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家妙语话人生 |
释义 | 概述:本书共分十二篇,分别是放下篇: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慈悲篇:常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渡己渡人;宽容篇:宽容是对生命的仁慈;修养篇:内圣而外王,修养是灵魂的美韵;无欲篇: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学习篇:学习能够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和人格;智慧篇:拥有智慧就能拥有世界;成败篇: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布施篇:常行布施之人,才能得到福报;做人做事篇: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随缘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平常心篇: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 概述作者:宋天天 ISBN:978-7-80228-881-2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通俗浅显的释义,对那些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家话语进行解释说明,并且通过一些经典的小故事,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以及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来进一步分析阐述佛家的妙语,最后通过对佛家妙语的感悟来感悟人生。本书中还包含了三个不同内容的版块,分别是佛门名家,佛禅小故事和佛家典籍,这些版块不仅丰富了本书的内容,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而且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关于佛的知识。 目录一、放下篇惟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种坦然,不是无奈,更不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只有该放下时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惟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脱与自在/2 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杂念/4 放下笔该放手的东西,你便会拥有快乐的人生/7 生活,不是为了去生气/9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太在意别人的毁谤/11 放下贪欲,才能远离痛苦/14 人生不如意之事,往往是由执着所造成的/16 要有所求,有所不求/18 放下对别人的仇恨,才能得到心灵的解脱/21 二、慈悲篇常怀一颗慈悲之心,才能渡己渡人 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什么是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心就是一颗丰富、博大、温柔、热情、善良、宽容、深邃、纯净、敏锐、温润的心灵。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刀枪武器,更不是权位势力,而是慈悲。只要我们有一念之慈,万物皆善;只要我们有一心之慈,万物皆庆。 慈悲是抚慰人心的良方,更是救急扶危的圣药/26 积小善为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28 积小恶为大恶,勿以恶小而为之/30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33 恶本还身,做恶行的后果会返还给自身/35 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37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39 感谢给你带来逆境的人,因为你会变得更强大/41 慈母的恩情比须弥山还要高/43 子欲养而亲不在,世上惟有孝顺不能等待/4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