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心经
释义

佛心经,又名《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收在《大正藏》第十九册。全经旨在说明大随求陀罗尼的心中心咒功力广大,以及此咒印契所存有的不思议力。其中,上卷采用较为端整的记述法,下卷则展现阿难尊者被引入密教的过程,并陈述阿难及释尊的问答。

佛心经

密教诸经轨中,强调印契之重要者,惟有此经。特别是有关同一陀罗尼配以不同印契,即可出现不同效验之说,更为本经所独有。又,唐·不空译《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中,心中心咒单称心中真言;再者,本经所举印契稍异于《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所说,但其中也有相同者,故具有参考价值。

民初谈玄撰〈心中心咒的研究〉一文,对于此经之真伪及译者,曾提出质疑。然亦有认可此经为真撰者。

附件

附︰神林隆净〈佛心经解题〉(摘录自《国译一切经》密教部三)

注意事项

第一项

本经之应特别注意者,有下列诸事。其一,经中出现释尊与大日如来为同一佛身的观念,卷下记述阿难尊者与毗卢遮那佛的问答,此与《杂阿含经》卷二十二(大正2·155a)称释迦为毗卢遮那之处,主旨大体一致。之后,纯密思想出现,改以释尊为变化身,以大日如来为法身,明确区分此二佛。如此严格的区别设立后,大日如来的对告主换成金刚手秘密主,纯密教的教系中,因而几乎完全未见阿难向大日如来发问的纪录。依此看来,制作本经的当时,佛身观的思想显然尚不发达。

第二项

另须注意阿难尊者为声闻的代表人物。一般而言,声闻众并不十分欣仰大乘思想,而普遍认为大乘教非佛说,大乘教徒也贬斥声闻一派为小智之辈,不足以语深理,常卑视小乘声闻。本经却描述此小乘声闻的代表人物,悲叹释尊的大通力令其难可解了,后遂信服释尊的大通力,赞叹佛陀的威德,而归信此秘密乘。另一方面,文中也认为秘密乘在释尊之世即已存在,只是被一般声闻弟子们视为不可解而已。

解释

此上二项,记述于下卷。而上卷之中,特别值得注意之点,是五道巡官、司命司察、精只等语的出现。乍看此等语词,本经似乎掺杂有中国的道教思想。然若据此骤然论定本经全篇完成于中国,则又未免失之武断。如上诸语的出现,的确减低了本经的可信度。但笔者仍以为此经是译经,而非中国人所构创。五道巡官监视五道众生之说应该是根据四天王于六斋日巡视娑婆世界人道众生的传说,再加以发展形成的。而司命司察一语源自四天王巡察天下的思想,也是可以想见的。其次,精只之语全不见于纯密教经典中,若释之为地神也未尝不可。但印度的地神与中国的精只完全不同。中国人所谓的天神地祇与印度所称的天神、地祇,语稍似而指涉迥异。不论如何,中国道教用语出现于译经中,应委责于译者。译者为使佛教思想普及中国,有意强调佛教中也含有近似中国的思想,以吸引中国人的注意,进而信奉佛教,故往往采用此等译语。(中略)

笔者深信本经并非中国之创构,而是某原文的译本。倘使本经出自中国,文中应含中国风韵,全文的开展也应更为完整才是。

[参考资料]《密教仪轨与图式》(《现代佛教学术丛刊》{7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