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FSA纪实摄影活动
释义

FSA摄影纪实运动影纪实运动

美国持续整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和中部农业地区的大干旱,造成严重饥荒。农民不得不往西迁移,为此美国设立了一个“迁居管理处”,去帮助这些不幸的人。1935年改名为“农业安全局”简称FSA。FSA先后雇用了30名摄影家,把农村贫民窟的悲惨情况拍摄下来,同时还拍摄了一些有钱的美国人在迈阿密度假的情况,作为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这就是美国摄影史上著名的FSA摄影纪实运动。这使得农业安全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因社会纪实摄影成名的社会机构。

FSA纪实运动的主要摄影家及代表作品

多罗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1895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努扎霍

1914年,阿诺德·金瑟送给她一生中第一台照相机

1917—1918年,随画意派摄影家可拉伦斯·怀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35—1942年间,主要在美国南部和西部22个州拍摄季节工,用谷物交租的佃农,租地自行经营的农民,以及大萧条时期的其他受害者。

1936年拍摄《季节工母亲》

1965年逝世

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 )1903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

他对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纪录性摄影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对美国人民和美国生活中的人工制品精细地、细致入微的正面描述(赛满货物的商店内景、橱窗、广告栏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摄影者。

他已开始就对施蒂格利茨这样的艺术摄影家的“华而不实”,斯泰肯等人的“商业主义”表示谴责。他方其了早年写作、绘画的野心,转而从事摄影,并形成一种不加渲染的、简洁、质朴的风格,试图将最真实的事实赤裸裸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1975年逝世

阿瑟·罗斯坦(Arthur Rothstein )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一位重要的新闻摄影记者

1935—1940年间,在“迁居管理局”和“农业安全局”工作,在风格上他受沃克伊文思和本沙恩的影响。他的作品《干旱风暴图》和气他一些美国农村照片是最著名的。

1971—1972年,他担任“美国杂志摄影家学会”《无限远》杂志编辑和“美国环境保护局”以及“美国钢铁学会”摄影教育顾问。同时担任《游行》杂志摄影主任。

卡尔·迈登斯(Carl Mydans )1907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

1931年,得到一台35毫米照相机,进入新闻摄影界

1935年,参加FSA活动后,斯特赖克派他去拍摄南部的棉花工业

除了拍摄棉花工业和客观事实外,他还拍摄了那些被剥削的人民的苦难生活,创立了一种被FSA其他摄影师所效仿的拍摄方式

1936年,协助创立《生活》

1944年,他担任《时代与生活》驻东京新闻处处长,长达四年

2004年去世

罗塞尔·李(Russell Lee)1903—

FSA纪实运动的主要摄影家及代表人物

本·沙恩(Ben Shahn)

杰克·德拉诺(Jack Delano)

马恩·波恩特·沃尔科特(Marion Post Waleott)

约翰·瓦尚

约翰·克利尔

戈登·帕克斯

《生活》杂志

《生活》杂志:亨利·鲁滨逊·卢斯于1936年在美国创办,(72年第一次停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道杂志,代表着新闻报道摄影史上的一代辉煌。

《生活》杂志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办刊风格上,重视编辑的作用,强调整体概念。而采用组照的报道形式(Photo Essay “摄影文章”)是《生活》的特色,也成为至今摄影报道的主要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对德国新闻报道摄影经验和FSA纪实手法的综合借鉴。

二是《生活》杂志拥有众多最优秀的新闻报道摄影家, 《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天地,他们也以各自的智慧和才华,摄取下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瞬间,而使《生活》成为举世闻名的摄影杂志。

《生活》杂志的优秀摄影家及代表作品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 )

艾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Alfred Eisensteadt)

卡尔·迈登斯(Carl Mydans )

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 )

安德列·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 )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 (Margaret Bourke White )

玛格利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 White 1904—1971),30—50年代享誉世界的著名新闻摄影记者,1936年进入《生活》并一直合作到50年代,她作为一名记者,一生中多次对苏联进行采访。41年德国进攻莫斯科时,她是唯一在场的西方摄影记者,1942年在埃及北非战场进行采访,46年对印度采访,记录下印度独立建国,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时期的暴乱和48年遇刺前的圣雄甘地,50年采访南北的种族骚乱和劳工暴动以至于南非当局禁止《生活》在国内发售,52年采访朝鲜战争。由此可见这位摄影记者一直辗转与个战场之中。

艾尔弗雷德·爱森斯塔特 (Alfred Eisensteadt)

1898年生于德国的A·艾森斯塔特被称为“新闻摄影之父”,他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促进和推广摄影报道的少数先驱之一,善于使用35毫米小型相机,专门利用现场光抓拍人物自然生动的神态。《胜利之吻》就是他抓拍风格的代表作之一。A·艾森斯塔特是美国著名的《生活》周刊最早的四位摄影师之一,在为《生活》供职的40年时间里,他大约完成了两千多次采访任务,有九十多期的杂志封面都用的是他拍摄的照片。

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 )

史密斯以他具有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精湛的拍摄技艺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著名摄影记者。除了《生活》杂志以外许多世界著名的图片组织也留有他的身影,如美国的《新闻周刊》、《大众摄影》、《黑星新闻社》和“玛格南”图片社。他特别擅长使用组照报道的表现形式,也正是现今所时尚的系列专题摄影。

问:

人们把你称为“浪漫的理想主义者” 你对这个称呼作何感想?

答:

我不晓得那是什么意思。平常老是叫我浪漫派的人,都是由於他们在生活中嘲讽愤世并受尽挫折,所以才什么也信不过了。而当我坚持信念时,他们就把我称为浪漫主义者。

安德列·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 )

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摄影家之一,仅在为《生活》供职期间,就提供有350组采访报道。其作品在构图和结构形式上特别考究,同时也是高产的摄影理论家。著有多部摄影书籍。严格的讲,费宁格并非只是一个新闻摄影家,或只有纪实摄影的成就,而是在许多领域诸如城市风光、建筑、人体、显微和望远摄影,都显露出其才华,尤其在长焦望远摄影上,有着出色的精彩表现。其著作还包括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摄影的创造力》。

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

玛格南图片社是国际性的新闻图片社。1946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杰等人。由于他的成员的作品质量非常之高,“玛格南”成了一个极出色的图片社。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注:玛格南也被译为麦格那姆,愿意是大酒瓶)。1936年,当时在巴黎参加某新闻社的招聘而落选的卡帕、布列松、西摩等人,相识在一个酒吧,约定十年后再相聚。1946年,当初的心愿得以实现并成立了新闻组织,就以当年饮酒的酒瓶命名。玛格南图片社就因此而得名了。

玛格南的主要成员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人,1908- “天下之事莫不各有其决定性瞬间。对我来说,相机就是素描簿,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套句术语说--它主宰著怀疑和决定同时并生的瞬间。为了「赋予世界意义」摄影者必须感觉自己与镜头内所看到的事物息息相关。”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家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的“决定性瞬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美学理论,以及他对“安排的”照片和摆布的环境的厌恶给摄影家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不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

他曾经说:“我从一些早期的电影中学会了观察。”

他写到:“首先,我渴望用一张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照意味着纪录——同时何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上。”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匈牙利人,1913-1954 如果你的照片

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离

炮火不够近。

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匈牙利人 1913-1954,原名安德列·弗雷德曼(Andre Friedman )1936改名为罗伯特·卡帕,46年成为美国公民,是本世纪最著名的战争报道摄影家。一生中拍过很多次重大战争,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它广泛的记录了人民在前线和在战乱的生活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和所蒙受的苦难。1936年卡帕在西班牙内战时期报道过共和军的活动。1938年他报道了日本的侵华战争。40年代担任《生活》杂志和《柯里尔》双周刊的战地记者,随同美军拍摄过北非和欧洲战争。1947年他与卡蒂埃-布勒松等人创办了玛格南图片社。1951-1954年任社长。1948-1950年,卡帕记录了以色列国的出现。1954年他为《生活》杂志采访时,在印度支那(越南)的太平省地区被地雷炸死。

戴维·西摩(Daivd Saymour)1911—1956 本世纪最著名的战争新闻记者。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1954年在卡帕死于越南在战争后继任社长。56年在苏伊士运河冲突的采访中。身中炮弹不幸死亡,终身未婚,年仅55岁。西摩拍摄过世界许多战事,但最使世人缅怀纪念的,是他有关战争下的儿童的拍摄。正是由于怀有善良的同情心,以深诚的情感和人本的爱去拍摄,而使得他的儿童照片富有机强的感染力。

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 瑞士人 1916-1954 比肖夫,瑞士人,是从绘画转入职业摄影的。他曾在苏黎世艺术学校学习制版,是战前为数不多的,受过正规摄影训练的一名欧洲摄影记者。比肖夫作为自由摄影家,花了3年的时间集中研究光线和形式,贝壳和花的图案以及某些时装摄影。1939年迁至巴黎,试图以绘画位职业。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他应征入伍。正是在战争的年代里,比肖弗对摄影的认识深化了,于是便转入摄影。即使如此,他一生都未停止画素描和速写。比肖负的生命并不算长,其摄影之所以能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一是新闻摄影的艺术性,比肖夫的照片,在深刻表现新闻的纪实和实效的特性外,还很注意构图和造型,证明了新闻摄影也应当有艺术性。二是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这反映了作者人格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