来,其间或绝或连的海岛包括台湾、菲律宾等地。两国在大的海岛上,称为洲岛。周旋五千里如果是指岛的周长,按《三国志·倭传》的记里标 准,不能称大。周旋五千里应是以五千里为半径。从方位、规模看,裸国应在伊里安岛(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的土著居民至今仍有只戴传统的keteka–一种 葫芦制成的阳具端鞘者。也可能裸国、黑齿国都是泛称以伊利安岛和加里曼丹岛两岛为主的地区,前者指居民因气候炎热,常裸露身体,后者指居民嗜食槟榔,牙齿往往被染成褐色。 慧深为探明东极扶桑的真相,从日本出发,沿着传统的海上航线,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三国志》称侏儒国东南船行一年处为黑 齿国,慧深称其地为扶桑国,名称不同,却同是以嚼槟榔、食槟榔叶之俗命名。《梁书》说“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前一个“东”是两地间的比较方位,后一个才是通常的相对方位。我们不知道,当时人们是如何判断出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日本之东的。但可以肯定,他们已经有了解决类似地理经线这样的航海难题的独特的方法。 慧深在伊利安岛居留的时间较长。后渡托利斯(Torres)海峡到达澳大利亚。沿着澳洲大陆东岸南行,深入到澳大利亚的东南端,记录了鸭嘴兽这种世界上最奇特的哺乳动物。并在回国时携带了种兽。 慧深在整理探险记录时,必然会对已有的宇宙模式有所怀疑,并提出自己的认识。这从《梁书》中仍可见其端倪。慧深没有按行程记多扶桑木的扶桑国之后马上记女国,即澳大利亚,而是在说明扶桑国得名之后,完整讲述包括东西伯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扶桑之地,然后单独叙女国。慧深经过沿澳洲东海岸的长距离航行,应该已经认识到,女国所在的是相当于邹衍大九州岛说和《十洲记》中洲一级的地理单位。但无论对澳洲大陆还是北极,慧深都缺乏明确的认识。特别是澳洲,此前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彗深存在著述的困难,但更大的困难却是让人理解和相信自己的介绍。也因此慧深把明确可知的东极扶桑定了伊利安岛。 慧深在是通过科学考察发现旧大陆之外新大陆的第一人。慧深的探险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本文的结论也许比不上墨西哥说更让人激动,但愿触及了如何看待和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的问题。 3 古文献中的含义◎ 词语解释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3.东方古国名。 日本或墨西哥,墨西哥可能性较更多。《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4.植物名。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 5.乐名。《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6①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②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也作榑桑) ◎ 文献记载《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生于东方,为十曰之居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淮南子》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东极西极的观念与先民的迁徙相结合,汤谷成为墨西哥一个真实的所在。扶桑树实物是上述论证的证据。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玛雅的人形扶桑树,与“婼”字相合,表明中美洲确为汤谷扶桑之地--扶桑国,而且玛雅人有扶桑图腾。甲骨文,金文“叒”即“若”字,是“桑”字的树冠形状。婼为叒首人身,又放在表示祭祖的亚形之中,“婼”,“若”表示图腾祖先无疑。《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都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在大汉东二万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这里说得很清楚,文身国、大汉国在北亚,扶桑在美洲,“在中国之东”,是十分准确的。那种认为扶桑即日本的说法根本讲不通。慧深游历美洲把见闻带到国内,是正史中关于美洲最明确最直接的记述。有人说法显和郑和去过美洲,未必可信,但我们可以坚信,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往来于美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从加拿大直到南美,表示中国属性的汉字、铜钱、服饰、雕像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而以墨西哥一带的文物为最丰富。扶桑国作为美洲最高文明的核心地带,凝聚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今天,如果你去墨西哥奇瓦瓦州和尤卡坦半岛一带考察,你一定会对《山海经》有更深的领悟! ◎ 《十洲记》“扶桑”也出自汉 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洲 原文: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污,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状。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十丈者也。 《十洲记》曰:(扶桑)东有碧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不咸苦,正作碧色。(《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万里,太帝之宫,太真东王君所治处。(《艺文类聚》)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馀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尺,一千馀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太平御览》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有太帝宫,太真东王所居;有蓬莱山,周回五千里。山外有员海绕其山,海水色正黑色,谓之溟海。(《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叶似桑树。又如椹树,长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张平子《思玄赋》:凭归云而遐逝兮,夕余宿乎扶桑。)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北面一万里有大帝宫,太真东王公所治处。山外别有员海绕山,员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惟飞仙能到其处。(《太平御览》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宫,东王所治,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千围,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根,(《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椹。)体作紫色,其树虽大,椹如中夏桑也,九千岁一生实,味甘香。(《艺文类聚》) 1、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 2、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也作榑桑。 4 小说《扶桑》◎ 基本信息作者: 严歌苓 ISBN: 9787531319535 页数: 245 定价: 13.0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装帧: 精装 出版年: 1998-10-1 ◎ 简介扶桑,一个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女子;克里斯,一个同时代的白人少年。他们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相遇相识,发生了恋情。因为扶桑是个20岁的中国妓女,而克里斯是个家境殷实的白人少年,这爱情不仅凄迷,而且成了命运的挑战。 性格即命运,因为扶桑怪异的性格,也使得她在大起大落的命运波折中挣扎起来。从被卖为妓女,到被人轮奸,到与自己的丈夫失之交臂,这一切仿佛都无法在扶桑的内心印上烙印。她从从容容地听从本能的体认,以三寸金莲走过一个又一个灾难。扶桑的性格在作者如此刻画下,有了非同一般的现代意义。 ◎ 评价一个古老东方的成熟女子和一个年轻民族的男孩之间的向往长久存在下来了。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一瞥目光的碰击,存在于他们超于语言、超于文化的会心一笑,存在于他们的时而理解时而误会,存在于他们最终的无条件接受彼此的差异,接受这差异带来的乐趣和痛苦。 ——严歌苓 沦入风尘,突遭蹂躏,永失所爱;这一切仿佛都无法在她的心里留下烙印。 于是,人性光辉便再也不能被涂污、践踏、毁灭…… 百年沧桑,命运跌宕,他们于沉浮中尽现卑微,于爱情中重获高贵 扶桑花女孩默默无言,以大地母亲之姿慈悲注视着充满肉欲官能的俗世 生生不患,任人践踏,包藏万物,有容乃大 ——编者(书封面) 《扶桑》是一部以丰富的感性书写的,令人难以平静的作品。它呈出错综复杂的种族间情爱,是对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的一次敏锐的探索性对话。 ——美国《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怪异而震撼的小说。严歌苓如同一位镜头简练而丰富的导演,不动声色地为我们展开一幅幅既柔情又惨烈的生动画面。 ——美国《洛杉矶时报》 严(歌苓)精湛的故事描写为你展现了一个有关永恒的,不屈不挠的爱情故事。 ——英国《观察家报》 这是一部大胆、性感而令人激动的有关禁锢与爱情的小说。作者以极为独特的语言,表现了生动的历史场面。 ——英国《出版新闻报》 ◎ 文章内容◎ 第一章这就是你。 这个款款从呢喃的竹床上站起,穿猩红大缎的就是你了。缎袄上有十斤重的刺绣,绣得最密的部位坚硬冰冷,如铮铮盔甲。我这个距你一百二十年的后人对如此绣工只能发出毫无见识的惊叹。 再稍抬高一点下颏,把你的嘴唇带到这点有限的光线里。好了,这就很好。 这样就给我看清了你的整个脸蛋。没关系,你的嫌短嫌宽的脸形只会给你看成东方情调。你的每一个缺陷在你那时代的猎奇者眼里都是一个特色。 来,转一转身。就像每一次在拍卖场那样转一转。你见惯了拍卖;像你这样美丽的娼妓是从拍卖中逐步认清自己的身价的。当我从一百六十册唐人街正、野史中看到这类拍卖场时:几十具赤裸的女体凸现于乌烟瘴气的背景,多少消融了那气氛中原有的阴森和悲惨。 你始终不同于拍卖场上的所有女子。首先,你活过了二十岁。这是个奇迹,你这类女子几乎找不出活过二十岁的。我找遍这一百六十本书,你是唯一活到相当寿数的。其他风尘女子在十八岁开始脱发,十九岁落齿,二十岁已两眼混沌,颜色败尽,即使活着也像死了一样给忽略和忘却,渐渐沉寂如尘土。 而你绝不同于她们。 不要急着展现你的脚,我知道他们不足三寸:两个成了木乃伊的玉兰花苞。别急,我会个你机会展露他们。你毕竟不像活在1890到1940年间那个女人,住企李街129号,靠展览她的三寸金莲挣生计。每天有几千游客肃穆地在她门口缓缓移动,看她死亡的足趾怎样给平整地折向脚心。他们多半从已有斯文的东部来,也有的从大西洋彼岸来,专门来参拜这活生生躯体上的古老末梢。他们从那脚的腐臭与退化中,从那盘根错节的繁杂秩序中读出“东方”! 我已经基本上清楚你的身世。你是个二十岁的妓女,是陆续漂洋过海的三千中国妓女中的一个。你登上这遍地黄金的海岸时已二十多,因此你成熟、浑圆,是个火候恰好的小娘儿。你没有技艺,也没有妖惑的妩媚,丝毫不带那千篇一律的淫荡眼神。你的平时和真切让人在触碰你的刹那就感到了。你能让每个男人感受洞房的热烈以及消灭童真的隆重。 因此你是个天生的妓女,是个旧不掉的新娘。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夏天,圣弗朗西斯科那条六尺宽的唐人巷里,某个笼格般的窗内站着个不小巧的女子,就是你。 你有个奇怪的名字:扶桑。你不是从广东沿海一带来的,因此你的售价比“阿珠”、“阿彩”、“阿蜊”们要高。沿海地带女子很难证实自身与港口川流的洋水手无染,身价都要低三成。 这时你看着二十世纪末的我——我这个写书匠。你想知道是不是同一缘由使我也来到这个叫“金山”的异国码头。我从来不知道使我跨过太平洋的缘由是什么。我们口头上嚷到这里来找自由、学问、财富,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究竟想找什么。 有人把我们叫做第五代中国移民。 你想我为什么单单挑出你来写。你并不知道你被洋人史学家们记载下来,记载入一百六十部无人问津的圣弗朗西斯科华人的史书中,是作为最美丽的一个中国妓女被记载的。记载中,他们不苟言笑地说: “那个著名的,或说是臭名昭著的华裔娼妓扶桑盛装出场时,引起几位绅士动容而不禁为其脱帽。” “被视为奇物的这位华裔妓女最终经核实,她的身体与器官并非特异,与她的白种同行大同小异。” 你知道我也在拍卖你。 你再次转身,现在我看见你脑后那个庞大的发髻,一根白玉簪,一串浅红绢纱花从左耳一路插下来,绕半个髻。几年后你的发髻深处将藏一颗制服铜纽扣,是克里斯的,那个白种少年。 第一次见你,起念嫖你时,他只有十二岁。 还是在一切都没开始的时候,一切乱糟糟的情、冤孽、杀戮都尚未开始。 我们来看一看你最初的模样。现在很好,我们之间的遥远和混沌已稀薄,我发现你蓦然间离我这么近。 最初你并不出色。你二十岁。比起干你这行的女子们,你已太老;二十岁,还是去死的年龄。 扶桑你要叫啊。你十三四岁的前辈教你。你卖不出去,晚饭时没有的。再卖不出去,你就给剥光衣服,让蘸了水的皮鞭抽。比你年轻的同行觉得你是一堆废物,不会叫卖自己,不会对窗外的男人把眉眼弄得勾勾搭搭。 史书对这种肉体叫卖都有详尽记述—— 华裔妓女们的叫卖通常有三种: “中国妞儿好啦,先生里头看啦,您父亲他刚刚出去啦!” “一毛钱看一看,两毛钱摸一摸,三毛钱做一做啦!” 偶有为如此直接坦率的言辞和低廉的价钱打动者,回首留步,在大同小异的半大女童中选定一位。 你是不叫的。有人往你看,你慢吞吞对人一笑。你笑得那么真心诚意,让人觉得你对这个世道满足极了,你对这个看你得人中意极了。 恐怕就是你的沉默和你心甘情愿的笑使识货的人意识到你绝不是一般货色。有人开始在你窗前慢下步伐。你就像此刻一样,从咿咿呀呀的竹床上站起。你显得高大、实惠,动作的稍微迟钝使你几乎是庄重的。 人们一时间忘了你是个笼中待售的妓女。 好了,我基本看清了你最初出现在金山码头的模样,绝不会让你混淆于来自中国的三千红粉。 晚间的雾从海上漫上岸。街上的尘土被雾浸湿,变得沉重,沉淀下来。 不再从扶桑的窗子袭进呛嗓子的细尘。 有些冷,有些饿,有些困倦,扶桑看着马车上一颠一颠的灯。 隔壁是十四岁的阿白,已经把嗓音叫成了撕布声。三个白鬼仔走过,不超过十一二岁,听阿白叫,伸出脏手指抵在喉头,发出纸在风里抖的笑声。 阿白改口叫道:快进来呀,你爸爸刚去! 小白鬼们像莽汉那样敞开怀,露出大而怪状的肚脐。他们求阿白解开衣钮。 阿白和他们在价钱上扯皮,一边把衣襟扇开扇合。阿白的乳房像毒蚊叮出的两丘肿块。脸上有十来粒浅浅的天花斑。 阿白的竹床唱起来,出来了节奏:咿呀、咿呀、咿呀、咿呀。阿白听不见? 扶桑起身,更响地回应阿妈,一边扯扯拽拽坐得长短不齐的裙子往自己屋走。 慌张和欢喜让她步子不匀,有些蹦跳。一个月时间,她就等这么个人,等来了,她不该又慌又喜吗? 回到自己的笼格里,扶桑吓一跳,以为撞错了门。这里头戳了四支红蜡烛,上好的檀香在屋里绕成网织成幕,熏得她眼睛也细了。 蜡烛火舌扭动,整个屋子的金红空间也跟着不稳了。扶桑想,阿妈也是欢喜她的,舍得这么好的香烛。 她对着镜子看看,两颊的红。她用梳子把两鬓抿齐,很响地掼下梳子,抓起花插上。扶桑的头一个男人会是什么样子?她头不敢回。癞痢?跛腿?独眼?兔嘴?她笑起来,随那门吱吱吱的给推开。 很静的一个人进来了。 扶桑是从镜中看见了他。她一咬嘴唇,把胭脂吃掉不少。 他连笑都没有。他就那样半个人在门内看扶桑从凳子上升起,眼睛不懂的和不相信的瞪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