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
释义 |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全一卷,译者佚名。又作自化作苦经、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 佛经正文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出耆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崛山,遥见世尊,见已诣佛所,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佛告迦叶:「今非论时,我今入城乞食,来还则是其时,当为汝说。」 第二亦如是说,第三复问:「瞿昙何为我作留难?瞿昙云何有异?我今欲有所问,为我解说。」 佛告阿支罗迦叶:「随汝所问。」 阿支罗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苦自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作者,此是无记。」 迦叶复问:「苦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他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苦自他作耶?」 佛告迦叶:「苦自他作,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瞿昙,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耶?」 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者,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瞿昙所问苦自作耶?答言无记。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无自因作耶?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 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无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作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 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 ,颜色鲜白。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於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世尊!彼生何趣?何处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诸比丘:「彼已见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盘,汝等当往供养其身。」 尔时世尊为阿支罗迦叶受第一记。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简要解释本经内容为阿支罗迦叶问佛陀‘苦’系自作、他作、自他作,或无因作,佛陀以十二因缘法答之,谓诸法乃至‘苦’之生起,皆由‘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而来,既了知缘‘无明’而有‘行’,即知灭除‘无明’则可灭除‘行’,若离此诸边,即为中道。阿支罗迦叶闻法后遂得道,然不久触牛而死。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佛陀说此乃因其已见法、知法而般涅盘之故。又本经虽称自化作苦经,然由其内容视之,可称为自他作苦经。于杂阿含经卷十二亦载有本经内容所记之事。 引相关词佛三事入城 佛三语 佛三身赞 佛世 佛丧花 佛为优填王说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胜光天子说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黄竹园老说经 佛乘 佛乘戒 佛书出版界 佛书解说大辞典 佛事 佛五姓 佛以一音演说法 佛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