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学与现代人
释义

作者把本书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佛教的主旨;第二部分解释佛学的重要理论与学佛的方法:第三部分分析了人们对佛教产生误解的原因;第四部分展望佛教未来的发展,特别在佛教传播与世界和平的关系的论题上会着墨更多。

图书信息

书 名: 佛学与现代人

作 者:胡百熙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

ISBN: 9787562149446

开本: 16开

定价: 18.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两大要旨:

一、为初学佛者提供入门的基础理论;

二、为有其他宗教信仰又希望了解佛教的人提供学习的平台。本书没有要求佛教以外人士转信佛教。

作者简介

胡百熙 生于1937年,律师,学者,现居香港,祖父胡翼南(1847—1916)是清朝末年的作家和思想家,父胡恒锦为香港著名律师。胡百熙博士于1962年考得律师资格,与其姊胡紫棠律师创办胡与胡律师事务所。1969年与友人创办远东交易所(Far East Exchange),为当时香港第一所华裔主导的证券交易所。1981年与两位友人吴毓磷博士及黄景强博士,创办了澳门东亚大学,后易名为澳门大学。胡博士亦热衷于学术研究,创立世界语音规范于六个共同点的理论,称为“Theory of the Hexstave”。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1部分: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宗教?

第二章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第三章 佛教与其他宗教作比较

第2部分:理解佛教的必备知识

第四章 佛教如何解释我们生命中出现的现象?

第五章 学佛的真正裨益是什么?

第六章 修行的纲领

第七章 佛经

第八章 四圣谛

第九章 八正道

第十章 缘起法

试读章节

第1部分: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宗教?

所有宗教和宗教理论都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产物。让我们首先分析宗教产生的原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了解宗教存在的理由。

现代人的心态是否在某方面与原始时期祖先们的,i5态如出一辙呢?很可能二者都有一种天生明辨是非的本能,从而产生一个避免做错误事情的倾向。我们把现代人的心态与远期祖先的心态所拥有的共同质量,称为“良心”。

关于是非的观念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会受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并随之发展。成长过程中,通过接触照顾我们生活的人,尤其是父母,对与错的概念和标准被他们所塑造和影响。因此,例如,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一大一妻制,而合法婚姻以外的性生活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标准可能不宜用来判断早期祖先的行为。如果再追溯历史,奴隶制曾经合法,乱伦曾经也被允许。

古代人与现代人都有很多共同重视和关心的东西。古代人与现代人一样,都意识到他们生命历程的有限性。例如,二者都希望知道生命的时限、牛命可否延长,以及人死后会怎样?相信人们都有兴趣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某一阶段,人们开始有了来生(死后可能体会的情况)的概念,包括哪些行为会对来生产生影响。宗教的概念和哲学开始围绕着这些观念而形成。

生活在古时的人们有时会被自己所看见的现象所惊吓,比如雷电和自然灾害等,他们会幻想出一些传说来解释这现象。一些人认为一定有…位造物主。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说法,因为在可观察到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经过创造才存在的。他们相信上帝、造物主或者其他的神明是创造者。他们更推测:既是创造者,上帝自然要控制他所创造的一切,例如以雷电交加来表达他对人类行为之不满。

人们的思想不断改进,当他们掌握了科学知识,往往就推翻了自己从前的某些信仰。于是,他们就要抛弃与科学观点不相符合的陈旧观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