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凤鸣乡 |
释义 | 1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凤鸣乡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内江市、雅安市以及达州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乡镇简介凤鸣乡位于内江市市中区西部,与靖民、白马、永安、朝阳、全安等镇相邻,距内江城区仅有15公里。乡村道路67.5公里,海拔高度:376米。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该乡幅员面积22.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440亩,其中田6282亩,土8158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67亩,乡内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花生、水果、海椒,养殖业主要是生猪、蚕茧、鱼及小家禽等,乡内企业主要有凤鸣机砖厂、建筑公司(该乡劳务输出的骨干企业,在北京、成都、天津、广东等省市均设有办事处)、红岩土石方工程等企业。 该乡辖7个村、1个社区、105个社(组),总人口23387人,总户数5744户,其中农业人口21567人。有1个党委、11个党支部、451名党员。 ◎ 行政辖区凤鸣乡下辖村: 龙洞村 白蜡园村 三边冲村 天台村 王板桥村 书房湾村 凤鸣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902 男 10673 女 10229 家庭户户数 533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879 家庭户男 10651 家庭户女 10228 0-14岁(总) 5111 0-14岁男 2700 0-14岁女 2411 15-64岁(总) 14169 15-64岁男 7223 15-64岁女 6946 65岁及以上(总) 1622 65岁及以上男 750 65岁及以上女 8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447 ◎ 经济模式市中区凤鸣乡积极探索“公司+口袋”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模式。 一、主要成效 1、农民收入增加了。有序的劳动力转移,不仅使民工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且使劳务收入逐步成为凤鸣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务现已成为了该乡的一个支柱产业。据初步测算,2006年该乡实现劳务总收入7000万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超过1万元,是全市农民工人均收入的2倍以上;全乡人均劳务收入达2989元,是全市人均劳务收入的2.5倍;劳务一项助农人均增收169元,对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65%。据不完全统计,全乡现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00多户,1000万元以上的20余户,5000万以上的2户。 2、工作稳定性增强了。在“公司+口袋”的劳务输出模式运作下,农民外出务工相对稳定,一般一处的工作快结束,另一处的工作就已有了着落,几乎没有无工可做的现象。随着近年来组织劳务输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四川省建一、二、三公司、华西六建司、中铁二局等数家大型建筑公司均主动与凤鸣建司签订常年用工合同。目前,全乡劳动力常年转移规模6000人以上,占该乡总劳动力的40%,其中95%以上是通过凤鸣建司签订协议并组织输出的,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内蒙、太原、厦门、广州、深圳、珠海、西安、拉萨等地,省内主要集中在成都。凤鸣籍外输民工在北京、上海、内蒙等地从事建筑工作的常年约1000人,在太原的常年约3000人。2006年,该乡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68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其中跨省市转移4742人,占总输出劳动力的69%。 3、民工权益有保障了。按照国家劳动保障法规,凤鸣建司、口袋、农民三方层层签订用工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工资、加班补贴、工伤补偿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口袋”代表公司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对劳务费、劳动保护措施、工伤、工作时间等内容作了明确,使农民工劳动有保护、安全有保障。如出现的劳资纠纷,直接由凤鸣建司出面解决。每一处工程结束,“口袋”首先将工资支付给农民工,农民工从不担心工资拖欠等问题。除凤鸣建司为农民工购买了工伤意外保险外,最近正计划由公司和农民各出一部分保费购买医疗保险。截至目前,凡与凤鸣建司签定了劳动合同的外派农民工,该得到加班补贴和工伤补偿等均得到落实,几年来从未出现一例劳资纠纷。 4、民工素质提高了。农民工在外工作中,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也提高了技术技能水平,实现了从单纯的下苦力到从事技术活、再到会管理的转变,同时逐步树立了“敢闯敢试谋发展”的新理念,涌现出了一批勇于创业、敢闯敢干的能人,这批能人在生产经营方式、管理规模、资金运作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书房湾村的刘述高,14岁外出从零工干起,现在不但有一手过硬的建筑技术,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刘大口袋”,每年为凤鸣创收500万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1、引导转型,搭建转移平台。凤鸣建司为凤鸣乡的集体企业,原是一家具有基础建设、劳务输出等综合功能的建筑公司,因建筑资质等条件的制约,该公司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面临关闭破产。但在多年的实践中,凤鸣建司拥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信息灵通的人士。根据这一情况,凤鸣乡党委政府及时介入,在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把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作为主要产业来抓的发展思路,引导凤鸣建司转型,丢掉不适应市场的功能,将建司的主要业务转移到劳务专业承包上,并确定以凤鸣建司为法定劳务输出平台(在外设办事处),运用市场化手段有组织成规模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公司+口袋”新型劳务转移输出模式,开发利用劳动力这一“优势”资源。到2000年初,该公司逐步转型为专门从事劳务输出(劳务专业承包)的一级劳务公司。 2、合理布点,健全转移网络。凤鸣建司在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多、就业容量大的省(市)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逐步构建起立足本地、面向全省全国的以凤鸣建司为中心,各驻外办事处为点,各大小“口袋”为线的劳务转移输出网络,引导全乡劳动力实现最大限度的异地转移。在选择驻外办事处人员和“口袋”时,注重把信息灵、业务广、诚信高、实力强的人士确定为分公司和办事处负责人,代表公司在外承揽工程劳务。这一做法迅速充实了劳务输出信息员队伍,有效提高了驻外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确保了劳务输出实效。目前,公司已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建有办事处20余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凤鸣乡大小“口袋”有400余人,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劳务承包。成都办事处负责人余新文,常年在成都联系工程劳务,每年为本乡输出劳动力1500多人,每年为凤鸣乡实现劳务收入800万左右。 3、多元培训,提高转移质量。针对劳动力大量外出的状况,凤鸣乡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强化综合培训。根据每年农村种养特点,分别组织开展小春、麻竹裁植管护、养猪等技能技术培训,同时利用广播、电视、院坝会、板(墙)报等形式,适时进行用工培训,即每年利用春节后一段时间,集中3-5天分别对在外和即将赴外的农民进行集中培训。除业务技能培训外,重点就权益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并摘编相关条款印成资料发给农民。二是借“势”培训劳务。除鼓励在外务工农民自觉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外,凤鸣建司在与用人公司签订协议时,尽可能的争取由用人公司免费代培训的名额。2006年,凤鸣乡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1970人,颁证535人;由省建三分公司成都代培训141人,颁证141人。 4、真诚服务,解决转移忧患。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留守家中的几乎为“386199”部队,为使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在外务工,凤鸣乡实施了多种惠民措施。一是成立助农队。乡农业服务中心除日常农技指导和服务外,还组织了一大批由村社干部组成的助耕队,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二是修建学生公寓。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凤鸣乡筹资90元修建了留守学生公寓,现拥有350张床位,较好解决了在外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三是强化联系沟通。为及时了解外出人员情况,帮助解决在外务工中遇到的困难,凤鸣乡党政干部与“口袋”之间建立对口联系,发放连心卡300余张;近年来,该乡专门在成都等地多次召开凤鸣籍人士“情系家乡”发展座谈会,鼓励他们在外发展,同时大力宣传家乡的变化,诚邀凤鸣籍人士回乡创业,以推动家乡快速发展。 ◎ 乡属学校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三边冲村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中心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书房弯村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初级中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天台村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王板桥村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白腊园村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凤鸣乡龙洞村小学 2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凤鸣乡◎ 乡镇概述凤鸣乡位于雨城区北端,距城区15公里,东与草坝镇接壤,南与大兴镇毗邻,西接名山县,北邻香花乡,海拔650米,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带。全乡辖7个村,51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7071人,劳动力4709人,耕地面积8089亩。 凤鸣乡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无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达57%,农业资源丰富,往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上以茶叶为主要项目。2001年凤鸣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在“千元增收”调整结构上下功夫,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指标,发展蚕桑1256亩,茶叶950亩,种草250亩。该乡已栽种杂交竹15万株,4000多亩,计划发展蚕桑2000亩。 ◎ 支柱产业1、茶叶。现有茶园面积3000亩,2001年茶叶产量1850吨,收入280万元,占种植业收入26%,贡献人均纯收入316元,占人均纯收入20%。 2、奶山羊。现有奶山羊4500只,每年产奶100万公斤。 3、雅南猪。现有雅南猪1500头,每年产仔猪2万多头。 ◎ 重点项目1、新动工修建砖厂1个,投资150万元。 2、市政府拟在凤鸣乡柳良村修建现代化垃圾处理场1个。 3、凤鸣乡桂花村被列为贫困村,计划今年实施新村扶贫规划。 3 四川宣汉县凤鸣乡◎ 区域简介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6150 车牌号码:川S 行政代码:511722(身份证号码前6位) 隶属政区: 宣汉县 行政级别:乡 凤鸣乡,宣汉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4公里。辖区内海拔414——1382米,平均海拔896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045米。面积64.8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胡(家)凤(鸣)公路直抵。辖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籽。养殖业以山羊、牛、生猪为主。境内已通乡道一条(胡红公路),村级公路通5村48社,闭路电视已覆盖4村,420户。 ◎ 历史沿革宣汉县辖乡。清道光二十二年建场,1932年置乡,1949年为鸣鼓乡,1955年与双凤乡合并,取名凤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风鸣乡。 ◎ 行政辖区下辖村: 龙口村 化角村 中子村 石场村 高岩村 团堡村 仙寨村 双凤村 达洲村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892 男 6883 女 6009 家庭户户数 35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892 家庭户男 6883 家庭户女 6009 0-14岁(总) 3802 0-14岁男 2121 0-14岁女 1681 15-64岁(总) 8325 15-64岁男 4371 15-64岁女 3954 65岁及以上(总) 765 65岁及以上男 391 65岁及以上女 37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854 ◎ 乡属学校宣汉县凤鸣乡中子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中心校 宣汉县凤鸣乡仙寨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化角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双凤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团堡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石场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达洲村小学校 宣汉县凤鸣乡高岩村小学 宣汉县凤鸣乡龙口村小学 ◎ 农村经济2007年,该乡工农业总产值32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649万元;乡镇企业产值400万元;粮食总产量810万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80公斤;油菜产量50万公斤;财政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6元;畜牧业产值1200万元,生猪出栏数8500头;计划生育率9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1%以下。 ◎ 特色农产品粮油、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山羊、生猪。 风鸣乡的传说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同鸳鸯一样是一对不离不弃的益鸟,人们常常用它来象征祥瑞。可是,在四川省宣汉县西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凤鸣乡”,而不叫“凤凰乡”,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山是光秃秃的,没有一根树木,地也是光溜溜的,不长一株绿草,可谓是个不毛之乡。周边居住的农民,因大地贫瘠,收成极差,他们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对凤凰,人们都说,这下好了,凤凰来了,日子也会好过了。凤凰不知从什么地方衔来一粒松树种子撒在山包上,不久,这粒种子便生根、发芽,树干日长一尺,不到一月便枝叶繁茂,这对凤凰便在这棵树上住了下来。它们的粪便从树上掉到荒地里,地上也很快长出绿油油的青草,松籽被风一吹,很快漫山遍野绿树成林,百鸟翔集,群兽出没。鸟兽粪便使这块荒地变成了沃土,到了春天,百花齐放,千里飘香,附近的农民纷纷迁来居住,他们伐木建屋,开荒种地,庄稼长势良好,年年获得丰收。人们把这对凤凰视为幸福的象征,奉若神灵,专门种植一些凤凰爱吃的东西,希望凤凰永远居住在这儿。 邻村住着一个地主叫李布仁,他听说自从这里飞来了凤凰后,穷人们都过起了好日子,他想,凤凰不仅羽毛美丽,而且一身都是宝,如果将其捉住献给官府,一定会弄个一官半职,称霸乡里。于是,李布仁带着家丁,提着鸟笼趁更深夜静之时,悄悄摸到凤凰栖息的树下,吩咐一家丁悄悄上树去抓凤凰,而此时凤凰正在熟睡当中,毫无察觉。家丁爬到凤凰巢,一伸手捉住了凰,他大喊一声:“捉住了!”李布仁一听,喜不自胜,认为做官发财的机会到了。凰一惊,将双翅一展,“噗哧”一声,正好扇在家丁的眼睛上,只听“哎哟”一声,家丁重重地从树上掉了下来,当即毙命,可是凰却一直被家丁紧紧握在手里,没能逃走。李布仁也不管家丁的死活,抓住凰装进鸟笼就赶紧提回了家,谁知凰被抓走后,因思念凤,不吃不喝,不到几天就死了。 人们听说李布仁捉走了凰,赶紧拿起锄头、扁担冲进了李布仁的家里,看见凰已死去,愤怒地将李布仁活活地打死了,然后把那只死了的凰带走葬在凤凰居住的那棵树下,希望活着的凤永远住在这里不要离去。凤失去了配偶非常伤心,常常在林间飞来飞去,凄凉的叫声使人们落下了同情的泪水,特别是每天天一亮凤更是高声鸣叫。慢慢地,这里的人们只要听见凤的叫声,就会起床做饭,上坡干活,而他们也一直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凤鸣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