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宝 |
释义 | 佛宝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南部128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大娄山北脉尾部的原始森林区。面积380平方公里。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点。属亚热带湿气候,自然条件优越,植被保存完好,是世界上同纬度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区。景区内为“丹霞地貌”,诸多峰岭露出的红色沙岩与绿色森林巧妙配合,相映成趣。由林海、竹海、峰峦、飞瀑、古寨、原始风情等组成142个景点。另佛宝指佛学术语。 中文名:佛宝风景名胜区 气候:亚热带湿气候 面积:380平方公里 特点:山雄、水奇、石奇、林茂 主要景点:回龙桥 土地庙 五祖庙 景观介绍(回龙桥 土地庙 五祖庙 叫化营 邮铺 张爷庙 烟铺 回龙拍摄场 九如号 仙姑堂 太白楼 清源宫古街栅 烟馆 清源宫 禹王庙 蒲记药堂 尧记酥饼铺 德泰号盐铺 万寿酒肆 万寿宫 文坛 福星宫 常乐社 太平缸 唐记发店 礼和社 梅葛帮 京果铺 吊脚楼 回龙河 天主教堂 天禄角 茶坊巷 汪公馆 天后宫 恒昌当铺 福泰钱庄 绣楼 竹木帮 水巷子 惜宇亭 黄葛树 火神庙 肖记豆腐坊 金河织布坊 福华醋房 灯棚 天灯庙 西河街 天堂河 大漕河 福宝大桥) 佛宝镇简介福宝古镇又名佛宝镇,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 福宝古镇依山傍水,五桥相通,三水相汇,镇周青山翠迭,河岸绿竹摇风。回龙街是全镇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排排吊脚木楼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房舍多为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灰瓦、白墙、青石板的天井,间有回龙桥、三宫八庙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景观介绍回龙桥回龙桥是沟通双河半岛与万寿山交通的古桥,因跨越回龙河而得名。本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长25米,宽4米,拱高6米。桥拱中央镌刻有一条龙,曾挂有一口青铜剑。原桥栏为歇山式房顶式样,桥栏两端雕有麒麟动物,可惜在”文革”中遭损毁。回龙桥是大漕河流域最早的石拱桥,对本流域桥梁建设与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用。 土地庙土地,俗称土地公,土地爷,是古代神话中管理一个小地面的神。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后来人们还将一些去世的名人奉为当地的土地神,如从前南京有的地方奉萧和为土地爷,重庆有的地方奉韩愈为土地爷。敬土地神的日子称“杜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立春后的社日称春社,立秋后的社日称秋社。福宝古镇的土地爷与其他地方的土地爷比较起来,自有鲜明的特色。其他地方的土地爷是一个土地婆婆,这里的土地爷却是“双飞燕”——两个土地婆婆,要比别的土地爷“开放”得多,萧洒得多! 五祖庙五祖庙供祀的是五位瘟神。他们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琐的儿子。随文帝时,不少地区疫病流行,便下令为瘟神立祠,在五月祭祀,以免遭瘟疫之灾。古镇的五祖庙会是五月初一。过去有点河灯放纸船送瘟神的古俗。福宝古镇庙宇较多,素有“三官八庙”之说。古镇民居中点缀处处宫、庙、坛、祠,这既表现了古镇的独特风韵,更体现着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叫化营叫化,亦称叫化子,即乞丐。叫化营即丐帮住所。丐帮中的已婚男子称叫化公,已婚女子称叫化婆,小男丐称叫化儿,小女丐称叫化女,领头的称叫化头。他们单身行乞叫“讨口”,集体到富家乞讨叫”吃大户”。民国时期,这里居住的乞丐通常在20人上下。他们除乞讨以外,还打制炉灶,逢场天租给本街和乡下上街卖小吃的商贩使用。解放后,叫花营消失。 邮铺邮铺也叫铺递,是旧时传送公文的驿站。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合江设新场铺,据传这里便是新场铺的铺址。咸丰四年(1854年),将公文由以前的官兵传递改为差役投递,叫轮差,民间信件委托商旅传递,叫帮信。民国11年(1922年),设置福宝邮政代办所,邮铺不复存在。邮铺公文由快马传递,邮政代办所邮件为肩挑背负,步班行走。1964年合(江)福(宝)公路建成通车后,福宝邮件开始车运。 张爷庙张爷庙供奉的主神是张飞。张飞(—221年),三国蜀汉大将。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东汉末从刘备起兵征战,攻取益州,建立蜀国,任车骑将军。章武元年(221年)从刘备攻吴国,临行时被部将刺杀。因张飞从军前系屠夫,性格忠义勇猛,故成为屠商敬奉的神。旧时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张爷庙会,屠商进庙祭祀,乞求保佑发迹。平日,庙上到沿街肉案提取半斤肉的钱,供庙内香油和香师开支之用。庙内现存乐楼典雅美观,台栏雕刻细致传神。 烟铺烟铺是制作、销售水烟的铺坊。过去福宝山区是合江烟草的集中产地,产出的土烟色味俱佳,称“菁土烟”。民国初年,古镇烟草制品作坊开始出现。本铺是张姓祖业,张氏从乡间购买烟叶,制作水烟销售。水烟也称“黄烟”、“刀烟”,是以金黄的烟草加以食油等作料,夹成饼块,用刨刀刨成细丝而成。抽吸时用水烟筒抽吸,故名“水烟”。当时张氏水烟由于工艺到家,价廉物美,因而生意红火,名声远播。 回龙拍摄场此处街景特别。向前看——街道拾级而上,街沿低壁互叠,房檐高低错落,瓦盖肩比差互;向后看——近处街道一线,街房两排,远处山峦峨峨,山路弯弯,山野风光进入街道,街景与山野风光融为一体。这里同古镇陡石梯拍摄场一样,都是写生、照像、拍摄的上好场地。电影《狂》、《米》,电视剧《傻儿司令》、《世纪人生一——董竹君传奇》、《山风》等,都在这里拍摄过场景。 九如号九如号是古镇旧时有名的客栈。《诗经,小雅,天宝》篇中,有一段文字连用九个”如”字,有祝福安康长寿的意思,因此称“九如”或“天宝九如”。这家客栈以“九如”为名,寓意祝旅客身体健康,旅途平安,福寿绵延。 仙姑堂仙姑堂是一家汤圆铺。经营各种汤圆,尤以大汤圆和醪糟汤圆最有名。因本铺初创人是一位年轻貌美的何姓嫂子,她与神话人物“八仙”中的何仙姑姓氏性别相同,故友人给她这个汤圆铺起名“仙姑堂”,并称她的汤圆为“仙姑蛋”。 太白楼太白楼是一家酒铺。其铺名一说是取李白的字,李白字太白,又好饮酒,人称“酒中仙”,以之为名利于招揽生意;另说是取星宿之名,“太白”即“金星”,也就是“启明”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以之取名寓意生意兴隆。当时本铺经营的酒除高梁白酒、包谷酒、红苕酒外,还有酿制的米酒、醺制的桂花酒和泡制的乌梅酒、刺梨酒等。本铺的酒既可以银钱购买,也可用桐籽调换,各论各价。桐籽是制造桐油的原料。桐油是从前城乡居民的主要灯油。大白楼实行桐籽换酒的交易方式,既为乡下人的桐籽提供了销路,又为场上的桐油生产商提供了原料,因而受到普遍欢迎,酒楼的生意也十分红火。 清源宫古街栅福宝是从前川盐入黔的重要道口,也是川南黔北土匪打劫的主要目标。街栅,是古镇重要的防卫设施。这是安装街栅栅门的地门斗。从前,古镇匪患甚炽,为防匪患,古镇层层设防,修建街栅达10处之多。现镇南岩口大路入镇口还保存有一道完整的栅门。旧时清源宫、陡石梯街栅还带有顶篷,形如寨门,有团练兵丁把守。清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部将赵国正率百余人过回龙桥进攻古镇,民团团总杨子瑞指挥团丁占据这处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顽强抵御,击退赵兵,使古镇免遭一场劫难。 烟馆烟馆是旧时抽鸦片烟的场所。清朝时期外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连这地处蛮荒之地的山乡古镇也未能幸免,这家烟馆就是见证。清同治元年(1862年)夏末,贵州农民起义军毛步云部路经福宝时,曾将这家烟馆捣毁,但不久又死灰复燃。烟鬼们为抽鸦片,有的卖尽家产,以至卖儿卖女,最后一命呜乎。 清源宫清源宫供奉李冰和文翁。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他主持兴修水利,尤以都江堰名扬天下;文翁是西汉蜀守,他重视发展教育,开四川兴办学校先河。他们有功于蜀,蜀人为之立祠祭祀。古镇清源宫在清末香火渐衰,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起在宫内设米市,庙上在每斗①米中抽半合②维持清源宫的开支,此制一直维持到民国末年。 禹王庙禹王庙供奉的主神是禹。禹是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姓姒,也称大禹、夏禹、戎禹。据说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治水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为部落联盟首领。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此庙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系河南、湖北迁居到福宝的民众捐建,故又称“商楚会馆”,是迁居福宝的豫鄂民众集会的地方。 蒲记药堂蒲记药堂是以卖药诊治为一体的药堂。旧时堂中挂有医圣张仲景绣像,设有香案祭祀。福宝山中有野生药材数百种,有如一本展开的《本草纲目》,蒲记药堂的中草药多为蒲氏自采自制。蒲氏的医术是祖传的,以望、闻、问、切“四珍法”珍病,以汤(服汤药)烫(用药物烫贴)、针(针灸)、酒(服药酒)治病。药堂以医术高超、医德高尚闻名远近。 尧记酥饼铺福宝酥饼与豆腐干,是福宝两样传统名食,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地区。这个地区自古流传“先市豆油仁怀醋,福宝酥饼豆腐干”的说法,说明福宝酥饼豆腐干历来是这个地区的副食知名品牌。福宝酥饼饼工艺独特,配料讲究,溪水和面,柴炭火烘烤,具有色泽鲜润,饼层绡薄,香甜酥脆,入口即化的特点,人称“饼族之王”。 德泰号盐铺德秦号盐铺是旧时皮氏开设,民国末年曾在此发生过民众兜盐事件。福宝自古是川盐入黔的重要盐道,供应贵州习水等地的食盐一部分经福宝运销。由于当时食盐管理混乱,福宝成为大漕河流域和黔北地区私盐贩运的重要站口,设有盐站多处。但是,盐商们为了牟取暴利,常常储盐不售,因此民间常闹盐荒。有的乡民进山挖硝土①,熬制锅盐②食用。有的为了节省食盐,将巴盐用麻绳拴住,放在菜中搅动几下即提出,仅用点盐味撇水气。民国37年(1948年),大漕河流域食盐涨到3升米(约15斤米)换1斤盐的天价。德泰号盐铺趁机囤积居奇,有盐不售,激起民愤,在夏初的一个逢场日,由僧人尼和尚打开铺门,赶集民众蜂拥而至,用衣服、头巾、围裙等将铺内数十袋食盐全数兜完。这就是古镇有名的“兜盐事件”。 万寿酒肆酒肆即酒店。万寿酒肆因其地处万寿山顶,与万寿宫相邻而得名。万寿酒肆是古镇旧时的大酒店。每逢赶场,顾客盈门,有的划举赌酒,谈天说地,直绵到鸟雀回窝,太阳落山。本肆除接待散客外,也承办筵席。筵席用猪肉、魔玉、于笋等出八碗的,叫“舀舀席”,属下等;用鸡、鸭、猪肉等出九碗的,叫‘九大碗”,属中等;用海参、鱼翅、河鱼的,称“海参席”,属上等;用烤猪、烤羊、烤鱼,加蕨粑回锅肉、竹荪银耳羹、山菇野菌汤的,称烧烤席,属特等。旧时,只有富人才能在这里摆筵席,穷人进店多是买杯酒喝,连莱也不用,叫做‘喝寡单碗儿”。 万寿宫万寿官是清代道家供奉当今皇上万岁牌的生祠,不设神像,只供万岁牌位。此宫建于康熙年间,光绪2年(1876年)遭火焚后,由皮氏重建。本宫设有戏台、座堂,面对戏台左为男宾楼,右为女宾楼。过去这里是镇民集会、地方官员发布政事的地方,故又俗称“布事场”。万寿宫地处古镇最高处,因而它所处的这个山峦称万寿山。古镇的地形如“一龙盘三龟”——一龙是指半绕万寿山脚的回龙河,三龟除万寿山外,另有回龙河畔的天台山和乌龟山。专家称福宝古镇是“一首空间交响乐”,这首交响乐的高潮部分,正是这万寿宫所处的长长的万寿山顶。 文坛文坛的本意为“文学界”,是读书人聚会、论文和祭孔的场所。史载古镇始建文坛已遭焚毁,现存文坛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木穿逗结构,面积290平方米。过去正堂设孔子牌位,供文人祭祀;正堂后面是白云堂,为文人品茗论文、吟诗作对的场所;底层为学馆,常年开课教学。凡学童发蒙,必先拜孔子,方可入学,寓有尊师重教之意。文坛,是古镇一道典雅的文化风景,也是古镇先人崇尚文化的标志。文人书房中常备有四样东西,称为“文房四宝”。 福星宫福星宫过去是福宝哥老会仁字号的堂口。外堂是茶馆,里面有戏楼,称常乐社。哥老会是天地会的支派,俗称“袍哥”,为清代民间秘密结社。首领称大哥或大爷,俗称“舵把子”。哥老会崇敬关羽(蜀汉大将),讲江湖义气,会址称码头或公口,分仁、义、礼、智、信5堂,福宝有仁、义、礼、智4堂,其堂址分别为福星官、福义宫、福礼宫(也称礼和社)、福智宫,以茶馆的形式面世。各堂接纳不同身份的会员,当时的说法是:仁号少爷公班,义号买卖客商,礼号刀刀枪枪,智号猴猴囡囡。哥老会最初的宗旨是反清复明。辛亥革命时,福宝哥老会部份成员曾参加同盟会员组织的同志军围攻合江县城的战斗。解放后,哥老会被取缔。 常乐社常乐杜是福星宫的文娱场所,也是福宝民间文艺演出场地。福宝地当川南黔北渝西接壤部位,处于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之处,从而形成了古乐吹打、傩戏、灯戏、秧苗戏、肉莲花、高腔山歌、俚俗说唱、猴子爬高竿、狮子翻高台等丰富独特的民间文艺。特别是以唢呐锣鼓演奏的“福宝古乐”,曲牌调式众多,表现内容生动,被当代著名美学大师王朝闻誉为“民间文化艺术珍宝”。从前,古镇官员、各界头人和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常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观看文艺表演,享受了不少快活。 太平缸太平缸即消防缸,为古镇重要的消防设施。这个大平缸在设计建造上很有特色,它不像通常的太平缸那样建在地上,而是建在地下,平时用石板盖住,不影响街道的使用效果,用时掀掉盖板,取水灭火。这个太平缸在建街时就已设置,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称得上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古镇先人将消防设施与建街工程进行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称得上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三同时”的先导,给了后人不少启迪和教益。 唐记发店理发业在旧社会被视为卑贱的职业,理发从业人员被称为“儿”,连哥老会也不能参加。他们大多是肩挑理发工具箱及热水炉走街串乡服务,开店营业的较少。唐记理发店开设于民国中期,子承父业,也招徒弟。唐氏理发有修面、掏耳、游眼、舒筋等特技,是有名的理发世家。 礼和社礼和社也称福礼宫,是过去福宝哥老会礼字号堂口,以茶馆形式面世。礼号堂的成员多为习武、当兵之人,故有“礼号刀刀枪枪”的说法。清宣统三年(1911年)9月23日,礼和社大哥韦羽仪兄弟3人组织福宝哥老会成员,在同盟会员王锐的率领下奔赴合江县城,参加辛亥同志军围城战斗,围城66天,推翻了清王朝在合江的封建专制统治。 梅葛帮梅葛是印染业的创业神,称“梅葛二圣”或“梅葛二仙”。梅葛帮是古镇印染业帮会的名称。旧时印染业称染房,主营染布,兼营土法印花。使用染料是用福宝山中板蓝根叶加工而成的蓝靛,染色以蓝色、青色为主,经营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业务范围除大漕河流域外,还有黔北部分地区。清朝末年,古镇染房不下10家,其中王姓“德义长”号染房规模较大。民国初年,成立印染业帮会,称“梅葛帮”,会址设在“德义长”号。关于“梅葛二圣”的传说有两种:一种是古代有一个姓梅的人和一个姓葛的人,发现河泥浆能把白布染黄,蓼蓝草能把白布染蓝,人们便把他们奉为印染业的祖师爷;另一种是古代有一老翁发现葛鸟吃梅果时,葛鸟嘴里流下的梅汁能染红白布,人们便将葛鸟和梅果塑成圣像,奉为印染业的祖师爷。(见马书田著《全像中国三百神》) 京果铺京果是糖果的别称,京果铺即糖果铺。旧时人们戏说福宝场上有四怪:一怪庙子坐排排,二怪染房挤挨挨,三怪墙壁当柜台,四怪栅子立沿街。这四怪既表现了古镇的神奇。老古,又体现了古镇的独特风韵。 吊脚楼吊脚楼是房屋的后部由木料或石料为支柱托起的木结构楼房。它是川南山地古民居的特色建筑。福宝古镇因是依山而建,随水而陡纩故有许多吊脚楼,成为古镇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排气势雄宏的吊脚楼搭建在高峻的青石砌壁之上,支柱高挺,楼阁凌空,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坚如磐④铲专家称之为“吊脚木楼的经典之作”,“一尊壮丽辉煌的雕塑”。 回龙河吊脚楼是房屋的后部由木料或石料为支柱托起的木结构楼房。它是川南山地古民居的特色建筑。福宝古镇因是依山而建,随水而陡纩故有许多吊脚楼,成为古镇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排气势雄宏的吊脚楼搭建在高峻的青石砌壁之上,支柱高挺,楼阁凌空,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坚如磐④铲专家称之为“吊脚木楼的经典之作”,“一尊壮丽辉煌的雕塑”。 运条半绕古镇的小河叫回龙河,它的上游叫白色溪,发源于福宝镇境内海拨1094米的的马颈山。福宝古镇“三水相汇”,这回龙河是三水之一,另外两水是大漕河、天堂河。 天主教堂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天主”一词,是明末传教士对所信之神的译称,职意为至高无尚的主宰。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马利亚为“圣母”。天主教的“中央”是罗马教廷(梵蒂冈),教皇被尊为耶稣在世的代表。清咸丰六年(1856年),法国明司铎神父将天主教传入合江,咸丰十年(1860年)在福宝场建天主教堂传教,教堂的宗教活动仪式称“—弥撒”。咸丰十一年(1861年),福宝天主教徒强取豪夺,横行乡里,乡民李文定命儿子李成生率领乡民捣毁教堂设施,平息教祸,众人称快。这表现了古镇人民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精神。天主教撤离后,这里又逐步成为老少爷们寻欢作乐的地方,成了“逍遥宫”。 天禄角天禄是古时候酒的别称。《汉书,食货志下》讲“酒者天之美禄”,就是说酒即天禄。“天禄角”,是这家酒店的店名。“天禄”一词文雅、奥僻,古镇有以“天禄”取名的酒店,说明旧时古镇不乏丈人学究。 茶坊巷福宝种茶历史悠久,山中野生茶树也多。从前古镇上有多家茶户,购买乡间茶叶粗制毛茶,运销江津、重庆等地。清初,官府在古镇外面的甘雨场设置茶关,征收茶税。因过去这道巷子内有几家茶叶作坊,故称“茶坊巷”。 汪公馆公馆是旧时官员、富人的比较豪华的住宅。这里是清道光年间古镇地方官汪世泰的住所。汪公馆房屋为悬山式,两侧有高大的封火墙,大门为三柱二间单檐重楼,楼栏杆和一斜撑雕刻精细,两门桂刻有对联(巳毁于文革期间),后房为一楼一底,筑有碉楼。这座公馆是现在福宝古镇保存最为完整,工艺最佳的清代建筑。 天后宫天后又称妈祖,是中国的海神娘娘。天后宫、妈祖庙都是她的庙宇。古镇天后宫建于清康熙末年,是由福建迁居福宝的钟姓和雷姓所建,为钟、雷二姓家庙。农历3月23日是天后诞辰日,这天钟、雷二姓和社会信众祭祀夫后,乞佑家业兴旺,船筏平安。叙识准备王天后(妈祖)的前身是一个渔家姑娘,名叫林默,北宋初年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岛。因她生在海边,水性好,又懂天象医药,常去救助海上遇难的客商和渔民,给人看疼治病,深受人们爱戴。她不想成家,一心救助百姓。有一次救人时,不幸遇难身亡。林默死后,乡亲们编出了她的一些神迹,修建庙宇祭祀她。以后官船民船常传在海上遇险而得林默“显灵”搭救的事,朝庭知道后十分重视,由皇帝亲自给林默册封神号。从宋到清,帝王们对这位女神的册封多达40余次,封号计有五六十字,如“辅国护圣”、“护国庇民”、“宏仁善济”等,林默的地位也由当初的林姑娘而为夫人、为妃、为天妃、圣妃,直高升至天后。天后的庙宇遍布中国沿海各地以至东南亚地区,仅台湾一岛就有妈祖庙500余座。 恒昌当铺当铺亦称典当、押店,是旧时专门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的高利贷店铺。当铺借钱多少,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当铺开具单据,即当票,写明抵押品及其抵押的钱数,到期凭此当票赎取抵押品,如到期不赎,则抵押品归当铺所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规定,各地开设当铺都须向政府请领当帖——即当铺营业执照,按年纳秩,停业的交帖免税。民国末年,恒昌当铺停业。 福泰钱庄钱庄也称银号,是旧中国的一种信用机构。这个钱庄为独资组织,从事兑换业务。清代,合江流通的货币以制钱、银锭为主,民国时期,以银元、铜元为主。制钱俗称小钱,有大观通宝、咸平通宝、崇祯通宝等,每枚一文,一千文为一贯,俗称一吊;银锭有元宝(十五两,马蹄形)、中宝(十二两,秤锤形)、锞子(一二两至三五两,馒头形),福珠(一两以下,珠粒形)4种;银元俗称大洋,有龙板、元头等,每元重七钱二分;铜元有当十文、当二十文以至当一百文、当二百文的。光绪元年(1875年),银每两换制钱1500文,民国4年(1915年),银每两换制钱上升到2200文。民国22年(1933年),合江废止辗两流通,福泰钱庄关闭。 绣楼绣楼即绣房,还可称绣户,是旧时大家画秀居住的地方。唐代诗二拔鞘池在这里停留大久,免得楼上绣球抛下打中了头! 竹木帮这是过去福宝竹木业帮会的会址。福宝森林广袤,盛产竹木。古镇自古是竹木营销口岸。旧时福宝竹木运输为水运,由大漕河水运到江津、重庆等地。那时福宝古镇竹木商贾云集,大漕河岸竹木堆积如山,大漕河中竹木排筏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据县志记载,民国31年(1942年),福宝有竹木商100多家,其中镇上58家,乡下50多家,当年销桷板22万疋,杉条10万根,寸板、船板、楼板等折算5万立方米,楠竹5万根。可见福宝竹木市场之宏大、繁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福宝成立竹木业帮会。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竹木业帮会为木业、竹业、青山业三个同业公会,竹木同业公会仍留在这里,青山同业公会迁到陡石梯口。 水巷子水巷子是万寿宫一带居民下河挑水的巷道,也是古镇重要的消防嚣兰笔二:盖,二尝嚣蠕罄蚤从这道巷子下河职水灭火,大火烧到这道巷子被扑灭。这巷子前面木架墙上的焚烧痕迹,正是这场劫难的历史见证。 惜宇亭亭序中记述了清乾隆时福宝场已“积众约数百家,可称巨镇”的史实,这对于研究古镇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黄葛树黄葛树,一名黄桷树。桑科,高大乔木。产于我谜鸥山区,为优良风景树。相传此树由清嘉庆末年知县秦湘手植,至今已200多年。 火神庙火神庙火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摆脱动物界的标志。人们永远崇敬火的发明者和管理者。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火神及其神话。中国的火神有视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鹏另外还有一个管理火种的小火神,叫阏伯。火神为居家保护神。火神庙会是正月初七。人们祭祀火神,求保平安,不遭火灾。 肖记豆腐坊这是过去一家生产豆腐和豆腐干的作坊。福宝豆腐干与福宝酥饼,是福宝两样传统名食,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渝西地区,这个地区历来就有“先市豆油仁怀醋,福宝酥饼豆腐干”的说法。福宝豆腐干工艺讲究,要经过选豆、浸豆(将黄豆放在水里浸泡)、磨浆、煮浆、滤浆、点浆(加盐囟使豆浆中蛋白质凝结)、固形(放在方框模具中成形)、挤压、调味(加食盐、花椒等)、烘烤(用炭火烘烤)等工序,制成的豆腐干酱黄、绵软、清香、微咸,为色香味俱佳的绿色食品,素有“赛山珍”之称。 金河织布坊古镇人所用的布料,多为从市上或乡间购买麻纱织造,因而古镇有多家织布作坊,这是其中的一家。过去作坊使用的织机是踏盘织机,织物的经纱用手工排挂,纬纱用梭子供给,以脚踏织机踏盘双手丢送梭子的方法进行操作。织坊主要用麻线、纱线等织造土布,也可用有色纱线织造花布。经营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服务范围是本乡本土和。 佛宝古镇 福华醋房始建于清同治末年是大漕河流域最早的酒坊。在120多年的历史中,老酒坊除酿制高梁白酒外,还酿造过包谷酒、黄谷酒、小麦酒、绿豆酒、红苕酒、蔗皮酒、橡子(青枫仁)酒、粉葛酒、蕨根酒等多样品种。高梁白酒分为“三一酒”(即以3杯酒1杯水勾兑成62度酒)、‘五二酒”(即以5杯酒2杯水勾兑成60度酒)、“堆花酒”(即泡子酒,53度)和“花酒”(44度)四类。过去老酒坊的酒可用银钱购买,也可用高梁调换,1斗(52斤)高梁可换白酒24斤。老酒坊白酒具有醇厚甘美、入口净爽、回味悠长、空盏留香的风格,是古镇传统佳酿。 灯棚灯棚即天灯庙,也称天灯会,是道教祀玉皇立灯杆的场所。天灯庙供奉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他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职位最大的神,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总管天地人间一切祸福。庙上灯杆用木棒做成,高达数丈,农历腊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六日举行天灯会,腊月十六立灯杆,点天灯,正月十六倒灯杆,熄天灯。立灯杆点天灯和倒灯杆熄天灯,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天灯会期间,信众向玉皇礼拜,给天灯献油,乞求保佑平安,免遭灾祸。 天灯庙福宝古镇原有上、中、下三个古渡,以四渡历史最早。民国末年拆铺下渡,1965年建福宝大桥时拆销中渡,这是上渡。福宝上渡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乡人何灿山、陈俸等捐银460两修建,建渡时募捐设置旧屋基田产1份,以其收益开支义渡费用。清道光四年(1824年)卖掉旧屋基田产,另置高门溪、观音坡两处田产5分5厘,以其所得维持义渡开支。福宝古渡是中国西部罕见的保存完好且仍在运营的古渡,是当今西部古镇景观中难得的人文胜景,具有珍贵的旅游文化价值。著名电视连续剧《世纪人生——董竹君传奇》中,表现董竹君离开合江去上海创业的那个码头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西河街福宝古镇有回龙、福华、西河、双河四条街,这是西河街。旧时,西河街是手工作坊汇集之地,韦榨油、竹器、棕制品、梳花(弹棉花)等主要作坊,可称古镇的“工业区”。解放后,一个体作坊解体,在这里建立了国营福宝楠竹场。福宝楠竹场曾一度成为全县楠竹销售的重要基地,以后随着楠竹买方市场的逐步萎缩,楠竹场也随之走向衰落。 天堂河这条小河名叫天堂河,由它流经大天堂古庙而得名。河上这桥名叫西河桥,因它处于古镇西河街区而得名。福宝古镇“三水相汇,五桥相通”,天堂河为三水之一,西河桥为五桥之一。 大漕河这条纵贯古镇的河流叫大漕河。发源于合江东南边陲与贵州交界的天堂坝乡海拔1408米的魂牵子山,流经福宝老区的崇山峻岭和深丘地带,到重庆市江津县境内注入长江,在合江县境流长150公里。大漕河是福宝过去重要的运输航线,福宝的竹木、山货都由这条水道运输。解放以后,陆上修建公路,大漕河上多处修建水电站,水运因此中断。大漕河既是福宝的母亲河,也是福宝的代名词,因而亦称“福宝河”。 福宝大桥福宝大桥建于1966年,为版拱型空腹式结构,桥长57米,宽6米,高13米,雄踞大漕河上,为合江东南部重要的公路桥梁。福宝古镇“三水相汇,五桥相通”,福宝大桥为五桥之一,另外四桥是连接双河半岛与万寿山的回龙桥、沟通双河街与福华街的双福桥、跨越天堂河的西河桥,架在刘家沟上的刘家桥。水显灵秀,桥展风姿,古镇才更加神秘、迷人。 佛宝岩居佛宝岩居地处东经105°28′至106°19′,北纬29°27′至30°之间,位于佛宝古镇与天堂坝景区之间,距古镇12公里,距天堂坝景区26公里。佛宝岩居形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其古朴的岩居生活至今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是巴文化、蜀文化、夜郎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汇聚地,素有“21世纪的历史冰箱”之称。岩居有独特的天然优势,自然拥抱的环境,清澈甘美的山泉,山高林密,鸟语花香,青山碧水尽收眼底。冬暖夏凉,存放食品长久不坏,即使是热浪逼人的酷暑,在岩居中温度也只有20多度,到了冬天,岩居中更是温暖如春,就是在阴雨潮湿的季节,岩居中空气依然干燥清新。同时,由于居住在原始森林中的高山岩石下,山上有用不完的枯柴,吃不完的野果、野菜,喝不完的山泉。佛宝岩居作为“人类最古老生存方式的活化石”,是佛宝景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森林景观佛宝原始森林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峰峦起伏,是树种保存完整而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带,是四川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佛宝风景名胜区历史以来就以“林海”著称。景区内有原始森林60万亩,成片楠竹林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6%,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导类型。现已初步查明有生物25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45种,如杪椤、水杉、蓖子三尖杉、连香树、福建柏、鹅掌楸、豹、华南虎、中华鲟、大灵猫、白鹇、大鲵、虎纹蛙等,竹类30多种,杜鹃近30种、蕨类30多种,野生药材857种。专家们确认这里“是地球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树种保存完好、物种十分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带”、“是难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正意义上的森林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杪椤世界、竹海奇观、百里杜鹃花、承露谷、红岩沟、青岗峡、野人谷、白鹭部落等无一不让你感叹大自然的古朴雄风,收获超凡绝尘之感。 丹霞地貌佛宝风景区丹霞地貌神奇秀美,独特壮观。佛宝风景名胜区地层构造特殊,海拔高低悬殊,多属中生代白垩系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构成。它以极其艳丽的赤壁丹岩、奇峰异石与广袤的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衬,同西南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强烈对比,成为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广东中山大学教授、丹霞地貌研究专家黄进考察后说“佛宝丹霞地貌不仅面积大,而且各种丹霞造型地貌也丰富多彩。这里是我在中国考察过的近400处丹霞寺貌区中森林覆盖最好的一处丹霞地貌区”。景区内石人镇关、莲花异石、砂岩子、逍遥洞、乾坤图与天堂神秘图,凹面大佛等都让你惊于天工造物,鬼斧神工,去收获一种雄奇伟岸,刚柔相融的灵性。 水体景观水体景观千姿摇曳,万种风情。佛宝风景名胜区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雨量充沛,植被完好,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溪纵横、瀑泉密布、湖库众多、滩潭无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水体景观。景区内天堂瀑布、雷波洞瀑布、洞坪瀑布、血千岩瀑布、天竺沟瀑布群、长滩映月、仙人踩桥、响水滩、琴蛙湖,高峡平湖等,或雄奇,或清秀,或驾舟,或高挂云空,直落九天;或林遮雾掩,轻灵飘逸;或叠玉飞洒,或珠悬碧苔……或亲历惊险漂流,或观水雾彩虹,或登临绝顶,或上揽秀亭楼,看林海、云海、雾浪、日出,山、水、天、云相交映,恍若置身天境,物我两忘。 人文景观佛宝风景区人文景观渊远流长,厚重异常。历史悠久,民族风味浓郁的历史文化名镇—福宝古镇,位于蒲江河畔,是进入佛宝风景名胜区的第一重要门户。此镇高低起伏,形态多姿,三水相汇,五桥相通,镇周青山叠翠,河岸绿竹摇风。规划为保护古建筑的旧区为从前的三宫八庙组成,排排吊脚木楼与新区现代建筑相映成趣,神秘迷人,古朴风流。另有先滩、民建、自怀等古场镇和三元古寨、武定门、黑岩寺、大悲洞崖寺、东汉崖墓群、佛宝惜字亭等无一不凝聚着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光辉。另一方面,佛宝文化渊远流长,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如演灯戏、对山歌、打连枪、耍花灯、舞狮子等,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佛宝唢呐锣鼓演奏,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难得的民间文化艺术珍宝”。佛宝风味小吃中酥饼、豆腐干早在清末就享誉川南黔北,清水笋尖、玉兰片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贡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更让你身在佛宝,乐不思蜀。 生态景观景区生态景观千姿百态。它荟萃恬静的湖光山色,粗狂的飞瀑流泉,壮美的赤壁丹崖,浩瀚的莽林竹海,浑然天成,妙趣横生。琴蛙湖,仙人湖,显龙湖 ,一湖一卷画展 ;承露谷,红河谷,忘忧谷 ,一谷一派仙境。烟雨岩,虎调岩,佛经岩 ,鬼斧神工,动魄惊魂 ;雷波洞,水帘洞,乾坤洞 ,洪慌大野,旷世绝尘。原始林,大竹海 ,碧波万倾滔天外 ;杜鹃沟,兰花坳 ,姹紫嫣红怡然开。断崖绝峭,翠掩丹霞,壁立千仞;瀑吼龙腾,气势磅礴,雷霆万钧。 景区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它遗存沧桑依旧的古镇,名冠川南的宝刹,神秘诡的崖墓,反扑归真的岩居,相得益彰,交互辉映。佛宝古镇被誉为“中国山地建筑精华”,“一部凝固的空间交响乐”,“中国西部山乡古镇的典范”,“四川省最美丽的古镇”;岩居部落被称为“原始社会陨落的文明”和“人类最古老居住方式的活化石”。有连接川滇黔渝,贯穿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即呗称为“南丝绸之路”的夜郎古道)---唐代盐马驿道;还有精美绝伦的汉代石棺博物馆和全国首屈一指,神秘莫测的东汉崖墓群。佛宝民俗风情淳厚浓郁,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有“和合文化的载体”,“湖广填四川历史博物馆”,“中国明清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现代人回归自我的精神家园”的美称。 佛学术语三宝之一。佛者觉之义。能自觉,又使他觉,自他之觉行穷满者名曰佛。是为世之真宝,故称佛宝。佛宝有同体别相、住持、大乘、小乘等之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